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時代系列(4):AI 驅動的電信網路規劃與設計 🌐
72/100 第八章:電信網路安全與管理
72. 加密與保護 🔐 —— IPsec、TLS、SRTP
👉 保護語音與數據隱私,建立可信賴的通信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在現代的行動與電信網路中,數據流與語音訊息每日以數十億筆的規模傳輸。
若無安全機制防護,黑客可輕易竊聽、篡改或偽造訊息,造成隱私洩漏與服務中斷。
因此,加密技術(Encryption)與保護協定(Protection Protocols) 成為確保網路信任的核心。
本單元將說明三大關鍵協定——IPsec、TLS、SRTP 的原理、用途與在電信網路中的實際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為何需要加密?
在電信網路中,最常見的四種威脅包括:
📡 竊聽(Eavesdropping) —— 攻擊者監聽傳輸內容,造成隱私外洩。
✏️ 篡改(Tampering) —— 攻擊者修改封包資料,導致通話錯誤或誤導。
👤 冒充(Spoofing) —— 假冒合法用戶或伺服器,引發詐騙與攻擊。
🧱 阻斷(Denial) —— 攻擊者攔截或阻斷流量,造成服務癱瘓。
➡️ 加密的本質是「讓訊息即使被攔截,也無法被解讀或修改」。
這不僅保障用戶隱私,更維持整體網路的完整性與信任鏈(Trust Cha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 用途:保護網路層(Layer 3)的 IP 封包傳輸。
原理說明:
IPsec 為每個 IP 封包提供「認證、完整性與加密」。
它可在兩種模式下運作:
1️⃣ 傳輸模式(Transport Mode):僅加密 IP 負載,適用於端對端傳輸。
2️⃣ 隧道模式(Tunnel Mode):整個 IP 封包加密後再封裝,用於網關對網關,如企業 VPN。
關鍵組件:
• AH(Authentication Header):驗證封包未被竄改。
• ESP(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負責資料加密與隱藏。
• IKE(Internet Key Exchange):協商金鑰與安全參數。
實務應用:
VPN 專線、5G 核心網回傳加密、企業內部骨幹安全防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 用途:保護應用層與傳輸層之間的資料交換。
原理說明:
TLS 基於公鑰加密與數位憑證,建立安全信道。
它是 HTTPS、VoLTE、IMS、5G SBA(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的基礎。
運作流程:
1️⃣ 握手(Handshake) → 雙方交換憑證與加密算法。
2️⃣ 金鑰協商(Key Exchange) → 建立對稱加密金鑰。
3️⃣ 資料傳輸(Data Encryption) → 使用 AES、ChaCha20 等演算法進行保護。
實務應用:
• HTTPS 網頁安全傳輸
• SBA 功能間 API 加密
• 5G 核心 NF 間通訊(TLS 1.3 為標準)
• 零信任架構(ZTNA)的信任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SRTP(Secure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 用途:保護即時語音與影像傳輸(VoIP、VoLTE)。
原理說明:
SRTP 在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基礎上,加入加密與驗證功能。
確保語音資料即使被攔截,也無法被還原或竄改。
核心機制:
• AES 加密:保護語音內容。
• HMAC-SHA1 驗證:確保封包完整性。
• Replay Protection:防止重播攻擊。
實務應用:
VoIP、WebRTC、VoLTE、IMS 通話。
SRTP + SIP over TLS 是目前行動通訊語音的標準安全組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三者關係與多層防護(Defense in Depth)
在電信網路中,加密協定並非單獨使用,而是形成「多層防護」結構。
以下為概念示意(ASCII 圖):
┌───────────────────────────────┐
│ 🔐 多層加密防護架構圖示 │
├───────────────────────────────┤
│ 應用層 :TLS → 保護 API、控制信令 │
│ 傳輸層上方:SRTP → 保護語音/影像封包 │
│ 網路層 :IPsec → 保護整體封包與通道 │
└───────────────────────────────┘
↑ 多層疊加保障數據完整性與隱私 ↑
這個圖說明了電信網路的「縱深防禦結構(Defense in Depth)」理念。
從下到上,IPsec 在網路層保護整體封包通道,防止竊聽與篡改;SRTP 在傳輸層上方加密即時語音與影像內容;而 TLS 位於應用層,用於保護 API 與控制信令。
三者層層疊加,形成「通道安全 + 資料安全 + 控制安全」的完整體系,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兼顧隱私性、完整性與可靠性。
在 5G VoLTE 系統中:
• SRTP 保護語音內容
• TLS 保護信令交換
• IPsec 保護回傳與骨幹封包通道
這樣形成「應用層 + 傳輸層 + 網路層」的完整防護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AI 與加密的結合
AI 正在革新加密與安全管理方式,主要應用包括:
• 🔎 異常流量偵測:以機器學習自動辨識可疑的加密流量模式。
• 🔐 金鑰管理優化: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自動調整金鑰更新頻率。
• ⚙️ 智慧策略配置:AI 可根據即時網路負載與風險評估,自動切換 IPsec 或 TLS 層級。
這使電信網路邁向「動態加密」與「自適應安全」的新時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核心要點小結
1️⃣ 加密是電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確保私密與完整性。
2️⃣ IPsec、TLS、SRTP 分屬不同層級,但能互補形成縱深防護。
3️⃣ AI 技術可讓加密策略智慧化、動態化,降低人為配置錯誤。
4️⃣ 現代電信安全是「協定整合 + AI 智能」的雙核心架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模擬題 🎯
題 1:
✅ 題 1:IPsec、TLS、SRTP 的分層差異與應用場景
這三個協定分別運作在不同網路層級:
• IPsec:屬於網路層(Layer 3),負責保護整個 IP 封包。常用於企業 VPN、基地台回傳(Backhaul)及核心網骨幹鏈路安全。
• TLS:位於傳輸層與應用層之間(Layer 4–7),建立安全信道並驗證雙方身分。應用於 HTTPS、IMS、及 5G SBA 架構中的 NF 間 API 通訊。
• SRTP:運作於傳輸層上方(延伸 RTP),專門保護即時語音與影像資料,常見於 VoIP、VoLTE、WebRTC。
📌 可簡述為:「IPsec 保通道、TLS 保信令、SRTP 保語音內容」,三者形成分層防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題 2:5G SBA 未使用 TLS 的風險與 PKI 改善
若 5G 核心網的服務功能(NF)間未採用 TLS,將面臨:
• 資料外洩:API 傳輸的用戶資料、Session ID、SUPI 等可能被攔截。
• 中間人攻擊:攻擊者可假冒 NF 節點竊取或篡改控制訊息。
• 服務冒充:偽造 AMF/SMF 請求造成錯誤路由或資源混亂。
改善方法是導入 PKI(公開金鑰基礎設施):
• 建立內部 CA 簽發 NF 憑證,並透過 mTLS(雙向 TLS 認證) 驗證雙方身份。
• 使用 TLS 1.3 加強加密與握手效率。
• 配合 CRL/OCSP 機制確保憑證有效性,建立完整信任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題 3:VoLTE 封包延遲上升的 TLS / SRTP 效能分析
分析方向如下:
• 若延遲發生在通話建立階段,可能是 TLS 握手耗時 或伺服器憑證驗證過慢。可透過 Session Resumption 或 TLS 1.3 減少往返延遲。
• 若延遲出現在語音過程中,則多與 SRTP 加解密負載 有關。SRTP 為每個 RTP 封包進行 AES 加密與 HMAC 驗證,若 CPU 過載或緩衝不足,會造成語音延遲。
改善建議:
• 啟用硬體加速(Crypto Engine)減少加密延遲。
• 優化 SBC(Session Border Controller)與 IMS 核心設備 QoS 排程。
• 檢查是否同時進行重加密轉發或 NAT Traversal,這會增加封包處理時間。
📌 關鍵在於平衡「安全性」與「即時性」,適度優化加密層級與硬體效能,維持 VoLTE 通話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