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下的茶席:一場關於「為國為民」的慈悲對話

更新 發佈閱讀 15 分鐘

前言:謙卑的序曲

暮色溫柔,籠罩著一座隱身於巷弄深處的茶館。館內燈火如豆,映照著古樸的木桌與牆上懸掛的字畫,空氣中瀰漫著老茶的沉靜與淡淡的檀香。一位鬚髮微白、氣質安詳的茶館主人,正專注地溫杯、置茶,每一個動作都流露著無聲的寧靜。今晚,他邀請了三位心懷家國的客人,共赴一場特別的茶席。

主人將第一道琥珀色的茶湯注入三只素雅的茶杯中,輕聲開口,語氣中滿是謙卑與感恩:「三位貴客,今晚能在此相聚,是多麼殊勝的因緣。此番茶席,非為辯論是非,亦非為尋求勝負。我們只是想共同實踐一句古老的智慧箴言:『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他頓了頓,目光溫和地掃過三位客人。「這句話提醒我們,在所有真實的慈悲行動之前,必須先行一次『神聖的靜默』。這份靜默,代表著從『規訓的邏輯』走向『臨在的邏輯』的深刻轉向。今晚,我們不談政策,不論對錯,只願以最謙卑的心,諦聽彼此看似對立的善意背後,所承載的獨特歷史創傷與集體經驗。」

他望向在座的三位客人:

  • 李先生,一位沉穩的中年人,目光深邃,代表著國民黨的視角。
  • 陳女士,神情堅定,眼神中透著一股不屈的力量,代表著民進黨的視角。
  • 王博士,態度理性、語氣平和,代表著民眾黨的視角。

主人微笑著說:「三位皆是懷抱著『為國家好』的深心大願而來。今晚,願這杯茶能洗滌塵勞,讓我們得以在琉璃光下,相互諦聽,相互理解。」

他雙手合十,輕念一聲佛號,為這場慈悲的對話,拉開了謙卑的序曲。

「南無阿彌陀佛。」

raw-image


--------------------------------------------------------------------------------

第一部:諦聽來時路——三種視角下的國族之「苦」

茶館主人再次為眾人添上茶湯,緩緩說道:「任何一種『善』的願景,其根源,都是為了療癒某種特定的『苦』。若不能謙卑地諦聽這份苦,我們便無法真正理解那份善。這正是『未經他人苦』這句箴言最深刻的意涵。今晚,就讓我們從各自所承載的國族之苦談起吧。」

李先生(國民黨)的闡述:流離與斷裂之苦

李先生輕啜一口茶,沉穩的聲音在靜謐的茶室中響起:

「我父親那一代人,初到台灣時,睡的是大通鋪,枕頭下壓著的,是再也回不去的故鄉地圖。對他們來說,『穩定』不是政治,是晚上能睡個安穩覺。我們的世界觀,是奠基於這種深刻的『流離與斷裂』之苦。那是一個山河破碎、烽火連天的年代,數百萬人被迫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渡過顛簸的海峽。這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遷徙,更是一場巨大的歷史創傷(Historical Trauma)。我們的根,被硬生生地斬斷了。」

「在這樣的集體創傷下,『穩定』與『秩序』便不再是抽象的政治口號,而成為一種近乎本能的、對生存的渴求。因為我們親身經歷過,當穩定與秩序崩潰時,隨之而來的是何等巨大的動盪與苦難。這種經驗,形成了一種強大的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深深地刻印在我們的集體意識中。我們之所以如此珍視穩定,是因為我們深知,那是對抗過往那種巨大動盪之苦的唯一屏障。這份對安定的渴望,是我們所有政治哲思的起點。」

陳女士(民進黨)的闡述:壓抑與失語之苦

陳女士放下茶杯,眼神堅定地望著眾人:

「我所承載的,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苦,一種『壓抑與失語』之苦。我的先祖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卻像自己家園裡的異鄉人。在威權統治下,我們的母語被視為粗鄙,我們的歷史被刻意地抹去,我們的身份認同被系統性地壓抑。這是一種深刻的結構性暴力(Structural Violence),它不見血,卻能從根本上摧毀一個民族的靈魂。」

「在學校裡,說一句自己的母語就要被懲罰;在書本上,我們讀不到屬於這片土地的故事。那種被噤聲、被否定的集體創傷,是許多人難以想像的。因此,當我們這一代人開始追尋『主體性』與『公平正義』時,這並非為了挑起對立,而是為了療癒一段被噤聲的歷史,是為了重建我們民族失落的尊嚴。推動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其目的不是清算,而是為了讓被壓抑的聲音得以言說,讓被遺忘的苦難得以被看見。這份對尊嚴的渴望,是我們所有政治理想的基石。」

--------------------------------------------------------------------------------

茶館主人並未立刻轉向下一個話題,而是轉向李先生,溫和地提問:「李先生,您所追求的『穩定』與『秩序』,在陳女士的經驗中,是否正是造成『結構性暴力』的工具之一?這兩種看似對立的善意,又該如何共存?」

李先生眉頭微蹙,沉吟半晌後答道:「我理解陳女士的感受。任何秩序的建立,都難免伴隨陣痛。但若無當年的穩定,又何來今日的繁榮與各位談論這份痛苦的可能?兩者孰輕孰重,是歷史的艱難選擇。」

話音未落,王博士便接了下去。

王博士(民眾黨)的闡述:內耗與空轉之苦

王博士以理性的語氣,提出了第三種視角:

「我理解李先生對『穩定』的追求,那是深刻的歷史創傷所造成的路徑依賴。我也敬佩陳女士對『主體性』的堅持,那是對結構性暴力的正義反抗。然而,我所代表的,是一種更為當代的集體挫折感——那就是『內耗與空轉』之苦。正是這兩種深刻的歷史經驗,讓藍綠雙方都陷入了嚴重的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只看得見符合自身創傷敘事的證據,將對方妖魔化,這才是我輩感受到的苦。」

「我們用心理學上的『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將對方的政治立場歸因於其品格敗壞,而非去理解其背後的歷史情境與結構壓力。同時,雙方都透過『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在各自的同溫層中取暖,強化刻板印象。而各自對過去黃金時代的想像,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化過的『玫瑰色的回憶(Rosy Retrospection)』?美好的願景被意識形態鬥爭綁架,理性的政策討論被簡化為一場非黑即白的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因此,當我們高舉『理性、務實、科學』時,並非對歷史的無知,而是渴望打破這種意識形態的枷鎖,讓國家能真正回歸解決人民實際問題的目標。」

陳女士在此時插話道:「王博士,當一個民族的語言與歷史面臨存亡威脅時,這難道不是一場零和的鬥爭嗎?您的理性,是否低估了尊嚴的價值?」

王博士平和地回應:「陳女士,我絕非低估尊嚴。我只是在問,當我們為了捍衛尊嚴而陷入無盡的內耗時,我們為此付出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又是什麼?那些本可以用來改善民生的資源與時間,又該如何計算?」

--------------------------------------------------------------------------------

茶館主人輕輕頷首,為三人的杯中再次注滿茶湯。「感恩三位,分享了各自視角下的『苦』,更感恩各位開始了真正的對話。流離之苦、壓抑之苦、內耗之苦。正是這些不同的苦難經驗,塑造了各位心中那份『為國為民』的善念。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談談,源於這些苦,各位又各自建構出了怎樣的治國之『善』呢?」

--------------------------------------------------------------------------------

第二部:何以為「善」——三種願景下的治國藍圖

主人溫和地引導著對話:「『莫勸他人善』這句箴言所警示的核心張力,正在於此。每一種看似對立的『善』,都源於對『苦』的獨特詮釋,都懷抱著療癒眾生的真誠願心。現在,就讓我們來諦聽,各位心中理想國度的藍圖。」

李先生(國民黨)的願景:穩定中的繁榮

李先生沉吟片刻,說道:「對我們而言,療癒流離之苦的最終解方,便是創造一個『穩定中的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根本前提,是一個穩定、和平,並且與世界——特別是區域鄰邦——保持務實、暢通交流的環境。任何形式的衝突與動盪,都是對我們歷史創傷的再次撕裂。」

「從經濟學的社會福利函數(Social Welfare Function)正和博弈(Positive-sum Game)。這意味著,我們應當務實地透過交流合作,擴大共同利益,避免不必要的對抗與衝突。唯有在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下,內部經濟才能繁榮發展,人民才能真正地安身立命。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善。」

陳女士(民進黨)的願景:尊嚴中的自主

陳女士接著說:「療癒壓抑之苦的根本之道,在於建立一個『尊嚴中的自主』。我們深信,一個國家若沒有清晰的主體性,若無法在國際上被平等對待,若未能徹底完成轉型正義以療癒內部的歷史創傷,那麼任何表面的繁榮都將是脆弱的,人民的心靈也無法獲得真正的安頓。」

「在猶太教的智慧中,有一個深刻的倫理框架,稱為『修復世界』(Tikkun Olam)。它教導我們,人類有責任去療癒這個破碎的世界,去建立一個基於公義的社會。對我們而言,這就是治國的根本。唯有當歷史的創傷被撫平,當社會的正義被彰顯,當國家的尊嚴被確立,我們的人民才能從數百年的歷史悲情中解脫出來,獲得真正的『安心』。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善。」

王博士(民眾黨)的願景:效率中的共融

王博士總結道:「而我們認為,療癒內耗之苦的解方,在於實現一種『效率中的共融』。一個真正能解決人民問題的政府,必須超越傳統的意識形態對立,以科學數據與專業治理為基礎。人民的痛苦是具體的——高漲的房價、停滯的薪資、崩壞的交通。這些問題,無法靠藍綠的口號來解決。」

「我們深受助推理論(Nudge Theory)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那些被浪費在無謂爭鬥中的時間、資源與人才,本可以被用來建設更美好的家園。回歸理性,講求效率,讓政策真正地為民服務,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善。」

--------------------------------------------------------------------------------

茶館主人微笑著,並未鼓掌,而是提出了一個更為深邃的問題。「穩定、尊嚴、效率——三位的善願,皆是出自一片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但若各位的『善』,都必須以他人的『善』無法實現為代價,這份善意,是否本身就種下了新的苦因?我們是否有可能,在不放棄各自善願的前提下,找到一條超越對立的圓融之道呢?」

--------------------------------------------------------------------------------

第三部:圓融之道——從分別之見到同體大悲

茶館的氛圍愈發寧靜,彷彿連時間都放緩了腳步。主人以一種更為深邃的語氣,引導著對話走向最終的圓融:「三位所見之世界,皆是真實不虛。然而,佛法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完整的道路:首先是精確的『診斷』,其次是究竟的『願景』,最後是切實的『行門』。這或許能為我們點亮一盞明燈。」

唯識宗的智慧:診斷各自的心識世界

「首先,是診斷。大乘唯識宗的教義說:『萬法唯識』。李先生,您所見的那個需要穩定秩序、提防動盪的世界,正是您與您的群體心識中『流離』與『斷裂』的共業種子,在阿賴耶識中所變現的家園。陳女士,您所見的那個亟需彰顯主體性、療癒傷痕的世界,亦是您心識中『壓抑』與『失語』的共業種子所構築的實相。王博士,您所見那個被內耗綑綁、亟需理性的世界,也同樣是您這一代人心識中『挫折』與『空轉』的共業種子所化現的景象。」

「因此,你們並非在爭論客觀事實的是非,而是在捍衛各自心識所現的、同樣真實卻又截然不同的『相分世界』。了悟此理,我們便能將指向對方的指責,轉化為對彼此獨特心識世界的深刻理解與慈悲。」

華嚴宗的智慧:照見萬法互即互入的願景

「其次,是願景。這三個看似獨立的世界,又是何種關係呢?華嚴宗給了我們一個絕妙的譬喻——『因陀羅網』。這是一張遍覆宇宙的寶網,每一個網結上,都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摩尼寶珠。每一顆寶珠,不僅自身光明,更能映現出網上其他所有寶珠的影像,如此影影相含,重重無盡。」

「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並非三個孤立的實體,而是同一張名為『國家』的寶網上,相互輝映、互為因果的摩尼寶珠。因此,李先生所憂慮的『斷裂』,其實早已映照在陳女士追求『尊嚴』的寶珠上;而陳女士所感受的『壓抑』,也正是李先生所畏懼的『動盪』的因緣之一。指責對方,無異於指責鏡中自己的倒影。當我們能從這個高度來觀照,那種『我們 vs. 他們』的二元對立,便會當下冰消瓦解,從而生起一種深刻的『同體大悲』之心——因為他人的苦,在最究竟的意義上,亦是我自身的苦。」

淨土宗的智慧:娑婆世界的行門

主人的聲音愈發溫柔慈悲:「最後,是行門。淨土宗的智慧提醒我們,要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有一個『如實觀』。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名為『娑婆』,是一個充滿痛苦與缺憾的『五濁惡世』。我們皆是沉淪於此娑婆苦海的凡夫,各自心中所懷抱的『善』願,都難免夾雜著我執與無明。」

「最究竟的慈悲,或許是深刻地認識到我們自力的局限。當我們放下那份爭論誰的『善』更好的努力,轉而認識到我們都身處同一片苦海,都在尋求解脫的彼岸時,那份相互對立的『善念』,便能昇華為共同尋求解脫的『同願』。」

--------------------------------------------------------------------------------

結論:從「莫勸」的謙卑到「同願」的淨土

茶湯已盡,夜色已深。茶館主人進行了最後的總結,他的話語如同一陣溫暖的晚風,吹拂著在座每一個人的心田。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箴言的終極智慧,並非導向消極的無所作為。恰恰相反,它是一聲慈悲的呼喚,呼喚我們完成一次生命中最深刻的轉向——從『規訓的邏輯』走向『臨在的邏輯』,從『我執的善意』走向『無我的同願』。」

「人間淨土的建立,其基石正在於這份深刻的謙卑與相互的理解。當所有人都放下規訓他人的欲望,轉而諦聽彼此的苦難,並共同祈願一切眾生皆能離苦得樂時,淨土便在當下,於此娑婆世界,悄然綻放。」

話音落下,室內一片靜默。李先生、陳女士與王博士相視一笑,那笑容中,似乎多了一份超越往昔的理解與釋然。他們與茶館主人一同,雙手合十,輕聲地、齊心地,念出了那句包含著無盡慈悲與共同祝願的佛號。

南無阿彌陀佛。」

琉璃光下,這場關於「為國為民」的對話,在一片祥和的祝願中,留下了無限的餘韻與希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0會員
387內容數
2025/10/25
南無阿彌陀佛。此文的緣起,是一份至誠的謙卑與感恩。它並非意在為「性別平等」此一深奧課題提供任何定論,更非為世間的是非對錯做出裁決。這僅是一次謙卑的嘗試,藉由一場虛構的男女對話,來探尋理解與慈悲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10/25
南無阿彌陀佛。此文的緣起,是一份至誠的謙卑與感恩。它並非意在為「性別平等」此一深奧課題提供任何定論,更非為世間的是非對錯做出裁決。這僅是一次謙卑的嘗試,藉由一場虛構的男女對話,來探尋理解與慈悲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10/25
本文將以「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此一蘊含無盡智慧的世間真言為核心。我們將一同探討,那些輕率的、自以為是的「善意」,如何可能成為一種不自覺的、卻極具傷害性的暴力。真正的慈悲,並非始於居高臨下的指導或規訓,而是始於深刻的諦聽,始於承認自身無知的謙卑臨在。
Thumbnail
2025/10/25
本文將以「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此一蘊含無盡智慧的世間真言為核心。我們將一同探討,那些輕率的、自以為是的「善意」,如何可能成為一種不自覺的、卻極具傷害性的暴力。真正的慈悲,並非始於居高臨下的指導或規訓,而是始於深刻的諦聽,始於承認自身無知的謙卑臨在。
Thumbnail
2025/10/25
想像一下,你看見一個人跛著腳,痛苦地行走。出於善意,你大聲建議他:「跑起來吧!跑起來就能忘記疼痛了!」這個建議,無論多麼真誠,都是一種輕率的殘忍。因為你未曾感受過他骨骼中的刺痛,也不了解他每一步所付出的努力。
Thumbnail
2025/10/25
想像一下,你看見一個人跛著腳,痛苦地行走。出於善意,你大聲建議他:「跑起來吧!跑起來就能忘記疼痛了!」這個建議,無論多麼真誠,都是一種輕率的殘忍。因為你未曾感受過他骨骼中的刺痛,也不了解他每一步所付出的努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曉光懷柔寬亮,大地就溫和灑灑。我用熱水沖泡了杯花茶,漸漸飄放香氣,嘗一口,多麼讓人感到舒心又暖和,腦袋思索著,取點溫潤甘飲,就得著悅意快慰。 出門隨大道逐奔到店裡,陸續忙碌一陣後,等清閒之餘,煮了碗熱湯,卻見到媽媽食到一半噎住了,好在倒了碗湯給她喝,人就舒暢了許多,凝思地想,繁事哽心難透氣,來碗清
Thumbnail
曉光懷柔寬亮,大地就溫和灑灑。我用熱水沖泡了杯花茶,漸漸飄放香氣,嘗一口,多麼讓人感到舒心又暖和,腦袋思索著,取點溫潤甘飲,就得著悅意快慰。 出門隨大道逐奔到店裡,陸續忙碌一陣後,等清閒之餘,煮了碗熱湯,卻見到媽媽食到一半噎住了,好在倒了碗湯給她喝,人就舒暢了許多,凝思地想,繁事哽心難透氣,來碗清
Thumbnail
曙光初現,晨霧輕柔 翠綠茶葉散香於盅中 熱氣氤氳, 清香撲鼻 入口溫潤, 淡淡回甘窗外鳥語朗朗作伴 靜享此刻的幽靜祥和 不疾不徐地啟口 淺嚐大自然賜予的甘醇 新一天的序曲從此開場 悠閒作伴的只有茶香濃郁 讓心靈沉澱,放鬆思緒 做好繽紛人世的準備
Thumbnail
曙光初現,晨霧輕柔 翠綠茶葉散香於盅中 熱氣氤氳, 清香撲鼻 入口溫潤, 淡淡回甘窗外鳥語朗朗作伴 靜享此刻的幽靜祥和 不疾不徐地啟口 淺嚐大自然賜予的甘醇 新一天的序曲從此開場 悠閒作伴的只有茶香濃郁 讓心靈沉澱,放鬆思緒 做好繽紛人世的準備
Thumbnail
位於新竹東門市場內的《三五好友文創茶咖坊》,提供舒適寧靜的空間,適合三五好友聚會,提供花茶及咖啡。店內空間小而精緻,老闆娘收藏了的世界各國杯子,琳琅滿目的好看杯子讓人讚嘆不已。
Thumbnail
位於新竹東門市場內的《三五好友文創茶咖坊》,提供舒適寧靜的空間,適合三五好友聚會,提供花茶及咖啡。店內空間小而精緻,老闆娘收藏了的世界各國杯子,琳琅滿目的好看杯子讓人讚嘆不已。
Thumbnail
點一柱鵝犁帳中香,使用玻璃蓋碗,泡上一款包裝寫著梨山茶的好茶,給自己一個靜心的儀式感。 傳統文化中,宋朝人就有所謂「閑情四事」:焚香、掛畫、插花、點茶。香與茶,都能讓人心情放鬆愉悅…
Thumbnail
點一柱鵝犁帳中香,使用玻璃蓋碗,泡上一款包裝寫著梨山茶的好茶,給自己一個靜心的儀式感。 傳統文化中,宋朝人就有所謂「閑情四事」:焚香、掛畫、插花、點茶。香與茶,都能讓人心情放鬆愉悅…
Thumbnail
大學時,參加了社團,認識了一幫愛喝功夫茶的學長學姐,於是,在許多個夜晚或假日,一票社團朋友便相約在某位學長的宿舍中,準備開爐泡茶。那時候,少則三四人,多則十來人,大家互不嫌棄,圍繞在簡單的茶几四周旁就席地而坐。 茶几上,不過就是一組簡單的茶盤,配上簡單的陶壺和陶杯。主人除了忙著招
Thumbnail
大學時,參加了社團,認識了一幫愛喝功夫茶的學長學姐,於是,在許多個夜晚或假日,一票社團朋友便相約在某位學長的宿舍中,準備開爐泡茶。那時候,少則三四人,多則十來人,大家互不嫌棄,圍繞在簡單的茶几四周旁就席地而坐。 茶几上,不過就是一組簡單的茶盤,配上簡單的陶壺和陶杯。主人除了忙著招
Thumbnail
位於南港的薈福村茶,是間以台灣茶為主題的小茶屋。 說是小茶屋,但沒在走侘寂、茶道這一派的啦,輕鬆自在,比較像是以茶為主題的療癒小咖啡店。
Thumbnail
位於南港的薈福村茶,是間以台灣茶為主題的小茶屋。 說是小茶屋,但沒在走侘寂、茶道這一派的啦,輕鬆自在,比較像是以茶為主題的療癒小咖啡店。
Thumbnail
沏一壺茶,等你 茶裡,總是有許多心情感受 總是有些百感交集 如往日的思緒,不由自主浮上心頭 人間的緣分 緣深 緣淺 總能在茶香中浸潤,漫延開來 歲月流芳,許多人事因茶而真摯永恆 一冬一歲,雪白湮沒蒼老 雪融之後,泥土芬芳,繁花似錦 在清清淺淺的歲月流年綻放開來 一壺茶,有許多茶以外的沉思情
Thumbnail
沏一壺茶,等你 茶裡,總是有許多心情感受 總是有些百感交集 如往日的思緒,不由自主浮上心頭 人間的緣分 緣深 緣淺 總能在茶香中浸潤,漫延開來 歲月流芳,許多人事因茶而真摯永恆 一冬一歲,雪白湮沒蒼老 雪融之後,泥土芬芳,繁花似錦 在清清淺淺的歲月流年綻放開來 一壺茶,有許多茶以外的沉思情
Thumbnail
納蘭真端起那只冒著熱氣的茶杯,直接一飲而盡。 熱茶不吹不晾一口喝下,表達誠摯的信任與熱烈的誠意……這是南朝先王曾經說過的茶道意涵。
Thumbnail
納蘭真端起那只冒著熱氣的茶杯,直接一飲而盡。 熱茶不吹不晾一口喝下,表達誠摯的信任與熱烈的誠意……這是南朝先王曾經說過的茶道意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