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一砍到底——亞伯拉罕為所多瑪殺價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根據:創世記 18:16–33)

毀滅的消息

三位訪客剛吃完「撒拉偷笑套餐」,亞伯拉罕還來不及問他們評價如何,他們就拍拍衣服、起身準備上路了。 這次他們的導航直指一個敏感地區——所多瑪城。

亞伯拉罕一聽這個地名,臉色立刻僵住,眉頭皺得可以夾死一隻蚊子。 他不用查地圖,腦中自動跳出一個人——那個房地產投資眼光差到爆炸的侄子羅得,現在就住在那裡。 重點是還不是什麼郊區鄉下,而是市中心黃金地段,旁邊可能還有夜店、煙火、跟罪惡的促銷特賣會。

他沒說出口,但心裡早已千軍萬馬奔騰。 那可是自己至親的家啊!現在卻蓋在即將引爆的地雷上。你說能不皺眉頭嗎?

他站在那曠野邊緣,夕陽漸沉,風沙還帶著熱氣。 兩位訪客已經動身遠去,只剩下神,像一尊不動的審判者,仍站在他面前。 氣氛說不上詭異,但絕對不輕鬆。 亞伯拉罕的腦袋像被塞進一鍋熱湯,不斷翻滾。 他知道,這不是什麼可以閒聊的時刻,而是一場沉重對話的序幕。

他邊走邊回想:當初羅得挑地的時候,明明一臉投資專家,還說什麼「地勢平坦、水源豐富、人流就是錢流」,講得自己好像已經拿下整個地產界。 現在好了,房子是買到了,地點也很熱鬧,熱鬧到連天使都快受不了了。

這些年來,亞伯拉罕雖然一路跟隨神,心中充滿對應許的盼望,但他也不是天真到活在泡泡裡。 他知道現實的世界沒那麼乾淨。 黑暗不是傳說,是每天都在新聞上跑馬燈的東西。

所多瑪的事蹟早就傳遍商道,每個經過的駱駝商隊都會搖頭說:「那個地方喔……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有些甚至會加一句:「住那裡的人,不是瘋了就是壞透了。」

亞伯拉罕雖然沒親眼見過所多瑪的光景,但那種隱隱的不安就像牙齒卡菜渣,怎麼吐都吐不掉。 他不是不知道羅得選擇了什麼,他只是不敢想後果。 他也不是沒勸過,但人家早就住進去了,還跟當地鄰居打成一片,每天的社群動態還會打卡: #所多瑪的黃昏 #燈紅酒綠不是罪 #親民房價先搶先贏

然後,上帝自己開口了。

沒鋪哏、沒修辭、沒鋪紅毯。 祂一句話打在空氣裡,像天雷。

「所多瑪、蛾摩拉的罪惡聲音大得震天,我現在要親自下去看看他們的行為是否真如所聞;如果是真的——我就會動手。」

亞伯拉罕腦中瞬間放煙火。 蛤?親自下去?這不是什麼「我下樓買杯咖啡」的輕鬆語氣,而是「我現在親自去確認炸城的正當性」的恐怖氛圍。

他眼前一花,腦中自動生成一幅畫面:羅得一家正在餐桌旁吃飯,孩子爭搶最後一塊羊奶酪,太太在抱怨外送又晚到,完全不知道整個城已經被列為「待炸清單」第一名,天使部隊只差一聲令下就會啟動毀滅模式。

亞伯拉罕心裡翻江倒海,額頭冒汗,掌心濕滑。 他心跳像打鼓,節奏快到可以放進節奏地圖打榜。 他知道,這不是一場靈修冥想,更不是什麼神祕體驗營,這是成千上萬人的生死存亡現場。

他站在那裡,一動也不敢動。 不只是因為震驚,更因為他知道: 如果他此刻選擇沈默,那就等於宣判全城死刑。 如果沒人為這些人求情,神的審判就會直接落下。

而偏偏,他是那個知道的人。 他是神願意透露計畫的那個對象。 當神願意把內心攤出來給你看,那就是在問你一句話: 你,想不想參與?

亞伯拉罕沒有說大話,也沒有大吼。 他只是默默在心裡立定一個決定:

他要開口。

不管多冒犯,不管多膽顫, 他要為這座罪惡的城市,為那個眼光有點差但畢竟是自己親人的羅得,為那些他從未見過、也許根本不值得救的人——

他要站出來,替他們講一句話。

嘴砲即將上線,戰場不是在戰壕裡,而是在神面前的那一片沉默裡。

下一句話,可能改變全城的命運。

為城代求

眼看兩位天使已先行往所多瑪出發,耶和華(神自己)還在原地。 夕陽緩緩沉落,橘紅的光灑在平原上,像替這場即將發生的審判刷上一層血色。 那氣氛沉重得像壓了一塊磐石在胸口,空氣稀薄,連風吹過都像低語:這是倒數時刻。

亞伯拉罕獨自站在神面前。 不是背後有人支持,也不是旁邊有群眾打氣,就只有他,一個人。 面對全能的神,這一刻,他不是應許的承受者、不是信心之父,他就是一個站在破口的普通人——但他知道,如果他不開口,這世界就沒人會開口了。

他深呼吸,像準備進入法庭的律師,又像要走進戰場的士兵。 他不是不怕,他是太清楚自己是誰——「我不過是塵土。」 但他更清楚:這不是謙卑就可以沉默的時候。

於是亞伯拉罕鼓起勇氣,發動他史詩級的「嘴砲勸世」模式。 沒有先暖場,沒有拐彎抹角,一開口就是直球質疑——但禮貌得像在開大會前先鞠一個完美的躬:

raw-image

(圖9-1:亞伯拉罕站在夕陽下,雙手向神伸出懇求。光線自天而下,照亮他堅定的眼神,象徵愛與審判的交會時刻。)

對話現場直擊(古代最強砍價現場):

亞伯拉罕:(小心翼翼地開口)「主啊,您真的要把義人和惡人一起剷除嗎?萬一城裡有五十個義人呢?難道不為這五十個人的緣故,饒了那地方?讓義人跟壞人一起死,這不太像是您會做的事吧……」

(翻譯:神啊,這不像您平常的風格啊,這品質保證不太對啊!)

神:(非常冷靜)「好,如果我在所多瑪找到五十個義人,我就為他們的緣故赦免整座城。」

(亞伯拉罕OS:有反應!有效果!成功打進話題!那就……繼續殺價!)

亞伯拉罕:「那個……假設啦,如果差一點點,只剩四十五個義人……那您是不是……」

神:「為了四十五個,我也不毀那城。」

(亞伯拉罕眼睛一亮,嘴角上揚)

亞伯拉罕:「那如果是四十呢?」

神:「四十也不毀。」

(亞伯拉罕微笑,臉上浮現一種「我快砍到底價」的自信)

亞伯拉罕:「欸……三十行不行?」

神:「不毀。」

(這時現場若有夜市大媽一定大喊:「這年頭連神都要殺價了啦!」)

亞伯拉罕:「嗯……二十呢?」

神:「為了二十個義人,我也不毀滅。」

亞伯拉罕:(臉色蒼白、語氣哆嗦、像剛從警局走出來的證人)「主啊……請您不要生氣,我只再問一次,如果……只有十個義人,可以嗎?」

神:(語氣不變)「為了十個,我也不毀。」

(——對話結束,史上最神聖的殺價談判,收工。)

你說這一段嘴砲夠不夠猛? 亞伯拉罕的邏輯像雕花刀,刀刀都不離重點;語氣像買菜阿姨,每句都先笑一笑再砍一刀。 他一邊自稱「我是塵土」、一邊把神的底線一層層剝開,砍價過程精彩到可以拿去演舞台劇。

但這不是嘴皮子的表演,這是出於愛的搏命。 亞伯拉罕不是為自己爭利益,也不是想證明自己嘴賤功力,而是為了一群甚至不一定值得救的人,願意冒著被神震怒的風險,一句句往下問。

他不是不知道風險,他是太知道自己不能退縮。

那畫面多震撼? 你想像一下,旁邊的僕人們站在遠處,看見主人一個人站在夕陽下,對著神說話,整個人像石像一樣不動。 他們聽不見內容,但氣氛壓到連駱駝都不敢吭聲。

這不是誰授權他去講的。

這是他自己決定站出來,替整座城開口。

嘴砲中有膽識,談判裡有愛。

而那個坐在神面前,一次次說出「請不要生氣,我還要再問一次」的老男人, 讓我們看到的不是技巧,而是願意。

他不是靠話術贏的。

他只是,真的在乎。

嘴砲中的愛

你說這段嘴砲殺價精不精彩? 簡直比夜市討價還價還刺激! 亞伯拉罕一路從五十砍到十,嘴巴超甜、邏輯清晰,還不忘不時自謙: 「我不過是灰塵,膽子小還硬著頭皮說……主啊您別動怒~」 滿滿的誠懇,滿滿的膽識。 這已經不只是談判,而是出於愛的搏命爭取。

因為他在求什麼? 不是地皮,不是財富,不是子孫滿堂。 他在求命。 他在替一群甚至可能不配得的人,求一口氣的活路。 他願意屈身求情,只為了這些人能多活一天、多一次悔改的機會。

站在遠處的僕人們,看見主人在夕陽下與「陌生人」長談, 雖然聽不清內容,卻能感受到那空氣的壓力有多重。 他們不敢靠近,卻不敢不看。 對他們而言,那畫面簡直像是主人在跟天打交道, 替整個世界站在縫隙裡擋刀。

不是因為亞伯拉罕有多偉大,而是因為他真的在乎。 真正的愛,從來不是喊口號,而是願意為別人承擔那句: 「如果我不說,就沒人會說了。」

raw-image

(圖9-2:遠方的所多瑪在夜色中燃燒,黑煙直衝天際。繁華與滅亡同時閃爍,映照出人心的墮落與神仍留的光。)

可惜的是,整個所多瑪城連區區十個義人都沒有。

沒有!

不是勉強、不夠格、差一點, 是——一個都湊不滿十個。 你以為神的底線已經低得像打骨折的特價, 結果人類的表現還是繼續往下挖地洞。

所以最後,神真的派出那兩位天使進城執行毀滅計畫。

至於羅得?

那是另外一段劇情。 簡單說,他就是那個眼光不太好、卻又剛好卡在災難現場的侄子。 兩位天使後來的確有把他從火場中拉出來, 但那整段,是屬於羅得的支線劇情,不在亞伯拉罕的主線敘事裡。

亞伯拉罕沒能救下那座城市,這是事實。 但他在歷史中留下的,不是輸的紀錄,而是愛的證據。 他用一次誠懇到幾近瘋狂的代求,讓我們看到什麼叫 「為人代禱」的真諦。

他想到的不只是自己侄兒的安危, 不是為了保住家族血脈才開口。 他想到的是那些素未謀面的陌生人—— 可能是做買賣的小販、孩子的老師、晚餐剛下班的父親。 他想到的是: 萬一有一個人,剛好還想悔改呢? 萬一有一個人,其實本來可以成為下一個義人,只是還沒被機會敲門?

這樣的心腸,正預表了幾百年後, 那個站在十字架上的人——耶穌, 也是在那裡,為一群配不配得、愛不愛祂、甚至嘲笑祂的人說: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

亞伯拉罕,成了聖經中第一位為別人代求的人。

嘴砲裡有愛,禱告中有膽。

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站在破口」的人。

這才是信仰, 不是背經文比賽, 是你是否願意, 替別人多撐一次,多說一句,多求一回。

Punchline:一個人的開口,能改寫一座城的結局。

「別小看你的禱告,也許整座城市會不會滅亡,就看你肯不肯開口。」

 

你以為禱告是什麼? 只是閉上眼睛、雙手合十、說幾句「保佑我順利」的台詞? 只是遇到事沒辦法了、說個「拜託上帝幫忙」的備胎動作?

但在亞伯拉罕那天,他不是在為自己開口, 他是在扛一座城的未來。 不是因為他有責任,而是因為他有心。

嘴砲這東西,大部分時候只是吐槽或發洩情緒, 但當你是真的為別人的命運、處境、困難開口, 那就不是廢話,是出力。 是你把自己的關心轉換成行動的第一步。 因為你知道,你不能什麼都不做,只能求神動點工。

這世界真的不是缺資源, 是缺那個「願意開口」的人。 大家都很忙,大家都有事, 但總要有人,哪怕是站在邊邊角角,也願意說: 「主啊,如果這群人還有一點希望,就再等等,再看看,再多給一次機會。」

亞伯拉罕當時講得那麼誇張, 你以為他真的知道城裡有幾個好人? 沒有。

他只是憑一股信念——或許吧,或許那裡有幾個值得救的人。 他不是開掛看見真相,他就是憑良心上場。 他沒有把禱告當成仙術,而是當作最後能做的一件事。

這就像你有一個朋友走偏了, 整天搞事、鬧事、出事, 你根本不知道他有沒有救得回來。 但你還是願意去勸一句,說一句,為他擋一下。 你也許沒辦法把他拉回來, 但你願意讓他知道: 至少還有一個人沒放棄他。

那就是禱告。

不是你有多屬靈,是你有多在乎。

不是你會講多少屬靈用語, 而是你願不願意多花五分鐘, 站在別人的立場為他說一句話。

嘴砲加上一點愛,就不是吵雜,是力量。 嘴砲加上一點擔心,就不只是發牢騷,是代求。 嘴砲加上一點勇氣,就會變成改變故事走向的轉折。

你還以為你什麼都做不了嗎? 那你嘴巴呢? 你還在嗎? 你還能說話嗎?

那你就有機會改變一些你永遠也不知道的人生走向。

所以下一次你看到別人的人生快要爆炸, 你不需要有神蹟的超能力, 只需要有一句話的勇氣——

願意幫他說一句:「拜託,給他一條生路。」

這世界會不會滅亡,也許不是看神多兇,

而是看你肯不肯開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嘴炮聖經人系列
1會員
25內容數
這裡不講大道理, 只講那些在信仰裡摔過跤、又爬起來的故事。 我叫小玲,用嘴砲講信仰、用真理說人話。 你可以在這裡笑,也可以想。 留言可以嘴我,但記得嘴完要去禱告。
嘴炮聖經人系列的其他內容
2025/10/27
炎熱的正午,亞伯拉罕在帳棚旁打盹,三位神祕客人登場,直接開口預告:「明年,撒拉要生兒子。」撒拉在帳棚後偷聽,聽到這句差點笑出聲:「蛤?九十歲生?這是笑話吧?」沒想到神立刻點名:「撒拉為什麼笑?」她尷尬否認,神卻微笑回:「不,妳真的笑了。」那一刻,神拆穿的不是謊言,而是不信,因為祂要讓她笑著生出見證。
Thumbnail
2025/10/27
炎熱的正午,亞伯拉罕在帳棚旁打盹,三位神祕客人登場,直接開口預告:「明年,撒拉要生兒子。」撒拉在帳棚後偷聽,聽到這句差點笑出聲:「蛤?九十歲生?這是笑話吧?」沒想到神立刻點名:「撒拉為什麼笑?」她尷尬否認,神卻微笑回:「不,妳真的笑了。」那一刻,神拆穿的不是謊言,而是不信,因為祂要讓她笑著生出見證。
Thumbnail
2025/10/27
神沉默十三年,亞伯蘭以為結局到了,結果神突然回歸開外掛,先幫他改名升格當「多國之父」,再宣布撒萊升級「全民公主」。兩個老人笑到懷疑人生,神卻說:「笑吧,孩子就叫以撒。」接著神補刀:「現在行割禮立約。」九十九歲的亞伯拉罕明白了——信心不是講義氣,而是敢讓刀子真的下去。
Thumbnail
2025/10/27
神沉默十三年,亞伯蘭以為結局到了,結果神突然回歸開外掛,先幫他改名升格當「多國之父」,再宣布撒萊升級「全民公主」。兩個老人笑到懷疑人生,神卻說:「笑吧,孩子就叫以撒。」接著神補刀:「現在行割禮立約。」九十九歲的亞伯拉罕明白了——信心不是講義氣,而是敢讓刀子真的下去。
Thumbnail
2025/10/27
夏甲懷著孕,一路哭著逃進曠野,心想:「我寧願渴死,也不要再被那雙眼神刺一次。」她以為自己只是逃命,沒想到竟在沙漠裡撞見神。那聲音說:「妳的苦情,我聽見了。」這句話,比水泉還解渴。她第一次知道,神不只看見英雄,也看見像她這樣被捲入劇本的小配角。從那刻起,她不再是逃兵,而是被神親自叫名字的女孩。
Thumbnail
2025/10/27
夏甲懷著孕,一路哭著逃進曠野,心想:「我寧願渴死,也不要再被那雙眼神刺一次。」她以為自己只是逃命,沒想到竟在沙漠裡撞見神。那聲音說:「妳的苦情,我聽見了。」這句話,比水泉還解渴。她第一次知道,神不只看見英雄,也看見像她這樣被捲入劇本的小配角。從那刻起,她不再是逃兵,而是被神親自叫名字的女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聖經《歷代志下》中亞撒王的故事,反映出信仰在面臨挑戰時的重要性。亞撒王依賴外在力量而忽略上主的指引,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與懲罰。通過這段經文,我們能反思信仰與生活的連結,以及在高峰時期如何保持謙卑與對上主的依賴。從中吸取教訓,以應對生活中的誘惑和挑戰,並警惕信仰的脆弱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聖經《歷代志下》中亞撒王的故事,反映出信仰在面臨挑戰時的重要性。亞撒王依賴外在力量而忽略上主的指引,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與懲罰。通過這段經文,我們能反思信仰與生活的連結,以及在高峰時期如何保持謙卑與對上主的依賴。從中吸取教訓,以應對生活中的誘惑和挑戰,並警惕信仰的脆弱性。
Thumbnail
聖經經文:歷代志下15章1-7節「上帝的靈臨到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他出來迎接亞撒,對他說:「亞撒,猶大和便雅憫眾人哪,要聽我說: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他,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他,他必離棄你們。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沒有訓誨的祭司,也沒有律法,已經許多日子了。但他們在急難的時候歸
Thumbnail
聖經經文:歷代志下15章1-7節「上帝的靈臨到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他出來迎接亞撒,對他說:「亞撒,猶大和便雅憫眾人哪,要聽我說: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他,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他,他必離棄你們。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沒有訓誨的祭司,也沒有律法,已經許多日子了。但他們在急難的時候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新詮釋了創世紀廿二章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通過對亞伯拉罕的內心和行為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觀點,同時探討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考驗是否真的是對他的信心和愛的測試。文章還從以撒和撒拉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而試圖打破對該故事傳統詮釋的壓抑,並提倡對信仰不同層面的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新詮釋了創世紀廿二章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通過對亞伯拉罕的內心和行為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觀點,同時探討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考驗是否真的是對他的信心和愛的測試。文章還從以撒和撒拉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而試圖打破對該故事傳統詮釋的壓抑,並提倡對信仰不同層面的理解。
Thumbnail
阿摩司是一個南國的平凡牧羊人、農夫,神的話向祂啟示,祂就成了先知,神話語的出口,向以色列緊鄰的七個國家宣告滅亡,其中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也不例外。此文談到了律法的超越,因應的懲罰和對耶和華的敬拜。
Thumbnail
阿摩司是一個南國的平凡牧羊人、農夫,神的話向祂啟示,祂就成了先知,神話語的出口,向以色列緊鄰的七個國家宣告滅亡,其中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也不例外。此文談到了律法的超越,因應的懲罰和對耶和華的敬拜。
Thumbnail
聖經經文:撒母耳記上22章1~3節「大衛離開那裏,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兄弟和他父親全家聽見了,都下到他那裏去。凡生活窘迫的、欠債的、心裏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裏,他就作他們的領袖,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大衛從那裏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請你讓我父母搬來,跟你們在一起,等我知道上帝要為我怎樣做。」」
Thumbnail
聖經經文:撒母耳記上22章1~3節「大衛離開那裏,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兄弟和他父親全家聽見了,都下到他那裏去。凡生活窘迫的、欠債的、心裏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裏,他就作他們的領袖,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大衛從那裏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請你讓我父母搬來,跟你們在一起,等我知道上帝要為我怎樣做。」」
Thumbnail
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撒母耳記下 24:1 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歷代志上 21:1 數點人數為何是罪?
Thumbnail
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撒母耳記下 24:1 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歷代志上 21:1 數點人數為何是罪?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