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先喝一大杯約 500cc 的溫開水,我覺得是個非常不錯的開始。因為有時候會發現,一整天下來喝的水量可能不到 2000cc。如果一早就先補充 500cc,那麼接下來只要再喝 1500 至 2000cc,就能輕鬆達成每日目標。這樣的做法不僅簡單,也能讓身體更快進入良好的代謝循環。
其實在生活中,有許多細節都能再優化與提升。不論是飲水量的控制、飲食內容的管理,或是運動習慣的建立,這些都是能讓生活品質變得更好的關鍵。如果每天能抽出 20 到 30 分鐘運動,或者留出 10 到 30 分鐘進行冥想與觀想,都能明顯感受到身心的提升與平衡。
所以我覺得,在生活中,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面向,都應該有意識地去提升與成長。這樣不僅能幫助我們在生活、工作和事業上獲得加分效果,也讓整體效率與品質提升。這個概念其實與《原子習慣》的作者 James Clear 提出的理念非常相似——get 1% better every single day。每天進步 1%,一年下來就會累積出約 37 倍的成長。最近我也感受到一些小挑戰。這週天氣多雨,加上我的汽車出現了一些小狀況,需要處理。於是,如果要外出或上班,我只能選擇騎車。這就迫使我思考一個方案:如何讓出門與辦公室的生活保持舒適?例如,即便雨天騎車,也能確保衣服保持乾爽,工作環境舒適。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情況:當事件衝擊出現,或事情不如我們預期時,我們總會有情緒上的反應。然而,關鍵在於當下,我們如何去調整自己、扭轉情緒,保持理性與行動力。我認為,這種自我調整的能力,其實也是一種人生修煉。
寫部落格,其實很像是在寫日記。透過這個過程,你能整理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自己的體驗,或是從書籍、影片中獲得的感受與啟發。
最近我看了一段影片,讓我特別有感。唐納·川普在其中提到,成功的定義其實很簡單:你要找到一件令你感到興奮的事情,那件事是你每天早上起來,迫不及待想要開始的工作。當你找到這件事,你就已經成功了;而當你開始去實踐它,你就真正踏上了成功的道路。
其實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段短視頻時,心裡忍不住想:「哇,這真的很有感覺!」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人生中,很多人一生都在尋找那件令自己興奮的事情;而越早找到並付諸實踐的人,他們的生命就可能因此改變。
我想到一些運動員的例子,例如棒球選手鈴木一朗,或高爾夫球選手 Tiger Woods。他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往哪個領域發展,全身心投入,花的時間和精力比別人多,練習的次數也比別人多。而且他們是樂在其中、充滿興奮感的,這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對我自己而言,會是什麼呢?轉眼間,我即將邁入四十歲,2025 年我 39 歲。對我來說,找到一件每天睜開眼睛就迫不及待想去做的工作,其實並不容易。我也還在尋找當中。
目前我所做的一些事情——寫書、寫部落格、錄 Podcast——我都很樂在其中,也把它視為一種日記的形式。當然,書籍在編排上也會遇到瓶頸,需要想辦法突破。而事業的發展過程,本身就是高低起伏的旅程。
因此,我會思考如何達到 work-life balance(生活與工作平衡)。在這個過程中,生活與工作總會遇到各種狀況與挑戰,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合適的方法去應對這些狀態,保持前進的動力。
在生活與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挑戰,那麼問題是:我們要如何一步一步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當然,這並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
我自己是這麼想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流動的過程。雖然我們不希望自己只是隨波逐流,但也必須清楚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就像一條小河流,雖然彎曲曲折,但只要最終明確知道要通向大海,那方向感就是我們前行的核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非常重要。
有時候,我在寫部落格的過程中,就像是一面鏡子,不斷提醒我:我的目標是什麼?我的任務是什麼?我的使命是什麼?這個反覆提醒的動作,幫助我保持方向感,也讓我在生活與工作中不斷校準自己。
也因為這些提醒,我開始注意到生活中許多有趣的細節。例如,我和太太的相處互動。當然,我們平常也會有一些口角,但最大的改變是,以前吵架可能會非常激烈,而現在我們很快就能調整心情,甚至有時候吵完後大家還會笑出來,因為事情本身其實很搞笑。
我覺得我們的關係持續在進步,這讓我非常開心。我很喜歡她,也很愛她,而她也愛我。能找到這樣一位伴侶,真的讓人感到非常感恩。
當然,生活中仍會出現摩擦或需要磨合的地方,但關鍵在於如何去調整自己、改善相處方式。我認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調整與改變的過程,而這些過程讓我們成長,也讓生活更豐富。
尤其在親密關係上的磨合與改變,其實是一種很重要的修煉。越親近的人,摩擦與磨合的點就越多,因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若能用感恩的角度去看待對方,就會發現很多美好的地方。
舉例來說,我常常會對太太說:「早上謝謝你幫我準備早餐,我愛你。」或「謝謝你的付出,一起加油。」這些簡單的話語,讓我們的相處氛圍更溫暖,也讓關係持續進步。
回到事業層面,核心依然是與人連結。對於一個業務型的事業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善用時間與人建立連結,無論是前客戶還是潛在客戶。
最近,我開始嘗試一個新的方式:將一段文字交給 ChatGPT 翻譯成英文,再把這段內容放到我的 IG Story 上。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方法。之前我有分享過一個方式來練習英文——每天用五到十分鐘與 ChatGPT 進行語音互動對話。透過這種方式,講的內容會得到回應,能有效練習口說。而這次的文字轉換方式,則是針對文字量的練習。我把日常分享的內容全部轉換成英文,不僅可以練習寫作,也能加強閱讀與理解。
這樣一來,我就同時擁有兩種方式來提升英文能力,而我覺得這種方法非常實用,也很值得嘗試。
如果我能持續、有意識地進行這些練習,我的詞彙量、閱讀量與口說能力都會有所提升。而在文字轉換或詞彙使用上,也會逐步進步。其實,這也是一個「get 1% better every single day」的概念——每天進步 1%,一年下來就能累積出約 37 倍的成長。這讓我覺得非常特別,也很有動力去持續練習。
最近,我也開始計畫多參加一些線上研討會或說明會。例如,我報名了一些財務、創業相關的課程。現在的時代非常方便,線上研討會讓我們不需要親自到現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學習,並且很多課程還提供回放。透過這些資源,我可以一步步改善財務狀況,或提升創業能力。
其實,我對自我成長與個人成長非常感興趣。我希望能在時間管理、財務管理、收入提升、影響力擴大、行銷與銷售能力,以及職涯升遷等方面,不斷進步。這些都是我熱衷探索與實踐的議題。
有些人在理財、投資、銷售行銷,或者個人影響力與個人品牌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對我來說,多向這些成功的人學習是完全合理的做法。學習後,將那些可運用的知識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工作與事業中,效果會更明顯。
我特別喜歡 Gary Vaynerchuk 的觀點,他提到:紀律非常重要。許多人希望透過手機或網路創業,但缺乏紀律,結果浪費了大量時間在低效或無生產力的事情上。真正有生產力的行動,是與潛在客戶互動、創造影響力、提供價值,以及建立客戶聯繫的機會。這個過程非常明確,也很直接。
我發現,透過部落格記錄自己的過程,就像寫日記一樣,是一個簡單又有效的策略。我開始將這種日記形式落實到部落格上,不僅整理自己的想法,也逐步實踐 Entrepreneur 提倡的策略。我的目標是先完成 200 篇內容,完成後再思考如何進一步結合其他平台。
至於 Podcast,我仍會持續錄製,但會思考如何優化錄製方式和策略,讓內容更有價值、更有效率。
我覺得 Podcast 仍然可以持續進行,但現階段我認為 Blog 的呈現方式會比較適合我。Podcast 屬於聲音的形式,需要一個明確的空間與時間。如果只是以日記式的方式產出內容,用 10 到 15 分鐘就可以完成一集,效率很高。而如果採用訪談形式,那就更棒,可以思考如何創造更多訪談的機會。
我自己也蠻好奇,有些人在受邀參加名人或知名節目的訪談時,是否會獲得邀請費。例如,像 LeBron James 的太太也開設 Podcast,許多名人與運動員也有自己的節目。受邀嘉賓是否會有出場費、分享費或訪談費,這都讓我覺得很特別。
此外,我也注意到,有些具有影響力的 Podcast 頻道,每個月的現金流相當驚人。這些現象都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不過,我覺得目前不必想太多,重點是能做就去做,並持續記錄過程。透過記錄,你會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與禮物,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