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樣照常召開了內部會議。眼看著會議即將結束時,秘書長突然開口:「老師們,OO今天是最後一次跟大家開會喔!」
那一瞬間,全場的目光都望向我。 我愣了幾秒,還好反應夠快,只能微笑著說:「謝謝老師們這四年來的照顧。」
話一出口,我的視線落在帶我入職的老師身上,從他眼神裡,我竟然看見一絲不捨。身旁也有老師說:「為什麼是現在?不是說到十一月嗎?你捨得嗎?」 另一位笑著補上一句:「要常常回來喔!」
原本以為自己能靜靜告別,不料那一刻,心裡竟泛起一陣波瀾——
我好像會不捨,也好像想哭。 我不是早該慶幸自己終於要離開了嗎? 為什麼心裡仍有這麼多複雜的情緒?
十年的風景
回到辦公桌前,我靜靜坐著。
從十八歲進入這個校園,到現在二十八歲,整整十年。 我在這裡讀書、打工、念碩士、取得講師證,也在這個地方工作了四年。 老天爺總是讓我不愁機會—— 能在熟悉的環境裡學習、成長、安穩地生活。
然而從二十五歲到二十八歲,這段時間卻是我最糾結的階段。
別人眼中的穩定,對我而言,卻成了一種內耗。 我越來越疲倦,甚至對生活出現了麻木的感覺。
責任與疲憊之間
我已經沒有太多力氣去維繫團隊的運作,只靠責任感與對老師們的感恩,撐著走完這最後一段路。
而在這過程裡,我也越來越清楚地看到組織的真實樣貌——
當問題出現時,是彼此協力,還是互相推託?
是勇於承擔,還是習慣找理由?
上位者時常對第一線一無所知,指令混亂、政策朝令夕改,中層被夾在中間,只能苦笑著維持表面的和諧。
久而久之,我發現自己再也撐不下去。
我以為不變才叫珍惜
我曾經以為「不變」才是珍惜,
但這幾年我慢慢明白—— 愛與感謝的最高形式,是當一段關係或旅程結束時, 仍願意懷著溫柔的心說:「謝謝,該道別了。」
我感激所有老師,也感激老天爺讓我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中關鍵的十年。
這裡有我曾經的快樂、學習與成長, 但如今,是時候對這裡,也對過去的自己,輕輕說聲再見。
因為當一個環境長期不願改變時,
留下的人,只會越來越耗損。 —— 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 誠實面對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結語|告別,是一種溫柔的誠實
有時候,我們不是在逃離某個地方,而是在完成一段旅程。
每一次離開,都是靈魂在對我們說:「你已經學會這裡能教你的事。」
我想,成長真正的意義,
並不是學會堅持,而是學會放下; 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夠強,而是終於能承認—— 我也會累,也有想離開的時候。
而那一刻的誠實,
正是自由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