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故事:流動池的運作原理
故事:夜市的共享滷汁攤
想像夜市裡來了個新攤位,叫「共享滷汁合作社」,不是賣滷味,而是讓大家把自己的滷味食材(像錢)放進一個大滷鍋(流動池),一起「分享」給想買滷味的客人(交易者)。這個大滷鍋的運作跟傳統的合作社(銀行)不一樣,沒有什麼阿姨在櫃台算帳,而是靠「夜市智能合約」(像自動販賣機的程式)管理,公平又透明。流動池的原理就像這鍋滷汁,下面我來講怎麼運作。
1. 流動池是什麼?
流動池就像夜市裡的超大滷鍋,裡面裝了兩種食材(通常是兩種加密貨幣,比如台幣穩定幣TWD和滷味幣TWC)。這鍋滷汁不是一個人獨享,而是很多人(流動性提供者,Liquidity Providers)把自己的食材丟進去,組成一個大池子。客人(交易者)來這鍋換食材,比如用TWD換TWC,或反過來。池子越大,交易越順暢,就像夜市人潮多,生意好做。
現實連結:流動池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像Uniswap、PancakeSwap)的核心,取代傳統銀行或證券交易所,讓大家直接交易加密貨幣,沒有中間人。
2. 流動池怎麼運作?
這鍋滷汁怎麼滾?有幾個關鍵步驟,像夜市攤販分工明確:
- 大家一起出食材(提供流動性) 你和其他小販把TWD和TWC按等值比例(比如各10萬塊)丟進滷鍋,變成一個「TWD-TWC流動池」。你出資多少,就拿到多少「滷汁代幣」(LP代幣),像收據,證明你有份。這就像你跟朋友合資開滷味攤,股份按出資比例分。
- 客人來換食材(交易) 夜市客人來了,有人想用TWD換TWC(買滷味幣),有人想用TWC換TWD(賣滷味幣)。智能合約(像滷鍋的自動攪拌機)會根據一個公式,確保鍋裡的TWD和TWC總值平衡。公式很簡單:TWD × TWC = 固定值(K)。比如你放10萬TWD和10萬TWC,總值是100萬(10萬 × 10萬)。客人用1000 TWD換TWC,鍋裡TWD變多,TWC變少,但總值還是100萬。
- 賺交易手續費(滷汁分紅) 每次客人換食材,會付一點手續費(像0.3%),這筆錢分給所有丟食材進滷鍋的人(按LP代幣比例)。就像夜市攤販每賣一份滷味,抽5元進共享基金,大家分紅。你放10萬進池子,佔10%股份,每天分10%的手續費,生意越好,你賺越多。
- 拿回食材(撤出流動性) 你隨時可以拿回LP代幣,換回TWD和TWC,連同你賺的手續費。就像夜市結束,你把滷汁賣完,拿回本錢加利潤。不過,鍋裡比例可能變(因為客人換來換去),你拿回的TWD和TWC數量可能不一樣,這叫「無常損失」(待會解釋)。
3. 流動池的關鍵細節
就像滷味攤有秘方,流動池有些細節得搞清楚:
- 自動做市商(AMM) 流動池不用像傳統夜市有攤販喊價,而是靠智能合約自動定價。公式(TWD × TWC = K)保證價格隨供需變動。比如TWC價格漲,鍋裡TWC變少,TWD變多,價格自動調整,像夜市雞排賣太多就漲價,沒人買就降價。
- 無常損失(Impermanent Loss) 如果TWC價格在外面暴漲(像比特幣飆),鍋裡TWC被換走,你拿回的TWC變少,可能賺的比直接持有TWC少,這叫無常損失。就像你把滷蛋丟進共享滷鍋,結果滷蛋在夜市外漲價,你分到的蛋少了。損失是「無常」,因為只要價格回來,損失就消失。
- 風險與回報 放食材進滷鍋有風險:TWC價格波動大,可能賠;智能合約有漏洞,像滷鍋漏湯。但回報也不錯:交易手續費像滷味賣不停,池子越大、手續費越高,你分紅越多。像台灣夜市,風險高(颱風來攤位泡湯),但生意好時賺翻。
4. 台灣式舉例:流動池對滷味攤的啟發
假設你聽說夜市的共享滷汁合作社,決定試試看。你拿出5萬TWD和5萬TWC(假設1 TWC = 1 TWD),丟進TWD-TWC流動池,得到LP代幣。運作如下:
- 你提供流動性:5萬TWD + 5萬TWC進滷鍋,佔池子5%股份。池子總值1000萬(100萬TWD × 100萬TWC)。
- 客人交易:有個客人用1000 TWD換1000 TWC,付3元手續費(0.3%)。這3元進池子,你分0.15元(5%股份)。夜市人潮多,一天賺100元手續費,你分5元,像滷味攤賣10份抽成。
- 無常損失風險:如果TWC漲到2 TWD,鍋裡TWC被換走,你拿回的可能只有4000 TWC + 6萬TWD,總值略低於直接持有(10萬)。像滷味食材漲價,你分到的少一點。
- 實際影響:你每天賺手續費,像是夜市滷味攤的穩定收入。如果TWC波動不大,你賺的可能比存銀行(利息4%)多,像台灣人愛投資ETF,穩穩賺點小錢。
就像台灣夜市老闆,你得算清楚:放多少錢進流動池?選哪個池子(像TWD-TWC穩,還是TWC-BTC刺激)?風險能不能接受?現在FOMC降息(4.5%-4.75%),加密市場熱絡,流動池手續費可能更賺,但也要小心幣價波動,像夜市遇到颱風,生意得靈活應變。
故事:滷汁攤的無常損失
想像你加入夜市的共享滷汁合作社,把你的台幣穩定幣(TWD)和滷味幣(TWC)丟進滷鍋(TWD-TWC流動池)。一開始,你放進5萬TWD和5萬TWC(假設1 TWC = 1 TWD,總值10萬)。這鍋滷汁靠智能合約運作,客人來換TWD或TWC,價格會自動調整,保持鍋裡總值平衡(TWD × TWC = 固定值K)。但問題來了:如果TWC在夜市外漲價(像比特幣飆),鍋裡TWC被換走,你拿回的可能不值原本的10萬,這就是無常損失!就像你把滷蛋丟進共享滷鍋,結果滷蛋在外面漲價,你分到的蛋少了,少賺的錢就是無常損失。
無常損失是「流動池的價值」跟「直接持有資產的價值」之間的差額。我們用簡單步驟算出來,像夜市老闆算帳一樣清楚。
無常損失的計算步驟
無常損失的公式聽起來複雜,但其實像滷味攤算成本,只要按步驟來就好。假設你投入兩種資產(TWD和TWC)到流動池,然後其中一種(TWC)價格變動,步驟如下:
- 初始投入: 記錄你放進滷鍋的資產數量和價值。比如你投入5萬TWD和5萬TWC(1 TWC = 1 TWD),總值10萬。池子總量是100萬TWD和100萬TWC(K = 100萬 × 100萬),你佔5%股份。
- 價格變動: 假設TWC價格漲到2 TWD(外面市場變動)。流動池靠公式(TWD × TWC = K)調整,池內TWC變少,TWD變多。計算新數量:
- 初始K = 100萬 × 100萬 = 1萬億。
- TWC價格變2 TWD,池內TWD × TWC = 1萬億不變。
- 新TWC數量 = √(K / 新價格) = √(1萬億 / 2) ≈ 707,106 TWC。
- 新TWD數量 = K / 新TWC數量 ≈ 1,414,214 TWD。
- 你佔5%,拿回:707,106 × 5% ≈ 35,355 TWC,1,414,214 × 5% ≈ 70,711 TWD。
- 池內總值(用新價格算):35,355 TWC × 2 TWD + 70,711 TWD ≈ 141,421 TWD。
- 直接持有價值: 如果你沒放進滷鍋,直接持有5萬TWD和5萬TWC,TWC漲到2 TWD,總值變成:
- 5萬TWC × 2 TWD + 5萬TWD = 10萬 + 5萬 = 15萬TWD。
- 無常損失: 無常損失 = 直接持有價值 - 流動池價值:
- 15萬 - 141,421 ≈ 8580 TWD。
- 百分比損失 = 無常損失 / 直接持有價值 = 8580 / 15萬 ≈ 5.72%。
簡單公式(適用於價格變動):
- 設價格變化比例為R(TWC從1變2,R = 2)。
- 無常損失百分比 ≈ 2√R / (1 + R) - 1(近似公式)。
- R = 2,無常損失 ≈ 2√2 / (1 + 2) - 1 ≈ 2 × 1.414 / 3 - 1 ≈ 5.66%(跟上面算的接近)。
台灣式舉例:無常損失對滷味攤的影響
假設你聽說夜市的共享滷汁合作社很夯,決定放5萬TWD和5萬TWC(1 TWC = 1 TWD)進TWD-TWC流動池,總值10萬。過了一個月,TWC漲到2 TWD(像比特幣飆),你想拿回錢看看:
- 流動池拿回:你得到35,355 TWC和70,711 TWD,總值141,421 TWD(35,355 × 2 + 70,711)。
- 直接持有:你原本5萬TWC變10萬(5萬 × 2),加上5萬TWD,總值15萬。
- 無常損失:15萬 - 141,421 = 8580 TWD,像賣了100份滷味的利潤沒了,約5.7%的損失。
這就像你把滷蛋丟進共享滷鍋,原本100顆滷蛋值1000元,外面漲到2000元,但鍋裡被換走一些,你拿回的只值1414元,少賺586元。手續費(像0.3%交易費)可能補點回來,但得看池子交易量,像夜市人潮多,滷味賣得多,分紅才多。
現實連結:這在加密貨幣很常見,像Uniswap的ETH-USDT池。如果你放ETH和USDT,ETH價格飆(像2021年牛市),你可能少賺10-20%。台灣人投資股票也懂,追高買進常吃虧,流動池得挑穩定的幣對(像TWD-USDT)降低無常損失。
降低無常損失的夜市小秘訣
- 選穩定幣對:像TWD-USDT,價格波動小,無常損失低,就像夜市賣飲料比滷味穩。
- 看交易量:池子交易多,手續費高,能補無常損失,像夜市人潮旺,滷味賣翻。
- 短時間投入:價格變動前撤出,像夜市淡季前收攤,少賠點。
- 分散池子:別全壓一個池子,像夜市賣滷味兼珍奶,風險分散。
總結:流動池像夜市的共享經濟
流動池就像夜市的共享滷汁攤,大家把錢(加密貨幣)丟進大鍋,靠智能合約自動交易,賺手續費分紅。運作靠公式平衡價格,風險有無常損失和市場波動,但回報像夜市旺季,生意好就賺翻。對你這滷味小販來說,流動池像個新商機,類似把滷味配方共享,賺點外快,但得先學會看市場(像看夜市人潮),挑對池子才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