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時代系列(4):AI 驅動的電信網路規劃與設計 🌐
19/100 第二週:📌 無線接入網規劃
19. 無線測試與驗收流程 🧪 —— 驗證規劃成果是否符合設計目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規劃完成並建設好基地台後,並不代表網路就能立即穩定運作。
必須透過 無線測試與驗收流程,確認實際網路覆蓋、容量、服務品質是否達到設計目標,才能正式交付與商轉。
這個過程相當於建築驗收,確保「圖紙上的設計」在現場也能落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測試與驗收的重要性
• 驗證規劃成果:確認覆蓋範圍、容量與 QoS 是否符合預期。
• 發現與修正問題:提前找出干擾、切換失敗或掉線問題。
• 保證服務品質:讓使用者能享有穩定且合格的體驗。
• 交付依據:是工程完工、專案驗收的必要步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無線測試類型
1. 覆蓋測試
o 驗證訊號強度(RSRP、RSRQ)是否達標。
o 針對室外/室內區域進行實地量測。
2. 容量測試
o 檢查小區能否同時支撐大量用戶上網。
o 驗證吞吐量(Throughput)與同時連線數。
3. 服務品質測試(QoS/QoE)
o 驗證語音通話掉話率(Call Drop Rate)。
o 測試資料延遲(Latency)、抖動(Jitter)、下載/上傳速率。
4. 切換測試(Handover Test)
o 驗證移動中跨小區切換是否平順。
o 應用場景:高速公路、自駕車、地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ASCII 測試流程示意
[規劃設計目標] → [基地台建設完成] → [測試驗收] → [修正/優化] → [正式商轉]
實地測試範例:
[測試車] 🚗 —— 連接測試手機 → 收集 RSRP/RSRQ/SINR
│
└──► 上傳至測試平台 → 分析覆蓋與干擾
這張流程示意圖呈現了電信網路從規劃到商轉的完整生命週期:
• 一開始由 規劃設計目標 出發,進行基地台建設,接著透過 測試與驗收 來檢查網路是否達到設計要求。
• 若測試結果發現問題,需進行 修正與優化,確保覆蓋、容量與干擾控制達標,最後才能正式商轉,提供穩定服務。
• 在實地測試中,通常會使用 測試車搭載測試手機,收集 RSRP、RSRQ、SINR 等無線品質指標,再將數據上傳至平台進行分析,找出覆蓋不足或干擾嚴重的區域。
👉 總結:電信網路建設是一個「設計 → 驗證 → 修正 → 商轉」的循環過程,透過實地測試與數據分析,才能確保最終提供給用戶的是高品質、可靠的連線體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應用場景
• 新開發區域:確保住宅、商辦大樓都有良好收訊。
• 體育場館與商場:測試高密度環境下的容量與穩定度。
• 交通樞紐:地鐵、高速公路,驗證高速移動下的切換成功率。
• 企業專網:驗收是否滿足工業 IoT 的低延遲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AI 在測試與驗收的應用
• 自動化測試:AI 控制測試車與測試設備,快速收集大量數據。
• 智慧化分析:AI 對比規劃目標與實測數據,自動判斷是否合格。
• 異常檢測:AI 偵測干擾源(如非法基地台),提供修復建議。
• 持續驗證:AI 與網路監控(NMS/OSS)結合,持續追蹤 Q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問題與思考
1. 為什麼驗收流程不能只依靠模擬,而必須進行實地測試?
• 環境複雜性:模擬只能涵蓋理論與假設,無法完全反映實際環境中的建築遮蔽、地形影響與人潮移動。
• 設備差異:不同品牌或型號的手機、天線在真實環境中表現會有差異,模擬難以捕捉。
• 干擾來源:外部電磁干擾、其他基地台的影響往往難以預測,必須現場量測。
👉 結論:模擬是規劃的基礎,但實地測試才能驗證真實品質,確保服務可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高速移動的地鐵中,測試切換失敗率有什麼挑戰?
• 時間極短:列車高速移動時,手機需在極短時間完成小區切換,否則會掉線。
• 隧道環境:訊號衰減嚴重,干擾反射多,測試更困難。
• 容量壓力:地鐵人潮集中,用戶同時上網,會加劇切換負荷。
👉 結論:高速移動 + 密閉空間,讓切換測試更嚴苛,可靠性要求極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I 如何幫助縮短測試驗收的時間與人力成本?
• 自動數據分析:AI 能快速處理測試車或手機收集的大量 RSRP、RSRQ、SINR 數據,找出問題熱區。
• 智慧優化建議:AI 可根據數據模式,提出覆蓋調整或參數最佳化方案。
• 虛擬測試補強:結合模擬與歷史數據,AI 能減少不必要的實地測試範圍。
• 預測性維護:AI 能預測可能的弱訊號區域,提前規劃測試重點。
👉 結論:AI 讓驗收流程由「大量人工量測」轉為「自動化數據驅動」,大幅降低時間與成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小結與啟示
• 無線測試與驗收 是確保規劃落實的關鍵步驟,涵蓋覆蓋、容量、QoS、切換等指標。
• ASCII 流程圖 清楚顯示:設計 → 建設 → 測試 → 修正 → 商轉,是完整的生命週期。
• AI 加持:讓測試更快、更準、更智慧化,並能持續驗證品質。
• 就像建築工程完工後必須經過驗收,無線網路也必須測試合格,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