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市場正經歷一場劇烈的結構性調整。在少子化與政策引導的雙重壓力下,大專校院的「退場」與「轉型」已從趨勢預測變為每日上演的現實。這對懷抱學術夢的博士生與博士後研究人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趨勢解析:持續萎縮的教師總數
從104到113學年度,大專校院(含專科)的教師總數從55,489人下降至48,168人,降幅高達 13.2%,校數也從158所減少至140所。這波衝擊中,多數退場或面臨整併的學校以私立為主,其財務與招生直接受市場影響。然而,公立大學也無法置身事外,在整體博士畢業生供給遠大於教職需求的狀況下,進入公校任教的門檻也逐年提高,使得「流浪博士」現象日益普遍。對博士與博士後研究人員的啟示
傳統「畢業即就業」的學術路徑已不再是常態。未來的學術職涯規劃,必須具備更強的市場意識與跨域能力。
- 重新評估學術路徑:在投入博士班前,應審慎評估該領域的市場化潛力與教職供需狀況。單純依賴論文發表數量,已不足以保證穩定的學術職位。
- 延伸閱讀:高教職涯:讀博士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判斷篇)
- 強化跨域與實務能力:積極參與產學合作計畫、累積業界實習經驗,或發展數據分析、專案管理等第二專長,將大幅增加您的職涯選項。
- 探索非典型學術職涯:除了傳統的專任教職,也可考慮業界研究員、政府智庫、非營利組織研究員,或是新創公司的技術顧問等多元路徑。
- 延伸閱讀:高教出路:博士的產業、公職與轉職策略(實戰篇)
完整文章,請參考 高等教育的退場與就業趨勢:博士的下一步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