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翻譯
須菩提對佛陀說:「世尊!將來會有眾生,聽聞到這樣的言說和經句,能夠生起真實的信心嗎?」
佛陀告訴須菩提:「不要這樣說!在如來滅度之後,到了後五百年(末法時代),還是會有持守戒律、修習福德的人,對於這些經句,能夠生起信心,並以此為真實不虛的教導。要知道這樣的人,不是只在一尊佛、兩尊佛、三四五尊佛那裡種下善根,而是已經在無量千萬尊佛那裡種下了各種善根。聽聞這些經句,乃至只是一念之間生起清淨信心的人;須菩提!如來完全知道、完全看見,這些眾生能獲得如此無量的福德。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眾生,已經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種執著,也沒有對法的執著,也沒有對非法的執著。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些眾生如果內心執取表象,就會執著於我、人、眾生、壽者這四種相。如果執取法相(執著於佛法本身),就會執著於我、人、眾生、壽者。為什麼呢?如果執取非法相(執著於否定一切的觀念),也會執著於我、人、眾生、壽者。
因此不應該執著於法,也不應該執著於非法。基於這個道理,如來常常說:你們這些比丘!要知道我所說的法,就像渡河的木筏一樣;連佛法都應該捨棄,何況那些不是佛法的東西呢?」
內容含意解釋
這個章節叫做「正信希有分」,主要闡述了在末法時代對《金剛經》生起真實信心是多麼稀有珍貴:
須菩提的擔憂:須菩提擔心佛陀滅度後,未來的眾生聽聞如此深奧的教義,是否還能生起真實的信心。這個疑問反映了對法的傳承和眾生根器的關切。
佛陀的肯定回答:佛陀明確告訴須菩提不要有這樣的擔心,即使在「後五百歲」(指佛陀滅度後一千年到一千五百年,被視為末法時代的開始),仍然會有持戒修福的人能對這些教義生起信心。
善根的累積:佛陀強調,能對《金剛經》生起信心的人,不是偶然的,而是因為他們已經在無量千萬尊佛那裡種下了善根。這說明了:
- 信心的生起需要深厚的因緣
- 過去世的修行累積非常重要
- 即使只是一念的清淨信心,背後都有深遠的因果
無量福德的根源:佛陀指出這些能生起信心的人將獲得無量福德,其根本原因是他們能夠超越各種執著:
四相的超越:「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代表了對自我和他人的根本執著:
- 我相:執著於有一個獨立存在的「我」
- 人相:執著於有獨立存在的「他人」
- 眾生相:執著於有獨立存在的「一切眾生」
- 壽者相:執著於生命有一個持續存在的主體
法相與非法相:佛陀進一步說明,不僅要超越這四相,還要超越對「法」(佛法、正確的教導)和「非法」(錯誤的見解)的執著。這是《金剛經》最深刻的教導之一:
- 執著於法(認為佛法是真實存在的實體),仍然是執著
- 執著於非法(執著於否定一切的虛無觀念),同樣是執著
- 真正的智慧是超越「有」與「無」的二元對立
筏喻的教導:佛陀用「木筏」作為比喻,說明佛法的真實性質:
- 佛法就像渡河的木筏,目的是幫助我們到達彼岸
- 到達彼岸後,就不需要再背著木筏走路
-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連佛法都應該在適當時候放下,更何況那些錯誤的見解呢?
- 這不是否定佛法的價值,而是提醒我們不要執著於任何概念或方法
不取法、不取非法:這是中道的精髓:
- 不執著於「有法」(避免法執)
- 不執著於「無法」(避免空執)
- 保持心靈的自由和靈活,不被任何概念束縛
這一章深刻地揭示了《金剛經》的核心智慧:真正的信心和福德,來自於對一切執著的超越,包括對佛法本身的執著。佛陀鼓勵修行者要理解佛法的工具性質,善用它來解脫,但不要執著於它。這種「不執著」的智慧,正是能在末法時代生起正信的珍貴品質,也是獲得無量福德的真正原因。
全文位置:金剛經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