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助手新聞轉述竟然錯很大?歐洲最新研究揭露驚人現況

Mech muse 智慧新知-avatar-img
發佈於付費專區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嗨我是 Mech Muse 👋 今天要跟大家聊一個跟大家日常滑新聞有關的話題:AI 助手在「轉述新聞」時到底能不能信? 最近歐洲廣電聯盟(EBU)做了一個超大規模的研究,發現很多 AI 助手在轉述新聞時,其實錯誤率比我們想像中還要高。

這篇文章會帶你看完整的研究結果、背後的時間線、錯誤常見在哪,以及我們一般人該怎麼自保不被「AI 的口誤」誤導。


研究揭露:AI 助手轉述新聞近一半出錯 😱

raw-image

10/22,歐洲廣電聯盟(EBU)聯合 BBC 等多家公共媒體發表一份重量級研究。他們直接把問題丟給不同 AI 助手,像是 ChatGPT、Copilot、Gemini、Perplexity,橫跨 14 種語言、3,000 答覆來檢驗正確性。結果很驚人:

  • 45% 的答案有重大錯誤(足以誤導)。
  • 81% 的答案至少有一個問題(包含輕微瑕疵)。
  • 約 1/3 有「來源錯誤」,像是標錯、沒標、或引用到不該引用的內容。
  • 20% 的答案用到過時或不實資訊

簡單來說,AI 很會講,但有時候講得不對。尤其在新聞這種需要即時更新的領域,錯誤率真的不能小看。

更值得注意的是,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用 AI 看新聞。根據 Reuters Institute 的調查,全球約 7% 的網路新聞讀者會用 AI 助手抓新聞摘要,25 歲以下更高達 15%。這意味著,如果 AI 總結不精準,可能會系統性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為什麼這麼多人討論?事件時間線整理 🗓️

這不是單一事件,而是一條持續發展的脈絡:

  • 2025 年 2 月:BBC 做了一個小規模測試,發現 51% 的 AI 新聞摘要有重大錯誤,率先把問題點出來。
  • 2025 年 10 月 16 日:EBU 發布大規模正式報告《News Integrity in AI Assistants》,由 18 國、22 家公共媒體共同測試,方法更嚴謹,規模也更大。
  • 2025 年 10 月 21–22 日:Reuters 搶先報導,隨後 Forbes、RFI 等媒體跟進,這才真正引爆國際關注。

這條時間線告訴我們:

👉 第一,問題跨語言、跨國家都有

👉 第二,這不是偶發 bug,而是 AI 在處理新聞上有結構性限制


AI 助手到底錯在哪?我們該怎麼保護自己 🔍

1. 常見錯誤類型

  • 來源標示錯誤:沒有來源、標錯來源、或引用社論當事實。
  • 過時資訊:把舊聞當新消息,尤其是政策或戰況類。
  • 事實與意見混淆:把受訪者看法當成事實。
  • 脈絡不足:忽略關鍵背景,例如「草案尚未通過」。

2. 為什麼會錯?

  • 新聞是「活的資料」,每天更新。
  • AI 的來源鏈結容易斷掉,導致「看似完整」但實際站不住腳。
  • 多語系翻譯容易出現地名、人名誤會。
  • 有些 AI 工具設計傾向「給你完整答案」,卻不會說清楚其中的不確定性。

3. 我們能怎麼自保?(AI 新聞閱讀防呆清單 🧰)

  • 一定要看來源,最好點進去原始新聞。
  • 確認時間戳,避免舊新聞混在新消息裡。
  • 至少交叉兩個權威來源,像 Reuters、AP、BBC。
  • 遇到重大或敏感議題,多查一次
  • 請 AI 附逐條來源對應,不要只丟一串參考資料。
  • 越是看似「懶人包式完美摘要」的內容,越要提高警覺

總結:AI 是助理,不是唯一真相 🙏

整理到這裡,我想留三個小提醒:

  1. AI 摘要是入口,不是終點。用它快速抓重點可以,但判斷還是要靠自己。
  2. 問題是系統性的,需要工具設計更透明、媒體提供更清楚的結構化資訊、讀者也要有媒體識讀能力。
  3. 公共資訊的正確性,就是民主參與的基礎。這也是為什麼 BBC、EBU 這些公共媒體會特別關注。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追蹤我 Mech Muse 🙌。我會持續用淺白又真誠的方式,帶大家看懂 AI 與科技產業的重要發展。也想聽聽你們在用 AI 看新聞時,有沒有遇過什麼「離奇總結」?留言分享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33會員
460內容數
因為喜歡分享科技新知,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目前主要分享人型機器人,偶爾分享一些AI、小型核能的最新趨勢,讓你即時掌握最新消息。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AI 工具雖能在短時間生成內容,但它不瞭解你的客戶,也無法取代你做現場互動交流。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使用適合的 AI 工具,幫助我們專注於最重要的人事物上。
Thumbnail
AI 工具雖能在短時間生成內容,但它不瞭解你的客戶,也無法取代你做現場互動交流。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使用適合的 AI 工具,幫助我們專注於最重要的人事物上。
Thumbnail
記者:「上次採訪的萬物溝通軟體,在網路引爆熱潮,不過大部都是拿來當笑話!害我被老板給訓了一頓,還要我再找時間來採訪博士,然後一再叮嚀千萬不能再採訪超級電腦一號了,就怕碰見上次的「程式故障」!」 摩爾博士:「上次的確是失禮了!本想開個玩笑卻惹起這麼大的風波,還有人打電話到我們研究機構,說我們有沒有通
Thumbnail
記者:「上次採訪的萬物溝通軟體,在網路引爆熱潮,不過大部都是拿來當笑話!害我被老板給訓了一頓,還要我再找時間來採訪博士,然後一再叮嚀千萬不能再採訪超級電腦一號了,就怕碰見上次的「程式故障」!」 摩爾博士:「上次的確是失禮了!本想開個玩笑卻惹起這麼大的風波,還有人打電話到我們研究機構,說我們有沒有通
Thumbnail
你會相信 AI 所寫的新聞嗎?根據路透社新聞研究所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他們發現全球民眾對於人工智慧製作的新聞,不僅帶有疑慮且具備十分低的信任感,這不僅為正在努力吸引受眾的新聞工作者帶來了挑戰,更凸顯出媒體業在 AI 應用方面的兩難。
Thumbnail
你會相信 AI 所寫的新聞嗎?根據路透社新聞研究所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他們發現全球民眾對於人工智慧製作的新聞,不僅帶有疑慮且具備十分低的信任感,這不僅為正在努力吸引受眾的新聞工作者帶來了挑戰,更凸顯出媒體業在 AI 應用方面的兩難。
Thumbnail
使用AI所產出的資訊,必須審慎判讀取捨,不宜照單全收。
Thumbnail
使用AI所產出的資訊,必須審慎判讀取捨,不宜照單全收。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