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時代系列(4):AI 驅動的電信網路規劃與設計 🌐
24/100 第三週:📌 核心網與數據承載
24. 會話管理與信令流程 🔄 —— 確保連線建立與維持的核心機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行動通訊不只是「把資料送出去」這麼簡單,還需要一整套 信令流程(Signaling) 來支撐:
• 誰在呼叫誰?
• 如何分配 IP、頻譜與資源?
• 通話或連線如何保持不中斷?
這些由 會話管理(Session Management) 與 信令控制流程 共同實現。
在 5G 中,這些功能由 AMF(控制面)、SMF(會話管理)、UPF(用戶面) 互相協作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會話管理(Session Management)的核心功能
• 會話建立:分配 IP 位址、建立承載(Bearer)或 QoS Flow。
• 會話維持:處理用戶移動、切換小區,確保會話不中斷。
• 會話修改:當 QoS 需求變化(例如從上網轉換成即時遊戲),即時調整資源。
• 會話釋放:通話結束、連線斷開後,釋放資源回到系統池。
在 4G EPC → SGW/PGW + MME,
在 5G 5GC → 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 UPF(User Plane Func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信令流程(Signaling Flow)簡介
信令是一種「控制訊息的溝通方式」,和用戶的資料流量分開。
• 控制面信令:由 AMF/SMF 負責,用於認證、位置更新、承載建立。
• 用戶面數據:由 UPF 負責,實際的語音/影音/上網流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ASCII 信令流程示意
4G EPC 會話建立(簡化版)
UE → eNodeB → MME → SGW → PGW → Internet
│ │
│ └─ [認證/資源配置]
└─ [Attach Request / Bearer Setup]
5G 5GC 會話建立(簡化版)
UE → gNodeB → AMF → SMF → UPF → Internet
│ │ │
│ │ └─ [Session Setup / QoS Flow]
│ └─ [Authentication / Mobility]
└─ [Registration Request / 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這張圖對比了 4G EPC 與 5G 5GC 的會話建立流程:
• 在 4G EPC 中,用戶設備(UE)經由 eNodeB 連線,透過 MME 完成認證與移動性管理,再由 SGW/PGW 建立承載(Bearer),最後進入網際網路。
• 在 5G 5GC 中,UE 透過 gNodeB 進入核心網,由 AMF 負責註冊、認證與移動管理,SMF 負責 PDU Session 與 QoS Flow 的建立,UPF 處理使用者數據轉送。
👉 總結:4G 以 Bearer 為核心,流程集中;5G 則改以 PDU Session + QoS Flow 為核心,並透過 AMF/SMF/UPF 模組化設計,帶來更靈活的服務與更細緻的流量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應用場景
1. VoLTE/VoNR 通話:信令先透過 IMS 建立 SIP Session,再由核心網分配 QoS Flow。
2. 移動中連線:用戶在高速移動時,會話管理負責切換(Handover)不中斷。
3. IoT 裝置:大量短連線需要快速 Session Setup,避免資源浪費。
4. 企業專網:SMF/UPF 動態分配專用承載,確保 SL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AI 的角色
• 智慧信令分析:AI 偵測異常(如訊號風暴、DoS 攻擊)。
• 自動化優化:AI 預測高流量,提前建立或擴充 Session。
• QoS 智慧調整:AI 動態調整會話優先級(例如視訊會議 > 網頁瀏覽)。
• 異常復原:AI 自動檢測掉話率與失敗率,並即時調整參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問題與思考
1. 為什麼數據流量與控制信令必須分離?
• 功能不同:控制信令 (Control Plane) 負責用戶認證、移動性、會話建立與釋放;數據流量 (User Plane) 則是實際的語音、影音與上網內容。
• 效率需求:分離後,控制面能保持精簡並確保可靠性;數據面則可高速傳輸且獨立擴展。
• 網路設計彈性:例如 5G 的 CUPS (Control and User Plane Separation) 允許控制面集中管理,數據面可就近分散,減少延遲。
👉 結論:分離讓網路更高效、靈活,並能針對不同需求最佳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會話管理失敗,會對用戶體驗造成什麼影響?
• 無法上網:用戶雖完成註冊,但若無法建立承載(Bearer)或 PDU Session,就無法傳輸數據。
• 服務中斷:語音、視訊通話可能掉線或無法接通。
• QoS 無法保障:即使連上網路,若 QoS Flow 建立失敗,用戶會遇到速率低、延遲高的問題。
👉 結論:會話管理是「能否用得上網」的關鍵,一旦失敗,用戶體驗會大幅下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I 如何在大量 IoT 會話管理中發揮作用?
• 連線模式預測:AI 可分析 IoT 裝置的啟動規律,避免同時大量連線造成信令風暴。
• 資源智慧分配:AI 能依據裝置需求(如感測器 vs 視訊攝影機)分配不同的 QoS 等級。
• 異常偵測:快速識別異常行為(如攻擊或故障裝置),避免拖垮整個核心網。
• 自動優化:持續學習最佳參數,減少人工干預,加快會話處理速度。
👉 結論:AI 讓 IoT 會話管理從「被動反應」轉變為「主動預測與優化」,確保海量裝置仍能穩定運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小結與啟示
• 會話管理:負責連線建立、維持、修改與釋放。
• 信令流程:控制面與用戶面分離,確保網路穩定與高效。
• 4G → 5G:從 Bearer(承載)轉換為 PDU Session + QoS Flow,更靈活。
• AI 加持:智慧化 Session 控制,讓網路具備自我調整與修復能力。
• 就像交通系統中的「紅綠燈 + 交警」,信令流程確保交通秩序,而會話管理確保每輛車(數據流)能順利抵達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