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被討厭的勇氣》與阿德勒心理學:找回你的自由與真實自我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存在主義

在所有身心靈追求裡,「做自己」似乎是最理所當然的目標。

但真正在現實裡、在人際裡、在家庭裡活出自己的過程,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瀟灑自由。

尤其當你開始不再討好、拒絕配合、說出真心話、表達不同意見時,迎面而來的未必是掌聲,而可能是:

  • 被貼標籤:「你變了」、「太自我中心」
  • 被誤解:「你是不是最近壓力很大?」
  • 被排斥:「這樣做真的很沒團隊精神耶」

阿德勒在《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出:「自由,就是有勇氣被別人討厭。」

這句話聽來熱血,實際執行起來,卻像刀子。

因為大多數人不是真的想自由,而是想被喜歡


我們渴望自由,卻更害怕孤立

自由代表選擇自己的人生,但這也意味著:

  • 你可能會和原生家庭的期望背道而馳
  • 你可能不再是朋友圈裡的「好人」或「好說話」那個角色
  • 你可能會變得「難以被定義」,讓他人無法安放你

這些成本,會激起我們內心最深的恐懼:不被愛,不被需要,不被接納。

在社會化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只要我懂事、體貼、配合,我就能被喜歡,被留在圈子裡。」

於是,成為自己這件事,從一開始就不是自由的選擇,而是要經過掙扎、背叛感、內在孤立的試煉。


當你開始做自己,身體先緊張

在心理治療室裡,我常看到一種現象:個案終於鼓起勇氣拒絕某件事,但說出口的當下,卻渾身緊繃、滿頭大汗,甚至事後自責。

這不是因為選擇錯了,而是身體尚未習慣「不討好仍能被愛」的經驗。

身體記得從小建立的關係模板是:「只要我乖,我就安全」。 而現在你選擇「不乖」,安全感自然撼動。

自由,雖然符合你內在的信念,卻違反你過去求生的方式。

這裡的掙扎不來自「我做錯了」,而是來自「我還沒有其他情感經驗可以取代原本的配合模式」。

所以你會焦慮,你會懷疑,你會不安。這一切都不代表你錯了,而代表你開始真正地長出自我了。


三、「被討厭的勇氣」不是叛逆,是成熟

很多人誤會了阿德勒的意思,以為被討厭就是「我做自己管你怎麼想」,但那只是任性,不是自由。

真正的被討厭的勇氣不是「我想怎樣就怎樣」,而是:

「即使你不同意我,我也仍然尊重你;但我不會為了讓你喜歡我而背叛自己。」

這是一種更深層的情緒分化能力(emotional differentiation):

你能承受別人的不滿,而不把它等同於「我被否定」或「我不值得被愛」。

這不容易,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 你已足夠了解自己要什麼,而不是只是為了反抗他人
  • 你能面對孤獨的暫時性,不用關係的確認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 你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依賴他人維持內在穩定

阿德勒說:「你要的是『被喜歡』,還是『能自由地活著』?」這不是選擇之一,而是排序的問題。

如果你永遠把被喜歡放第一,自由就會被犧牲。


日常中的自我壓抑:你在哪裡消音了自己?

我們很少察覺到,生活裡有多少地方正在「背叛自己但換來和諧」:

  • 明明不同意老闆的做法,卻勉強點頭:「對對對,很有道理。」
  • 明明朋友越界,但不好意思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講我。」
  • 明明伴侶忽視了自己感受,但卻說:「沒事啦,你忙就好。」

每一次的「沒事」、「都可以」、「我沒關係」,都可能是自己內在小聲說「我不想要這樣」卻被忽略的聲音。

這些聲音久了不會消失,它們會變成:

  • 情緒的反彈(突然爆炸、失控)
  • 身體的不適(緊張、壓力型胃痛)
  • 無名的倦怠與內耗

三個練習,讓你開始承擔「自由」的重量

✦ 每天誠實表達一次自己的真實意見

不用硬碰硬,但請至少一次讓自己說出內在真實的想法,哪怕是:「我今天有點累,想自己待著。」

你的系統需要累積「做自己也沒出事」的經驗,才能建立新的安全感。


✦ 停止解釋每一個拒絕

當你開始說「不」時,你會下意識想加上解釋來「緩和對方的不悅」。

請練習不補充說明,就讓「我不想參加」是一個完整的句子。

你不是不尊重對方,你是在學習尊重自己。


✦ 書寫練習:「如果我不用擔心別人怎麼想,我今天會怎麼過?」

每天花五分鐘自由書寫,讓你的真實慾望浮出來。你會發現原來你想過的人生,和你現在過的可能有很大距離。

這份距離不是用來自責的,而是用來重新對焦的。


活出自己,不是口號,是代價

「做自己」不是情緒發洩的藉口,也不是自我放縱的遮羞布。

它是一種需要清晰覺察、勇氣承擔與情感分化的成熟過程。

當你開始踏上這條路時,會孤單、會不安、會失去某些「關係中的安全感」,但同時你也會開始真正感受到什麼叫活著的踏實感。

最後,用阿德勒的話收尾:

「重要的不是別人怎麼看我,而是我怎麼看自己。」

這不是反社會,而是你終於長出了真正的自由意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outhAgora 青築
5會員
36內容數
這個部落格記錄筆者在創業、文學閱讀、自我成長、國際觀察與職場經驗中的思考與實踐。 如果你也有興趣,一起討論對一本書的看法、一起分享一段創業過程的學習、職涯選擇的反思,交流對社會與全球趨勢的觀察,獲得不定期工具模板.... 歡迎你加入 YouthAgora 的世界
YouthAgora 青築的其他內容
2025/09/11
現代人害怕孤獨嗎?本文從叔本華哲學出發,探討孤獨的價值,並非逃避,而是選擇性拒絕,是深度思考的溫床,更是重建清晰堅韌自我的關鍵。學會與自己相處,在孤獨中找到真正的自由與自尊。
Thumbnail
2025/09/11
現代人害怕孤獨嗎?本文從叔本華哲學出發,探討孤獨的價值,並非逃避,而是選擇性拒絕,是深度思考的溫床,更是重建清晰堅韌自我的關鍵。學會與自己相處,在孤獨中找到真正的自由與自尊。
Thumbnail
2025/08/27
掌握人生,並非控制一切,而是明白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並活出自身的價值。文章提供自我成長方法,包含辨識核心價值、目標設定與意義感區別,以及面對無力感時的應對策略,並強調自主感與自信的建立練習。透過日常的覺察與行動,找回內在的掌控感。
Thumbnail
2025/08/27
掌握人生,並非控制一切,而是明白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並活出自身的價值。文章提供自我成長方法,包含辨識核心價值、目標設定與意義感區別,以及面對無力感時的應對策略,並強調自主感與自信的建立練習。透過日常的覺察與行動,找回內在的掌控感。
Thumbnail
2025/08/16
許多現代人因社會文化壓力習慣壓抑情緒,表面看似穩定,內心卻可能積累許多負面感受,本文探討壓抑情緒的成因、後果,以及如何允許自己感受情緒的練習方法。
Thumbnail
2025/08/16
許多現代人因社會文化壓力習慣壓抑情緒,表面看似穩定,內心卻可能積累許多負面感受,本文探討壓抑情緒的成因、後果,以及如何允許自己感受情緒的練習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當「被討厭的勇氣」變成「做我想做的」 還記得那本曾風靡一時的《被討厭的勇氣》嗎?書中鼓勵我們活出真實的自我,勇敢面對被討厭的可能性。然而,隨著時間流逝,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對書中的精髓漸漸模糊? 閱讀前哨站幫我們道出了書的核心: 用新的思維思考人際關係,有"勇氣"去改變思維及行動,馬上就能獲得
Thumbnail
當「被討厭的勇氣」變成「做我想做的」 還記得那本曾風靡一時的《被討厭的勇氣》嗎?書中鼓勵我們活出真實的自我,勇敢面對被討厭的可能性。然而,隨著時間流逝,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對書中的精髓漸漸模糊? 閱讀前哨站幫我們道出了書的核心: 用新的思維思考人際關係,有"勇氣"去改變思維及行動,馬上就能獲得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你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嗎?很想努力上進卻達不到理想的目標,感到灰心氣餒?想要跳出負面情緒的綁架,你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你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嗎?很想努力上進卻達不到理想的目標,感到灰心氣餒?想要跳出負面情緒的綁架,你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