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 grows where joy flows.”
(專注力源自於快樂的流動。)
👩👦 每天的功課關卡大挑戰
自從開學後,陪兒子寫功課幾乎成了我每天的「修煉儀式」。
每天 3 到 5 樣作業,語詞、數學、練習卷,樣樣都要盯。 他一邊東摸西摸、一邊問十萬個問題:「媽媽~我可以先喝水嗎?」、「我明天再寫可不可以?」 而我則在內心默默倒數爆炸時間,努力保持「溫柔而理智」的表情。😤
更刺激的是,妹妹總在旁邊扮演最佳搗蛋助攻手。
不是在桌下挖哥哥的腳,就是拿彩色筆在他的作業旁邊畫愛心。 哥哥暴怒、我頭痛,場面一度像開戰前的談判會議。
✏️ 意外發現的「三分鐘奇蹟」
昨天,陪他寫國語語詞作業時,我突然靈光一閃——
既然他坐不住,那就讓他邊玩邊寫試試?
我設了一個小規則:「寫完一行,就可以玩三分鐘。」
他立刻眼睛一亮,像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 結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玩不到三分鐘,他居然主動回來,乖乖坐好繼續寫。🤯
我在一旁裝作淡定,心裡卻大喊:「這也太神奇了吧!」
原來孩子的專注,不是靠「威脅利誘」逼出來的, 而是當他感覺到「能呼吸、能選擇、能快樂」時,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Children learn best when they feel safe, seen, and supported."
(當孩子感受到安全、被理解、被支持時,他們的學習力才會綻放。)
🌈 媽媽的反思:學會鬆手,也是一種智慧
這次小實驗讓我重新思考「陪讀」這件事。
也許我們太常把功課當成任務、把時間當成敵人, 卻忘了孩子只是需要一點「喘息空間」。
當我們願意放慢一點、用遊戲感取代控制,
那種親子間的緊張,會慢慢化成合作的默契。 而那短短的三分鐘玩耍時間,也成了我們母子間最甜的小橋樑。
有時候,我們不是在教孩子寫功課,
而是在教自己學會——如何讓愛更有彈性。💞
💬 結語小語錄
"Parenting isn’t about control, it’s about connection."
(育兒不是控制,而是連結。)
那天,兒子寫完功課後轉頭對我說:
「媽媽,我今天寫得很快對吧?」 我笑著點頭。 是啊,因為我們都在練習,用更快樂的方式去面對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