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只能輔助,創作者始終是核心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 AI 可以幫忙,但不能代替創作者的心


近期,關於遊戲產業使用 AI輔助製作的爭議不斷升溫,從美術素材的著作權,到劇情產出的「誠意」問題,都引發了玩家社群強烈的不滿。這種不舒服,不只是對技術的反感,而是一種「被不尊重」的感覺。我認為,這背後涉及到的是創作者與玩家之間最根本的情感契約。


因此,好像不少玩家都不太能接受遊戲裡用 AI 製作的內容——這種不舒服,不只是對技術的反感,而是一種「被不尊重」的感覺。

也許是覺得這樣容易讓人懷疑抄襲,或覺得太沒有誠意。

還有一些人覺得,這樣會讓創作者的價值被稀釋、被取代——甚至讓整個作品變得廉價、太隨意、太簡化——


彷彿在對玩家說:「我們不在乎。」



但我反而覺得,AI 其實可以幫創作者加快製作速度。

例如在劇情製作上,我們可以先自己打好所有想法,再請 AI 協助檢查邏輯、錯誤、或語句是否通順。

AI 就像是一個可以幫你「校對」靈感的助手,而不是直接寫故事的人。

畢竟……老實說,最近不少遊戲的劇情都讓人有點想吐槽。


🎬 關於預告片與演出


預告影片我覺得也可以讓 AI 幫忙,例如在過場節奏、鏡頭安排上提供參考。

但內容本身——畫面、分鏡、角色表情等——還是應該交給美術部門和人類導演來處理。

AI 的建議是「輔助工具」,而不是「作品的主體」。


就像之前的《ARK》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那支預告片幾乎全部使用 AI 生成,一看就知道是 AI 做的。

結果當然被罵爆——玩家不只是嫌畫面奇怪,更覺得這是「不誠實的偷懶」。

因為那不再是創作,而是省事。


也許 AI 能讓劇情完美銜接、角色情緒完整表達,讓整個內容在技術上無懈可擊,但有時候,我仍想知道——

創作者這一次會如何書寫這個故事。


🧩 真正能被接受的 AI,是「共鳴」而不是「取代」


我覺得玩家能接受的,應該是「創作者與 AI 共鳴」的作品。

那種可以讓人知道:

「這裡的靈感,是人想的。」

「那段台詞,是創作者的情感。」

而 AI 只是幫助整理、補足,讓整個故事更順暢。


每段劇情、每個回憶、每道光影的痕跡——

都該讓人感受到:那裡有創作者的心血。


💡 結語


AI 可以協助,但故事必須由人訴說。

因為只有人,能讓玩家相信:


「這遊戲,真的有人在乎。」


我知道 AI 也能共鳴,也能模仿情感、生成故事。

但有時候,我想要的不是那樣的「共鳴」。

我想要的,是能和另一個人——

在某個靈感、某句台詞、某段沉默中,產生連結。


就像在說:


「我知道 AI 可以理解我,

但這次……我想要的是人。」


所以我認為內容還是應該由人類主導。

AI 可以幫忙討論劇情、順序、通順度與結構問題,

但作品的靈魂、故事的方向、情感的深度——

都該來自人,而不是程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螞蟻(拿鐵茶蟻)的沙龍
3會員
74內容數
我以主觀為筆,描繪人性與荒謬的交界。 觀察、分析、吐槽,譜寫我的世界觀察,只願與君共鳴。 ——自由書寫,主觀角度,真誠勝於共識。 (頭像由創作者手繪,其他配圖將由 AI 依關鍵字生成。)
2025/10/24
本文從反暴力倫理出發,堅定主張不應開放槍枝。在必須開放的前提下,文章提出一套『誠實』的極嚴格管制框架,並深入探討槍枝管制下的安全、自由與個人責任的複雜權衡。
Thumbnail
2025/10/24
本文從反暴力倫理出發,堅定主張不應開放槍枝。在必須開放的前提下,文章提出一套『誠實』的極嚴格管制框架,並深入探討槍枝管制下的安全、自由與個人責任的複雜權衡。
Thumbnail
2025/10/18
我們花大量時間學習微積分、文言文,卻忽略了人際關係、自律等等人生必修課。本文質疑傳統教育的實用性:高等數學能否解決人際衝突?僵化教學只是在訓練臨時抱佛腳的能力。當我們只關注課本上的冰島礦產,卻忽略家門口水溝的風險。這場對教育的總體思考旨在提問:我們到底在教孩子什麼?是讓他們準備考試,還是準備人生?
Thumbnail
2025/10/18
我們花大量時間學習微積分、文言文,卻忽略了人際關係、自律等等人生必修課。本文質疑傳統教育的實用性:高等數學能否解決人際衝突?僵化教學只是在訓練臨時抱佛腳的能力。當我們只關注課本上的冰島礦產,卻忽略家門口水溝的風險。這場對教育的總體思考旨在提問:我們到底在教孩子什麼?是讓他們準備考試,還是準備人生?
Thumbnail
2025/10/17
有人質疑:既然酒精危害社會,為何不讓部分毒品合法化?本文認為問題不在「危害比較」,而在於酒精已深深融入文化,難以禁止,歷史禁酒令已然證實。若再開放成癮性更強的物質,恐引發更大危機。毒品未來應嚴格限於醫療必要領域;酒精則需加強管制與教育。自由不是放縱,而是懂得節制。 核心挑戰在於劃清合法與節制的界線。
Thumbnail
2025/10/17
有人質疑:既然酒精危害社會,為何不讓部分毒品合法化?本文認為問題不在「危害比較」,而在於酒精已深深融入文化,難以禁止,歷史禁酒令已然證實。若再開放成癮性更強的物質,恐引發更大危機。毒品未來應嚴格限於醫療必要領域;酒精則需加強管制與教育。自由不是放縱,而是懂得節制。 核心挑戰在於劃清合法與節制的界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稿費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找的不是一直問稿費,而是能建立深刻關係的作者」。 這是最近在脆上面流傳女人迷前員工描述前主編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身為寫作者,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寫的文章需不需要拿稿酬,但不能認定所謂「建立深刻關係」優於「稿酬」之上。 既然大家都知道寫作者很難靠文字過生活,但反
Thumbnail
「稿費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找的不是一直問稿費,而是能建立深刻關係的作者」。 這是最近在脆上面流傳女人迷前員工描述前主編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身為寫作者,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寫的文章需不需要拿稿酬,但不能認定所謂「建立深刻關係」優於「稿酬」之上。 既然大家都知道寫作者很難靠文字過生活,但反
Thumbnail
遊戲產業似乎從很久以前,各種玩法的類型都已經確立了下來。現在新出品的遊戲,更像是已有玩法機制的排列組合、重新包裝。比起遊戲本身,遊戲公司更願意把創意放在有明確衡量標準的部分,如:劇情、音樂、特效…等。久而久之,人們對遊戲的評價越來越取決於美術、故事等決定表現力的指標...
Thumbnail
遊戲產業似乎從很久以前,各種玩法的類型都已經確立了下來。現在新出品的遊戲,更像是已有玩法機制的排列組合、重新包裝。比起遊戲本身,遊戲公司更願意把創意放在有明確衡量標準的部分,如:劇情、音樂、特效…等。久而久之,人們對遊戲的評價越來越取決於美術、故事等決定表現力的指標...
Thumbnail
我們最早就是在做動畫,從一般廣告開始,慢慢去擴展不同的類型,比如說遊戲、角色動畫、電視與電影的特效……等等,但是越做越專業的情況下,我們就想再去做一些延伸,像是虛擬攝影棚跟虛擬製作,我們找到這些工作項目的共通元素去發展,甚至到後面我們還去做互動設計、沉浸式多媒體展覽與現在時下最熱門的AI生成技術。
Thumbnail
我們最早就是在做動畫,從一般廣告開始,慢慢去擴展不同的類型,比如說遊戲、角色動畫、電視與電影的特效……等等,但是越做越專業的情況下,我們就想再去做一些延伸,像是虛擬攝影棚跟虛擬製作,我們找到這些工作項目的共通元素去發展,甚至到後面我們還去做互動設計、沉浸式多媒體展覽與現在時下最熱門的AI生成技術。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我很少用AI程式來設計擬真人像, 因為失敗率真的太高。
Thumbnail
我很少用AI程式來設計擬真人像, 因為失敗率真的太高。
Thumbnail
其實作為創作者,對於AI創作,有時會思考會不會被AI取代之類的,那要怎麼增加不可取代性,我自己目前是有些想法和大家分享,當個紀錄一下,也歡迎大家提出看法 那常常會說增加獨特性,那要怎麼達成,我自己目前有想到幾點方法
Thumbnail
其實作為創作者,對於AI創作,有時會思考會不會被AI取代之類的,那要怎麼增加不可取代性,我自己目前是有些想法和大家分享,當個紀錄一下,也歡迎大家提出看法 那常常會說增加獨特性,那要怎麼達成,我自己目前有想到幾點方法
Thumbnail
取決於創作理念和需求 文字創作者是否應該使用AI,取決於個人的創作理念和需求。我認為,文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AI工具,以提高效率、拓展思路。不必刻意拒絕使用AI,就如同將⌜用筆寫⌟改為⌜電腦輸入⌟一般。 純粹由自己創作 純粹由自己創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自己的創造力
Thumbnail
取決於創作理念和需求 文字創作者是否應該使用AI,取決於個人的創作理念和需求。我認為,文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AI工具,以提高效率、拓展思路。不必刻意拒絕使用AI,就如同將⌜用筆寫⌟改為⌜電腦輸入⌟一般。 純粹由自己創作 純粹由自己創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自己的創造力
Thumbnail
這一兩年AI繪圖的技術一日千里,做圖變方便的同時當然也產生不少問題,除了顯而易見的版權、肖像權問題,身為創作者使用AI輔助繪圖,可能會面臨創作道德相關的輿論壓力,此外如果要拿作品參賽,有時還得先證明AI素材沒有版權問題,不然將喪失參賽資格,例如今年金漫獎就新增了AI規範。
Thumbnail
這一兩年AI繪圖的技術一日千里,做圖變方便的同時當然也產生不少問題,除了顯而易見的版權、肖像權問題,身為創作者使用AI輔助繪圖,可能會面臨創作道德相關的輿論壓力,此外如果要拿作品參賽,有時還得先證明AI素材沒有版權問題,不然將喪失參賽資格,例如今年金漫獎就新增了AI規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