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蒙氏)將遊戲視為學習的橋樑,讓孩子在自由探索中點燃內在動力。遊戲不僅是娛樂,更通過感官活動與重複操作,培養想像力與推理能力,為國小學習奠基。特別是進入國小二年級的數學題目,就會開始出現如下圖中的邏輯推理題型,而學齡前遊戲的過程能讓孩子輕鬆應對這類題型。箴言4:7說:「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蒙氏遊戲正是啟發智慧的工具,讓學習從遊戲中自然萌芽,為跨領域能力鋪路之外,重點在於將遊戲轉化為學習動力!
一、蒙氏遊戲轉化的核心
蒙氏教育將遊戲轉化為學習動力,核心在於提供感官刺激與自由環境,讓孩子主動參與。根據蒙氏理念,遊戲如「粉紅塔」或「數字棒」,通過觸摸與排序,幫助孩子理解大小與數學邏輯。這與「通過遊戲連接知識」相呼應之外,也讓孩子在動手中發現秩序。遊戲不受成人干預,孩子可重複操作,直到掌握技能,培養專注力與學習意願。
二、想像力與推理能力的奠基
想像力與推理能力是國小學習的基石,蒙氏遊戲提供早期訓練。國小二年級數學題常涉及圖形排列或邏輯推理,學齡前若能練習,孩子將更輕鬆應對。以「故事重構遊戲」為例,孩子可聽聖經《諾亞方舟》故事,用積木模擬動物上船的順序,訓練空間想像與因果推理。另一案例是「感官排序」:用不同質地布料讓孩子按順序排列,發展序列推理能力。這些活動奠定基礎,使孩子在國小面對較複雜題目時,具備直覺解題能力。

國小二年級上學期-數學-加法
三、可操作案例:從遊戲到學習
以下是兩個具體可操作的案例,供家長實踐:
- 感官排序遊戲:準備5-10種材質(如絲綢、毛絨),讓孩子按質地順序排列,父母觀察不干預。每天10分鐘,逐步加入討論(如「為何這樣排?」),培養推理。後期可結合數字棒,練習數學序列。
- 故事重構遊戲:朗讀聖經故事(如創世記約瑟夢境),提供積木或圖卡,讓孩子重現情節,發掘想像力。每次15分鐘,鼓勵孩子編新結局,強化創意與邏輯。
這些活動讓遊戲轉化為結構化學習,呼應蒙氏自由與紀律的平衡。
蒙氏遊戲通過重複與探索,逐步過渡為學習。感官活動如「棕色梯」從簡單堆疊進展到數學概念理解,訓練想像力與推理。父母角色是觀察者,提供適宜環境(如安全墊與教具),讓孩子自行發現規則。
想像力與推理是神按祂形象賜予的禮物(創世記1:27)。蒙氏遊戲讓孩子在自由中展現這潛能,如聖經馬太福音18:3「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所說,保留天真與創造力。更進一步的做法是「遊戲反思禱告」:每次活動後,5分鐘感謝神賜智慧(雅各書1:5),讓孩子在遊戲中體會信仰,激發學習動力。
四、父母的實踐策略
以下是二個可實施的策略:
- 感官遊戲日:每日安排時間,準備教具如積木或布料,引導孩子排序,培養推理。
- 故事想像時間:每天保持閱讀,或是朗讀聖經故事,用教具重構,激發想像力。
五、點亮孩子的學習之路
蒙氏將遊戲轉化為學習動力,讓孩子在想像力與推理中成長。誠如某文具大廠曾用過的廣告詞也提到「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這其中蘊含的不僅是文具帶來的想像力揮灑,更是在有限的環境當中把簡單的物品轉化與組合成為全新的樣式,用以豐富心靈。這過程需家長親身參與,耐心陪伴,見證遊戲的力量。箴言4:7:「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聰明。」提醒我們,從遊戲開始點亮孩子的學習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