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武術、瑜伽都有「起手式」與「收功」?
在各種修煉或運動中,總能看到一些相似的動作:
- 太極拳起勢,雙手緩緩開合,像是在迎接天地;
- 八段錦收勢「猛虎歸山」,雙手下壓,氣沉丹田;
- 瑜伽的最後一式「躺屍式」,全身攤開,讓呼吸自然流動。
看似簡單,但它們有一個共通點:都是一種「切換模式」的儀式。
開始之前,提醒自己「我準備好了」,結束時,告訴自己「我已經完成了」。這不只是動作,更是一把「鑰匙」,讓我們的身心能順利過渡。
港劇的哏:打完收工!
還記得港劇裡的經典台詞嗎?「打完收工!」
簡單四個字,意味著:一場打鬥、一件任務、一整天的辛勞,到此為止。
它和武術裡的「收功」其實是同一個智慧:不是草草結束,而是確保身心完整地劃下句點。
現代人的「隱形收功」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默默收功,只是沒注意到而已。
- 下班後關掉電腦,把桌面收乾淨 → 收功。
- 回到家換掉制服,換上居家服 → 收功。
- 打完遊戲喊一聲「GG」 → 收功。
- 寫完待辦清單,在最後一欄打勾 → 收功。
這些小小的舉動,和武術的收式一樣,都是切換狀態的暗號。
它們能幫助我們把注意力從「工作模式」轉回「生活模式」,減少過勞與精神消耗。
反過來,若沒有這些儀式:
- 下班還在回覆訊息 → 感覺一天永遠沒有完結;
- 運動完沒收功 → 氣血浮躁,晚上難以入睡;
- 任務做到一半被打斷 → 心裡像有一個沒關好的門,掛念不去。
這就是「沒有收功」的後果。
Checklist、日記:現代版的「收功術」
在某些專業領域,收功甚至被制度化了。
醫護、航空、工程人員,都有 checklist(查檢表)。
一行一行勾完,不只是降低錯誤,更是確保自己能安心下班。
這和日記的作用其實相似:
- 回顧 → 確認今天走過的流程;
- 記錄 → 減少記憶的錯誤與扭曲;
- 收束 → 告訴自己「今天的篇章結束了」。
換句話說,checklist 與日記就是現代的收功術。
設計你的日常收功術
那麼,現代人怎麼樣才能更健康地「打完收工」呢?
你也可以試著設計屬於自己的小儀式:
- 三次深呼吸:辦公桌前、睡前,簡單沉澱。
- 換衣模式:用衣服象徵身份切換。
- 小記號:在筆記本上劃一道線,代表今日完成。
- 身體伸展:像八段錦收勢一樣,雙手下壓,想像疲勞沉入大地。
這些方法不需要花錢,也不佔時間,但能在身心間安插一個「開關」。
古今智慧,一脈相承
從古代練武之人的收功,到港劇裡的「打完收工」,再到今天我們下班的 checklist,
其實都是同一件事:給自己一個結束,才能迎來新的開始。
我們都在偷偷修煉,只是沒意識到而已。
現在開始,你也可以為自己設計一套收功術,讓生活更有節奏,讓能量不再悄悄流失。
最後想問你:
你的日常,有沒有屬於自己的「打完收工」儀式?
是泡一杯茶、洗個澡,還是默默在心裡說「今天就到這裡」呢?
Let's call it a n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