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某企業的讀書會,我將《麥肯錫教企業這樣用AI數位轉型(Rewired)》這本書,設計成一個小型的互動式學習網站。
https://537sonic.github.io/SONIC/rewired/
在生成式AI的年代,身為一個策略學者與教育工作者,我可以快速地做出這樣的互動頁面,作為讀書會前的自學工具。我想,能運用這種客製化工具來深化學習,該企業的同仁應該會覺得挺幸福的。《Rewired》:結構清晰下的內容發散
在著手改造這本書之前,我對其內容進行了批判性的評估。它有幾個顯著的特色,但也有一些無法忽視的缺點。
▣ 本書特色
- 框架完整:本書提出了一個涵蓋六大能力(藍圖、人才、營運模式、科技、數據、規模化採用)的轉型框架。這個框架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檢視清單。
- 實用導向:書中不乏具體的管理工具與衡量指標,例如用來衡量開發效能的DORA Metrics,或是 Spotify 的敏捷組織模型,這些都是能直接應用於實務的知識。
- 與時俱進:內容涵蓋了微服務架構、數據網格(Data Mesh)等現代科技與數據治理的核心概念,反映了當前的產業最佳實踐。
▣ 本書缺點
- 內容發散:儘管框架清晰,但各章節的內容有時像是麥肯錫內部不同專案的簡報拼湊而成,缺乏一條貫穿全書的核心敘事線索,導致章節間的連結感較弱。
- 深度不足:為了涵蓋廣泛的主題,許多關鍵概念(例如,如何建立「人才決勝室」)僅點到為止,未能提供足夠的深度細節或案例佐證,讀者需要自行尋找額外資料補充。
- 情境單一:全書的觀點主要基於大型企業的轉型經驗,對於新創公司或中小型企業的適用性,著墨不多。
整體來說,這本書略顯龐雜,但作為一本結構化的轉型指南,它依然提供了許多值得參考的工作表單與流程建議。我的目標,便是透過互動設計,將這些發散的知識點,串聯成一個更具吸引力的學習體驗。
互動學習網站:將「閱讀」轉化為「模擬實戰」
這個互動頁面不僅是書本內容的數位化,更是我對知識傳播方式的一次實驗。它具備以下幾個核心特色:
▣ 設計特色
- 遊戲化與模擬:網站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識測驗、情境模擬與拖曳式挑戰。讀者不再只是被動吸收,而是必須化身為轉型官、產品經理,在虛擬的場景中做出決策並獲得即時回饋。
- 個人化學習歷程:每一頁都配備了「我的學習筆記」側邊欄。使用者可以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並在完成挑戰後,將系統產生的決策摘要與AI教練回饋一併匯出,形成一份個人專屬的學習檔案。
- 視覺化與探索式學習:針對複雜的概念,如CI/CD流水線或數據網格架構,我將其製作成可互動的SVG圖表。使用者可以親手觸發流程、點擊節點,以更直觀的方式理解抽象的系統運作原理。
▣ 各章節互動導覽(可玩之處)
- 轉型藍圖 (Roadmap):您可以扮演轉型長,在「領域爭霸戰」中,透過拖曳卡牌的方式,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到價值與可行性最高的業務領域上,並立即獲得AI顧問的策略回饋。
- 人才庫 (Talent):在「夢幻團隊產生器」中,您將面對三種典型的人才危機。您的任務是從人才庫中,拖曳最合適的專家,組建一支危機處理小組,考驗您對人才策略的理解。
- 新營運模式 (Operating Model):本章有兩個核心挑戰。您需要在「營運模式建築師」中為三家不同階段的公司選擇最佳營運模式;並在「敏捷團隊組建器」裡,親手拖曳角色卡牌,為一個新的App功能打造一個功能完整的跨職能團隊。
- 敏捷科技 (Technology):您可以親手啟動「CI/CD軟體工廠」,觀察程式碼如何自動化地通過建置、測試、部署等階段。此外,還有一個「DORA儀表板」,讓您透過拖動滑桿,即時了解四個關鍵開發效能指標如何影響團隊的綜合評級。
- 數據嵌入 (Data):在「數據產品畫布產生器」中,您將一步步定義一個數據產品,包括從各領域拖曳所需的數據元件。同時,您也可以在「數據網格透視鏡」中,自由切換傳統巨石架構與現代數據網格的視覺化圖表。
- 規模化採用 (Adoption):在最終的「全球推展策略師」挑戰中,您需要為三個特性迥異的全球市場,拖曳配置最合適的規模化策略(線性波次、指數波次、大爆炸),考驗您的策略適配能力。
▣ 使用建議
這個網站是作為輔助與深化理解的工具而設計。我建議您至少讀過書本的前三章,對轉型的基本框架有了初步認識後,再來配合這個學習頁面進行模擬與測試,學習效果會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