為了不讓未來重蹈覆轍 所以開始記錄過去

好奇大家對於自己做過的筆記,寫過的文章,存起來的食譜,花時間整理記錄下來的過往,會多久再回去看一次呢?
記錄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有人會記錄每天的感恩,有的人會記錄每天的心情,也有人會記錄每天的遭遇。但總歸一句話,我們都在保留生活中帶給我們的禮物,都透過創作的方式,想要讓這個禮物或是感動的感覺延續下去。
我這篇想先提供一個可以讓大家使用的 Notion 模板,給各位記帳。( 絕對沒有台語的雙關 )
https://heady-beginner-fc6.notion.site/28efc93384c780498e65c480c5d9f684?source=copy_link
記錄怎麼消失了?
但為什麼這些用心記錄的東西,最後好像都消失了?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紀錄的載體被分散在各處。
旅遊規劃寫在筆記本,購物清單存在手機備忘錄,學習筆記散落在各個資料夾。
當想到的時候,根本不記得放在哪裡。
而且隨著不斷的輸出、記錄、整理,時間的複利效應,反而讓那些過往的曾經被遺忘給拉長。
因為已經習慣慢慢往前走,怎麼會注意到還停留在過往時間的回憶。
越積越多,越難翻找,因為就算慢慢走,也因為累積,被它推的好遠好遠了。 ( 累積 : 我推的孩子? )
很多很可惜的是,只要沒有紀錄或忘記回顧,我們能記得其中的結論就不錯了,更何況當時的情境與觸動。
結果就是重複踩雷、重複規劃、忘記重要資訊,總之,就是再花一次的時間成本讓自己想起。
從記帳開始的 Notion 實驗
為什麼選擇從記帳開始介紹 Notion?
純粹是因為今天參加的一個創作者分享主題,有一個創作者分享他的 Excel 記帳模板。
我就覺得這個模板好似乎也可以用 Notion 做一個。
外加我覺得記帳是最貼近生活的,如果我要解釋應該會比較讓人聽懂。
而且記帳延伸出去的主題和心法都很值得探討。
至於什麼主題或者說什麼心法 ? 我們往後慢慢說。
我準備的記帳模板特色
精簡設計原則:
- 必要填寫:什麼月份、買了什麼東西,花費多少錢
- 選填項目:在哪裡買的,東西長怎麼樣,分類跟什麼相關等等
跟傳統記帳方式的差異:
- 可以多人共同編輯
- 跟平常日程安排做結合
- 該月份除了支出跟收入資訊,還能記錄哪幾天要出國,或哪一天有重大事件
- 可以是行事曆、日記、記帳的三合一結合
- 跨裝置使用,不侷限手機還是電腦,網頁還是程式都可以
但是要做更詳細的資料分析,當然比不過 Excel,但基本的還是可以的。
為什麼不給一定要用 Notion 的理由
也許有人會想問我 ,Joker 你寫部落格也有一陣子了,怎麼一直沒有看你提到 Notion 教學 ?
因為現在線上很多人都介紹得比我更好,我是文字創作者,很多人家可是影片創作者呢。
而且我也實在是給不出大家一個為什麼要學 Notion 的理由。
因為每個人已經有自己習慣記錄的方式,可能也有自己習慣的記帳軟體。
分享一個有很多人講得已經很好的東西,對我來說有點心理壓力。
反正只要有人有記錄的習慣,那用什麼工具其實都無所謂。
然後這邊想要先預告一個,我覺得開始使用 Notion ,大家最好都要知道的概念。
紀分找(長)
來,請先跟著我說一次。
最後的那個「找」的音,一定要有那種嬌羞學妹的感覺。
就像是對愛慕的學妹開了一個玩笑,然後她覺得你討厭的叫了聲 : 「學找(長)」的那種感覺。
好啦,然後今天就先分享到這邊啦。
那下篇文章我再繼續講「紀分找」這個概念。
Just share to you ~ 我是 Joker,咱們下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