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與地方公務員關於「苦」的慈悲對話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前言:一場茶庵中的相遇

南無阿彌陀佛。

緣起,總在不經意間。於一間遠離塵囂、滿室茶香的靜謐茶庵中,兩位公門中的修行人偶然相遇了。

一位,是在中央部會服務多年、案牘勞形的老參事。他的眉宇間,深刻著宏觀政策的憂思與歷史長河的重量,我們姑且稱之為「中央官員」。另一位,則是在鄉鎮公所基層打拼多年的年輕課長。他的眼神中,既透著每日直面民眾疾苦的疲憊,也閃爍著一股尚未被磨滅的熱忱,我們稱之為「地方課長」。

二人因公務而識,卻因一杯清茶,開啟了一場關於「苦」的心靈對話。此文,非為論斷是非,亦非為指陳對錯,實乃一份謙卑的記錄,旨在探討不同崗位上的修行人,如何諦觀各自的「苦」,又如何因這份對「苦」的深刻體認,從而放下我執,生起慈悲,尋求一條相互理解、共行菩薩道的圓融之路。

願此番對話,能如茶庵中的一縷清香,滲入有緣讀者的心田,潤澤彼此因誤解而乾涸的心靈。

且聽,那壺水初沸的聲音,正輕輕揭開這場對話的序幕。

raw-image


--------------------------------------------------------------------------------

第一部:中央之苦——見樹不見林的宏觀之痛

本章節將深入探索中央官員的視角,分析其在高層決策中所面臨的、一種源於宏觀抽象與歷史重負的獨特苦楚。理解這種在高處俯瞰全局的苦,是看清政策制定背後系統性困境與人性掙扎的必要一步。

中央官員輕啜一口茶,望向窗外,緩緩開口,話語中帶著一絲悠遠的嘆息:

「課長啊,有時候我真的很羨慕你們在第一線,你們面對的苦,是具體的、有溫度的。而我們的苦,卻是冰冷的、抽象的,有時甚至會將自己的慈悲心消磨殆盡。」

「我的案頭,每日堆疊的是全國乃至全球的統計報告。你看過聯合國那份《2025年全球多維貧窮指數》嗎?上面寫著全球有『11億貧窮人口』。11億……當苦難化為這樣龐大而麻木的天文數字時,一種名為『慈悲耗散』的心理便會悄然升起。我的心,在面對這片無邊無際的苦海時,會感到一種巨大的無力。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悲劇,但我看不見他們的臉孔,只能看見統計圖上那條冰冷的曲線,這是一種令人心碎的抽離之苦。」

地方課長靜靜諦聽,輕輕頷首,眼中流露出一絲理解。

老參事繼續說道:「我們的許多政策,你看似不近人情,實則是背負著整個國族的歷史創傷在行走。有時是為了洗刷『百年國恥』,有時是為了踐行『轉型正義』。我時常想起部裡一位前輩經手過的舊案,他們當年出於善意,推行一項全國性的衛生改良計畫,卻因未能充分考量偏鄉的特殊水土,反而引發了一場地方性的流行病,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那份善意導致的惡果,成了我們部會數代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我們每落下一筆,心中想的都是如何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這份背負著整個國族集體記憶與創傷的壓力,如同巨石壓在心頭,是身處地方、處理當下事務的你們,很難體會的沉重。」

「所以,為了維持一個龐大社會的穩定與秩序,我們必須依循一種『規訓的邏輯』。我們必須制定全國統一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就像戶口制度或社會信用體系的邏輯一樣。我們深知,這些全國一體適用的框架,落實到地方的個別案例上,必然會顯得僵化甚至不近人情。但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是為了維護更大範圍的公平與秩序,所必須付出的代價。這份『必要之惡』的權衡,日夜啃噬著我們的心。」

「而最苦的,莫過於這份不被理解的孤獨。我們身處高位,決策背後往往有著複雜的地緣政治、財政紀律與歷史因緣的考量,我們自認的善意初衷,傳達到基層和民眾耳中時,卻常常被簡化、誤解為冷漠、傲慢,甚至是與民爭利。我們像是站在高塔上,努力想為全局指出一條最穩妥的路,塔下的人卻只覺得我們脫離現實,不知人間疾苦。」

「唉,」老參事放下茶杯,發出長長的嘆息,「這或許就是我們這些在高處看全局的人,註定要承受的苦吧。」

--------------------------------------------------------------------------------

第二部:地方之苦——見林不見樹的微觀之痛

本章節將視角轉換至地方課長,聚焦其在第一線執行政策時所承受的切膚之痛。此處,我們將剖析宏大政策如何在具體個人生命中引發真實的困境,並揭示其背後那充滿溫度與陪伴的「臨在的邏輯」,與中央那抽象理性的「規訓的邏輯」之間,所產生的深刻張力。

地方課長靜靜地聽完,為老參事續上一杯熱茶。他的聲音溫和,卻帶著一股源於每日實踐的堅定:

「參事,您說的這份孤獨,我或許能從另一個角度體會。您們的善意在高處被誤解,我們的善意卻是在底層失靈。您面對的是11億的數字,而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可識別的臉孔』。心理學上稱之為『可識別受害者效應』。」

「就在上週,我處理了一個案子。一位單親媽媽,因為她現居的違建老宅不符合最新的補助條例,無法申請修繕補助。條例的文字冰冷而清晰,但她在我面前流下的眼淚,卻是滾燙的。對我而言,她不是一個統計數字,她是王媽媽,她的孩子叫小傑。我看得見她的絕望,聽得見她徹夜難眠的嘆息。我們的苦,來自於無法對這些具體的、活生生的苦難臉孔,視而不見。」

「這就引出了我們最核心的掙扎:善意的失靈。古人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我們每天都在上演。中央的統一政策,其初衷無疑是善意的,是為了公平。但這份未曾親歷地方複雜現實的『善』,落到王媽媽身上時,卻成了一種『不善巧』的干預。條例規定補助款只能用於『結構修繕』,但王媽媽的房子最致命的問題是漏水發霉,在認定上被歸類為『日常維護』,一字之差,天堂地獄。這就是您們在高處看不到的,善意失靈的細節,它甚至為她帶來了新的痛苦。我們基層人員,就夾在這份宏大的『善意』與王媽媽真實的『苦』之間,動彈不得。」

「我們的日常,遵循的是一種『臨在的邏輯』。工作的本質,是『陪伴』與『諦聽』。要真正幫助王媽媽,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理解她完整的『現象場』——她的家庭背景、支持系統、心理狀態,以及各種困境相互交織的『交叉性』。但這種極度耗時、耗心力的『臨在』,卻常常與上級要求的效率、KPI和標準化作業流程相衝突。我們感覺自己像是在用繡花針,去回應一台推土機下達的指令。」

「所以,我們真正的苦,是一種夾縫中的耗竭。我們被夾在『上級的政策要求』與『民眾的真實需求』之間,每天都在上演著內心的天人交戰。向上反映,常被認為是本位主義、執行不力;向下執行,又深感自己成了那部冰冷機器的幫兇。這種有心無力、左右為難的『精神內耗』,日復一日,幾乎要將我們的熱情燃燒殆盡。」

年輕的課長看著杯中沉浮的茶葉,若有所思地說:「或許,我們的苦,根源不在於彼此,而在於我們都忘了,我們本是同體的。」

--------------------------------------------------------------------------------

結論:圓融與同願——從「莫勸」到「同願」的菩薩之道

聽完地方課長的分享,茶庵中陷入了一片溫柔的靜默。中央官員的眼中,流露出一絲深刻的了悟。他看見了自己宏觀視角下的盲點,而地方課長也在對方的敘述中,體察到了那份身處高位、背負歷史的沉重。他們從各自的「苦」出發,最終看見了彼此的局限,也看見了彼此的慈悲。

此刻,華嚴宗「因陀羅網」的譬喻,在他們心中悄然浮現。中央與地方,並非對立的两端,而是同一張璀璨寶網上,相互依存、互為映照的兩顆明珠。一方的困境,實則是整個體系的共同呈現;一顆明珠的暗淡,必然會映現在所有明珠之上。中央的「規訓」若無地方「臨在」的溫度,便淪為僵化的教條;地方的「臨在」若無中央「規訓」的格局,便會陷入瑣碎的偏狹。

這場對話最終的昇華,是他們的心,從相互抱怨的「勸」,轉向了共同發願的「同願」。他們不再試圖用自己所認定的「善」去規訓對方,而是共同發願,致力於諦聽彼此的聲音,共同致力於掃除那些造成人民真實痛苦的結構性障礙。中央官員發願,在制定政策時,要將基層的聲音作為最重要的「諦聽」對象;地方課長也發願,在執行政策時,要以更宏大的格局去理解其背後的不得已。

茶已涼,心卻暖。二人相視一笑,合掌輕念:

「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0會員
382內容數
2025/10/25
在時間長河的一處靜謐角落,遠離世間的喧囂與紛擾,有一座古老的圖書館。陽光穿過高大的琉璃窗,灑下溫暖而柔和的光暈,空氣中瀰漫著舊紙張與智慧的沉香。在這片光暈之下,一位名叫「大衛」的以色列人與一位名叫「法蒂瑪」的巴基斯坦人,因緣際會,得以相遇。
Thumbnail
2025/10/25
在時間長河的一處靜謐角落,遠離世間的喧囂與紛擾,有一座古老的圖書館。陽光穿過高大的琉璃窗,灑下溫暖而柔和的光暈,空氣中瀰漫著舊紙張與智慧的沉香。在這片光暈之下,一位名叫「大衛」的以色列人與一位名叫「法蒂瑪」的巴基斯坦人,因緣際會,得以相遇。
Thumbnail
2025/10/25
暮色溫柔,籠罩著一座隱身於巷弄深處的茶館。館內燈火如豆,映照著古樸的木桌與牆上懸掛的字畫,空氣中瀰漫著老茶的沉靜與淡淡的檀香。一位鬚髮微白、氣質安詳的茶館主人,正專注地溫杯、置茶,每一個動作都流露著無聲的寧靜。今晚,他邀請了三位心懷家國的客人,共赴一場特別的茶席。
Thumbnail
2025/10/25
暮色溫柔,籠罩著一座隱身於巷弄深處的茶館。館內燈火如豆,映照著古樸的木桌與牆上懸掛的字畫,空氣中瀰漫著老茶的沉靜與淡淡的檀香。一位鬚髮微白、氣質安詳的茶館主人,正專注地溫杯、置茶,每一個動作都流露著無聲的寧靜。今晚,他邀請了三位心懷家國的客人,共赴一場特別的茶席。
Thumbnail
2025/10/25
南無阿彌陀佛。此文的緣起,是一份至誠的謙卑與感恩。它並非意在為「性別平等」此一深奧課題提供任何定論,更非為世間的是非對錯做出裁決。這僅是一次謙卑的嘗試,藉由一場虛構的男女對話,來探尋理解與慈悲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10/25
南無阿彌陀佛。此文的緣起,是一份至誠的謙卑與感恩。它並非意在為「性別平等」此一深奧課題提供任何定論,更非為世間的是非對錯做出裁決。這僅是一次謙卑的嘗試,藉由一場虛構的男女對話,來探尋理解與慈悲的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貴在和樂相處, 人與人之間病在獨行獨斷。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貴在和樂相處, 人與人之間病在獨行獨斷。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沉寂的夜來臨,白日裡所有喜怒哀樂都褪去了。卸下工作的疲憊,也卸下所有專業與武裝,我只是個想播放輕柔鋼琴曲,好讓自己用冥想或寫作歸零的平凡女子。想善待自己,但睡前又得告別咖啡因,國寶茶助眠、紅棗補氣,溫潤的味覺總能撫慰傷痕累累的身心。
Thumbnail
沉寂的夜來臨,白日裡所有喜怒哀樂都褪去了。卸下工作的疲憊,也卸下所有專業與武裝,我只是個想播放輕柔鋼琴曲,好讓自己用冥想或寫作歸零的平凡女子。想善待自己,但睡前又得告別咖啡因,國寶茶助眠、紅棗補氣,溫潤的味覺總能撫慰傷痕累累的身心。
Thumbnail
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學佛修行、弘法辦道,禮請法師講經功德很大。以前道場(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有一個醫師娘,帶她先生(肝膽腸胃科的主治醫師)兩夫妻一起來學佛。
Thumbnail
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學佛修行、弘法辦道,禮請法師講經功德很大。以前道場(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有一個醫師娘,帶她先生(肝膽腸胃科的主治醫師)兩夫妻一起來學佛。
Thumbnail
大學時,參加了社團,認識了一幫愛喝功夫茶的學長學姐,於是,在許多個夜晚或假日,一票社團朋友便相約在某位學長的宿舍中,準備開爐泡茶。那時候,少則三四人,多則十來人,大家互不嫌棄,圍繞在簡單的茶几四周旁就席地而坐。 茶几上,不過就是一組簡單的茶盤,配上簡單的陶壺和陶杯。主人除了忙著招
Thumbnail
大學時,參加了社團,認識了一幫愛喝功夫茶的學長學姐,於是,在許多個夜晚或假日,一票社團朋友便相約在某位學長的宿舍中,準備開爐泡茶。那時候,少則三四人,多則十來人,大家互不嫌棄,圍繞在簡單的茶几四周旁就席地而坐。 茶几上,不過就是一組簡單的茶盤,配上簡單的陶壺和陶杯。主人除了忙著招
Thumbnail
沏一壺茶,等你 茶裡,總是有許多心情感受 總是有些百感交集 如往日的思緒,不由自主浮上心頭 人間的緣分 緣深 緣淺 總能在茶香中浸潤,漫延開來 歲月流芳,許多人事因茶而真摯永恆 一冬一歲,雪白湮沒蒼老 雪融之後,泥土芬芳,繁花似錦 在清清淺淺的歲月流年綻放開來 一壺茶,有許多茶以外的沉思情
Thumbnail
沏一壺茶,等你 茶裡,總是有許多心情感受 總是有些百感交集 如往日的思緒,不由自主浮上心頭 人間的緣分 緣深 緣淺 總能在茶香中浸潤,漫延開來 歲月流芳,許多人事因茶而真摯永恆 一冬一歲,雪白湮沒蒼老 雪融之後,泥土芬芳,繁花似錦 在清清淺淺的歲月流年綻放開來 一壺茶,有許多茶以外的沉思情
Thumbnail
在服務中看見我執,在慈悲中穿越無明
Thumbnail
在服務中看見我執,在慈悲中穿越無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