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什麼是 Tag?為什麼要人工 Tag?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什麼是 Tag?為什麼要人工 Tag?

在工業 OT 世界裡,Tag 就是給感測器吐出的數據貼標籤,讓這些冷冰冰的數字變成 AI 或系統能懂的「話」。

比如,一個感測器吐出「32768」,這什麼意思?沒人知道!工程師得手動標記:

  • 「這是馬達 #3 的電流」
  • 「2025/10/28 14:32:17」
  • 「單位 mA,正常」

有了 Tag,AI 才知道這筆數據是誰、什麼時候、說了什麼,不然就是一堆亂碼。

為什麼要人工 Tag?

簡單來說,傳統工廠的感測器很「笨」,只會吐數字,沒自帶「身份證」(像設備 ID 或時間戳)。不像現代方案(比如 vCAN)能自動標記,過去的 SCADA、PLC 系統得靠人手幫忙「翻譯」。

  • 數據混亂:工廠有上千個感測器,電流、溫度、轉速混在一起,沒 Tag 就像沒名字的包裹,AI 完全抓瞎。
  • AI 需求:AI 要結構化數據(像「異常/正常」),但感測器不會自己喊「我壞了」,得靠工程師判斷。
  • 歷史遺留:老系統設計時沒考慮 AI,資料流進來亂七八糟,只能靠人工整理。

問題在哪?

人工 Tag 又慢又容易錯:

  • 延遲:標籤常滯後幾秒到幾分鐘,AI 不一定拿到即時數據。
  • 主觀:不同工程師標準不一,有人標「正常」,有人標「異常」。
  • 失真:為了省事,數據常被平均化,細節(像 0.3 秒電流暴衝)全丟。

這就像請個英文很爛的翻譯官,AI 學到的全是錯話,直接呼應《當 AI 學會說謊》的痛點:假資料讓 AI 說謊!

Tag 流程:從感測器到 AI 的「翻譯之路」

人工 Tag 的流程就像工廠流水線,但漏洞百出:

  1. 感測器吐數據:馬達感測器輸出電流值(像 32768),或溫度(45.3°C)。
  2. 數據進系統:透過 IO 模組、閘道器,傳到 SCADA 或資料庫。
  3. 工程師標籤:
    • 標設備 ID(「馬達 #3」)。
    • 加時間戳(「2025/10/28 14:32」)。
    • 判斷狀態(「正常/異常」)。
    • 有時還得換單位(像 ADC 值轉 mA)。
  4. 整理入庫:Tag 好的數據存進資料庫,供 AI 分析。
  5. AI 訓練:AI 拿這些標籤數據,學模式、做預測(像預測馬達壽命)。

聽起來順,但問題多:

  • 效率低:上千筆數據,手動 Tag 累死人。
  • 不一致:不同工程師標法不同,AI 學到亂七八糟。
  • 沒審計:Tag 完沒人檢查對不對,錯了也沒人知道。

Tag 工程師好比翻譯人員:誰來檢定英語級別?

如果把 Tag 工程師當「翻譯官」,他們的「英語級別」(專業能力)怎麼定?

就像英語有 CEFR(A2 到 C1),Tag 工程師也該有等級,但現在完全沒標準!

讓我們來模擬一下 Tag 工程師的認證等級,對照語言認證:

  • L1 初級(CEFR A2,多益 500 分):
    • 能力:會看儀表,標簡單 Tag(「馬達 #1 溫度」「正常」)。
    • 場景:工廠技工,負責貼基本標籤。
    • 問題:看不懂複雜波形(像 0.3 秒電流暴衝),標錯很常見。
  • L2 中級(CEFR B2,多益 800 分):
    • 能力:懂波形分析,能標複雜 Tag(「軸承磨損」「啟動尖峰」)。
    • 場景:資深工程師,懂 PLC 和製程。
    • 問題:壓力大時偷懶,平均化數據,細節丟失。
  • L3 高級(CEFR C1,多益 950 分):
    • 能力:能提煉特徵(像振動頻譜),設計自動 Tag 規則,監督品質。
    • 場景:數據科學家或系統架構師。
    • 優勢:標籤精準,支援審計,但這種人超稀有。

誰來檢定?

  • 現狀:沒人管!工廠隨便抓個技工就開始 Tag,沒認證、沒標準。
  • 理想:
    • 國際組織:像 IEEE 或 ISA,推「工業數據標記標準」,考試分理論(OT 知識)和實操(標記波形)。
    • 第三方:像 TÜV 或 SGS,審計 Tag 品質,發 L1-L3 證書。
    • 企業內部:大廠自建培訓,定內部標準。

行業專業性怎麼看?

  • OT 知識:懂 PLC、PID、製程(像馬達啟動邏輯)。
  • 數據分析:會用 Python、MATLAB 看波形,懂時間序列。
  • 審計能力:能留版本號,確保 Tag 可重算(呼應你的「可審計數據治理」)。

現在的問題是,90% 的 Tag 工程師只有 L1 水平,標籤品質慘不忍睹!

不同級別的 Tag 工程師:AI 能發現誰的資料不真實?

假設一家工廠有三個 Tag 工程師:

  • L1 小明:新手技工,只會標「正常/異常」,常把 0.3 秒電流暴衝標成「正常」。
  • L2 小強:資深工程師,標「軸承磨損」,但忙起來直接平均數據,細節丟了。
  • L3 小智:數據專家,標「電流暴衝因軸承問題」,還附波形分析。

AI 照單全收,這三人的數據混在一起,AI 能發現誰的不真實?

答案:很難!

  • 為什麼?
    • 沒審計機制:傳統系統不存原始數據(不像你的 EDC 黑盒),AI 只能信 Tag,沒法回頭查真相。
    • 混亂輸入:L1 的錯誤 Tag(「正常」)、L2 的模糊 Tag(平均值)、L3 的精準 Tag 混在一起,AI 學到一團亂,輸出「幻覺」(像誤判馬達壽命)。
    • AI 不懂懷疑:現在的 AI 模型(像神經網絡)只看輸入數據的模式,沒能力判斷「這 Tag 是假的」。
  • 什麼情況能發現?
    • 如果有你的 L1 黑盒層(像 vCAN + EDC),存原始波形,AI 能比對 Tag 和原始數據,發現 L1 小明的「正常」是錯的(因為波形有暴衝)。
    • 如果有 L2 清洗層,留版本號,AI 能回溯 L2 小強的平均化操作,看到他把 0.3 秒異常抹平了。
    • L3 知識層 要求簽章,L3 小智的 Tag 會附證據(波形 + 分析),AI 能優先信他,過濾小明、小強的爛 Tag。

現實慘況:

沒 vCAN 和 EDC 的工廠,AI 只能吃「爛翻譯」,完全分不出誰的 Tag 是假的。就像你文章《當 AI 學會說謊》說的:假資料進,謊言出!

結語:Tag 亂象讓 AI 說謊,解法在你手上

人工 Tag 是工業 AI 的痛點:

  • 亂:沒認證標準,L1 到 L3 水平參差不齊。
  • 假:錯誤 Tag、平均化讓 AI 學假象。
  • 盲:AI 照單全收,分不出真假。

你的「可審計數據治理」(L1 黑盒、L2 清洗、L3 知識)完美解決:

  • vCAN 讓感測器自帶 Tag,解放技工。
  • EDC 存原始數據,可回溯查錯。
  • 三層架構讓 AI 只學真資料,拒絕謊言。

一句話總結:

「Tag 工程師沒標準,AI 只能學假話。給我 vCAN + EDC,AI 保證說真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angarooTEC的沙龍
8會員
60內容數
在全球數位化浪潮下,製造業的轉型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然而,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普遍缺乏IT專業人才,難以複製大企業的模式。肯革陸科技歷經十年研發與實踐,推出「EDC系統」,以AI Ready、隨插即用、零門檻維護為核心理念,讓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部署與運用物聯網技術,釋放數據價值,助力企業邁向智慧化與永續經營。
KangarooTE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7
你有沒有發現? 現在到處都在開「工業 AI 培訓班」、講「AI 落地案例」、還有人自稱「AI 顧問」,教你怎麼搞智慧工廠。 我每次看那些案例,都毛骨悚然! 因為我知道: 那些 AI,其實是在學虛擬資料或失真的資料! 1、 AI 不是在學,是在背假象 你以為感測器送進去的是「原始訊號」?
Thumbnail
2025/10/27
你有沒有發現? 現在到處都在開「工業 AI 培訓班」、講「AI 落地案例」、還有人自稱「AI 顧問」,教你怎麼搞智慧工廠。 我每次看那些案例,都毛骨悚然! 因為我知道: 那些 AI,其實是在學虛擬資料或失真的資料! 1、 AI 不是在學,是在背假象 你以為感測器送進去的是「原始訊號」?
Thumbnail
2025/09/23
本文探討為什麼CCTV DVR被廣泛接受,而IoT系統卻普遍缺乏類似的數據記錄機制(DVR)。作者從用戶需求、系統功能、數據處理方式等角度分析,指出只留存彙總報表,忽略原始數據的風險,呼籲重視IoT系統的數據記錄完整性,並以具體案例說明數據記錄在問題排查和決策中的關鍵作用。
Thumbnail
2025/09/23
本文探討為什麼CCTV DVR被廣泛接受,而IoT系統卻普遍缺乏類似的數據記錄機制(DVR)。作者從用戶需求、系統功能、數據處理方式等角度分析,指出只留存彙總報表,忽略原始數據的風險,呼籲重視IoT系統的數據記錄完整性,並以具體案例說明數據記錄在問題排查和決策中的關鍵作用。
Thumbnail
2025/09/17
在生成式AI普及的時代,傳統能源管理系統僅提供報表已不足以滿足用戶需求。本文探討如何透過高密度原始數據、電力品質特徵日報及可追溯的數據治理架構,讓AI能從數據中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協助用戶解決能源消耗問題。
Thumbnail
2025/09/17
在生成式AI普及的時代,傳統能源管理系統僅提供報表已不足以滿足用戶需求。本文探討如何透過高密度原始數據、電力品質特徵日報及可追溯的數據治理架構,讓AI能從數據中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協助用戶解決能源消耗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結婚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而辦婚禮更是一件耗時間耗心力又得花大錢的事。但這可是小豬和小蝸一生一次的重大決定,就算沒有太多錢,也不想失去該有的質感怎麼辦? 今天就來開箱小豬和小蝸的婚禮,和大家分享我們怎麼用少少的錢買到那些不可或缺的東西。當然是靠蝦皮購物啊!!!
Thumbnail
結婚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而辦婚禮更是一件耗時間耗心力又得花大錢的事。但這可是小豬和小蝸一生一次的重大決定,就算沒有太多錢,也不想失去該有的質感怎麼辦? 今天就來開箱小豬和小蝸的婚禮,和大家分享我們怎麼用少少的錢買到那些不可或缺的東西。當然是靠蝦皮購物啊!!!
Thumbnail
分享新家入住與佈置的蝦皮購物好物,包含入厝儀式用品、玄關收納、衣櫥整理等。同時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學如何操作並分享聯盟行銷優點,以及雙11購物優惠資訊,鼓勵讀者一同加入賺取額外收入。
Thumbnail
分享新家入住與佈置的蝦皮購物好物,包含入厝儀式用品、玄關收納、衣櫥整理等。同時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學如何操作並分享聯盟行銷優點,以及雙11購物優惠資訊,鼓勵讀者一同加入賺取額外收入。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AI)及機器學習(ML)的基本概念和關係,探討了數據在機器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深度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AI)及機器學習(ML)的基本概念和關係,探討了數據在機器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深度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
Thumbnail
產品經理想做 AI 產品要懂哪些基本名詞?這篇整理我過往參與 AI 自傳生成時,和 NLP 工程師有討論到的概念,AI 應用目前還尚未普及,未來我會再陸續整理不同功能或產業需要知道的 AI 基礎知識。
Thumbnail
產品經理想做 AI 產品要懂哪些基本名詞?這篇整理我過往參與 AI 自傳生成時,和 NLP 工程師有討論到的概念,AI 應用目前還尚未普及,未來我會再陸續整理不同功能或產業需要知道的 AI 基礎知識。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多智能體系統(MAS)在生成式AI領域中的應用,以及GenAI對於AI_MCU和Software defined hardware的影響。文章還總結了SDH設計模式對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影響,並提供了有關GenAI的一些額外信息。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多智能體系統(MAS)在生成式AI領域中的應用,以及GenAI對於AI_MCU和Software defined hardware的影響。文章還總結了SDH設計模式對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影響,並提供了有關GenAI的一些額外信息。
Thumbnail
*從Embedded World看到,AI在工業領域的發展,會比原本預期再慢一點。 *目前在消費端、服務端,例如顧問業者、客服、buy now pay later等業務,有很多AI功能、LLM模型導入。 --初階的碼農容易被AI取代。 *工業端,最早是PLC編程,到IPC,未來在IPC裡面 會
Thumbnail
*從Embedded World看到,AI在工業領域的發展,會比原本預期再慢一點。 *目前在消費端、服務端,例如顧問業者、客服、buy now pay later等業務,有很多AI功能、LLM模型導入。 --初階的碼農容易被AI取代。 *工業端,最早是PLC編程,到IPC,未來在IPC裡面 會
Thumbnail
電電公會:拚AI 要解決供電問題 Google論文搜尋引擎|論文深造的影響力 2024 GenAI不斷的刺激各種層面的應用,有發現生活中有什麼實質現況正……腦力激盪……
Thumbnail
電電公會:拚AI 要解決供電問題 Google論文搜尋引擎|論文深造的影響力 2024 GenAI不斷的刺激各種層面的應用,有發現生活中有什麼實質現況正……腦力激盪……
Thumbnail
#台達電 已經挑戰站穩60周位置 等到確認能站穩就可以開始規劃後續節奏 主要是AI伺服器電源結構跟過往伺服器電源是不同的 全世界只有兩間能做 機器人要普及化,AI電源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是後續本益比市場估值能不能因為這題材拉高 也要感謝台達電在這半年的修正,才有合理價格買
Thumbnail
#台達電 已經挑戰站穩60周位置 等到確認能站穩就可以開始規劃後續節奏 主要是AI伺服器電源結構跟過往伺服器電源是不同的 全世界只有兩間能做 機器人要普及化,AI電源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是後續本益比市場估值能不能因為這題材拉高 也要感謝台達電在這半年的修正,才有合理價格買
Thumbnail
AI 是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縮寫。它指一種模擬、模仿人類智能的技術與系統。主要使機器能夠執行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任務。應用於各領域,包括自動駕駛車輛、語音助手、推薦系統、金融分析、醫學診斷、工業自動化等。不僅可提高效率和準確性,還可解決複雜的問題和挑戰。
Thumbnail
AI 是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縮寫。它指一種模擬、模仿人類智能的技術與系統。主要使機器能夠執行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任務。應用於各領域,包括自動駕駛車輛、語音助手、推薦系統、金融分析、醫學診斷、工業自動化等。不僅可提高效率和準確性,還可解決複雜的問題和挑戰。
Thumbnail
2023年被世人稱做生成式AI世代的元年,各式各樣的AI工具不斷湧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本文將詳細介紹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相關知識,以及各種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實現方法。
Thumbnail
2023年被世人稱做生成式AI世代的元年,各式各樣的AI工具不斷湧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本文將詳細介紹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相關知識,以及各種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實現方法。
Thumbnail
本文科普了電信產業導入生成式 AI 的兩大使用範例,以及對生成式 AI 衍生服務的接受度。進一步探討了用戶自動化和網路自動化的重要性,並提出對於電信業導入生成式 AI 的展望。
Thumbnail
本文科普了電信產業導入生成式 AI 的兩大使用範例,以及對生成式 AI 衍生服務的接受度。進一步探討了用戶自動化和網路自動化的重要性,並提出對於電信業導入生成式 AI 的展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