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楊定一博士的臣服與參的思考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所謂的參就是透過一呼一吸之間來知道我是,我在。因為每個人來到這個物質世界,都有要扮演的角色,所有的情緒和念頭也都是來自於所扮演的這個角色,也就是我,一切都來自於我這個角色。例如我不夠有錢,我不夠帥氣,我不夠年輕,我不夠受歡迎等等,一切的煩惱都是源自於我。

所謂的參就是透過一呼一吸之間來知道我是,我在。因為每個人來到這個物質世界,都有要扮演的角色,所有的情緒和念頭也都是來自於所扮演的這個角色,也就是我,一切都來自於我這個角色。例如我不夠有錢,我不夠帥氣,我不夠年輕,我不夠受歡迎等等,一切的煩惱都是源自於我。

  雖然楊博士說不要去思考,但現成的大腦還是有派得上用場的地方,至少先用文字來建立一個大致的架構,再來慢慢補足難以說明的地方。縱然語言和文字有不足之處,超越大腦所操控的五感,各種無法被感知的部分是確實存在的。一切還是要有個開始,就像博士上節目以簡短的時間來說明他的主張那樣,雖然不能一次就說清楚,至少有開頭。博士主張臣服就是不反彈,去全然的接受,包括去接受不接受這件事。對於任何事情不加以批判,剛好和月光當前的做法是相類似的,所以比較容易理解。那就是對於每一件人事物無差別的予以祝福,月光之前也有提過在每一次呼吸都要祝福,時時感恩的想法,其實就是在讓自己不要批判,至少不要太快下評斷。

        喜歡或討厭都好,都要予以祝福。像是對於吸煙的人,如果越是討厭,就越是容易遇到。每個人的人生階段不同,現在吸煙,不代表以後會持續;就算一輩子都吸煙,也不一定會被月光遇上。討厭眼前吸煙的人,就是把能量浪費在他上面,這已是月光持續在做的事情了。而博士對於臣服的主張,可以將月光目前的想法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不一定一開始就要認定博士的做法是否實用,就是先去試作看看,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就算心中有很多反對的念頭,也要去接受這些,因為這些都是大腦,也就是小我的意念所創造出來的。

         固然,依照月光目前的做法,還是習慣把小我這些主張寫出來梳理,看看是什麼想法造成自己感到痛苦。吸引力法則也是需要情緒來推動的,因為想要願望成真,所以才會驅使自己做出種種努力。差別只在於中間經過轉換,先去感受願望已經成真的狀態。例如想要擁有億萬資產,就要先活得像是已經十分富足的狀態,假裝自己已經是擁有很多金錢的模樣,並且控制自己不過度用力想像並適時放下,以免造成反效果。如此,就能讓願望成真,這就是法則運行的方式。如果連變有錢這個慾望都不存在,自然也無法運作吸引力法則,因為一切都是大幻覺,這也連帶引出博士下一個重要的主張—参。

所謂的參就是透過一呼一吸之間來知道我是,我在。因為每個人來到這個物質世界,都有要扮演的角色,所有的情緒和念頭也都是來自於所扮演的這個角色,也就是我,一切都來自於我這個角色。例如我不夠有錢,我不夠帥氣,我不夠年輕,我不夠受歡迎等等,一切的煩惱都是源自於我。那麼,我又是誰呢?我僅僅只是目前扮演的這個角色而已嗎?就算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美國總統川普,同時扮演公司大老闆,父親和丈夫甚至是戲劇演員等等角色,他也只是一名叫做川普的男人。如果他不叫做川普,那他又是誰呢?

        如果川普沒有出生在這樣的成長背景之下,之後從事房地產業的際遇,強如川普也就只是地球人中的一員,一樣受到肉體的牢牢限制。所以說,每個人都源自於一體,我就是神,就是佛,就是一體。因此神說我是,我在。就月光的理解而言,是指神就是一切,神是無所不在的。也可以這樣去想,神的感官可能超過百種以上,所以能夠感知的也遠比肉體要多更多,所以祂可以看穿更多層次,更明白每件事的本相。以可以理解的話語來說,就有點像是透視功能,可以看到這件包裹裡面的內容物是什麼,而這樣的能力肉體的人眼做不到,卻是可以透過X光機來做到的。

        也可以比擬為透過超感官收集到的資訊更多,類似自動接收關於這件物品的所有資料,這是指擁有肉體感官的一般人所做不到的。因為知道自己就是神,所以不執著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上,而是要去覺知自己的當下,以接收更多由自己的心所傳遞來的訊息。

        大腦可以幫助肉體在物質世界生存,就算是沒有肉體的外星人取得肉體在地球生活,也得要遵守維持肉體運作的法則,感到沈重,無法快速移動,需要睡眠和進食,會有各種負面情緒產生等等,會感到不適應。但既然在地球生活就是外星人的任務,所以外星人也必須要去適應。簡單說明楊博士修行法門的兩大核心之後,更進一步的思考,如果去除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所謂的意識層面上,那麼自己又該去追尋什麼呢?如果達到了醒覺或者是無的境界,更精確的說是難以言喻的境界,然後呢?或許就沒有然後了,因為這一切也不再重要。

        因為修行本身並不是要成為人上人,也不會起比較心,就是回歸到心的本質。好好的經歷一體為自己準備的一生是如何的,全然的接受並且覺知每一個當下。月光認為,這能夠有效的調整自己的情緒波動,並不是說不能有情緒,不能對事情有反應,而是知道這件事,並且接納如此而已。

        那如果用在工作上面呢?例如身為主管,遇到部門間的爭議,要如何去解決呢?難道也是接受不反彈嗎?月光認為,可以利用博士的法門先將情緒平定下來,專注在事情本身上面。如果這個責任其實是在A部門,B部門只是站在協助的立場,那麼就應該找A部門的主管溝通,看是不是要由他們來負起責任?如果A部門不想負責,那就看之後是不是把業務交由B部門負責,並由B部門來負起全部的責任。立場轉換是很重要的,每個部門都有各自的立場,也因此而爭執不休。既然認定這是現狀,那就好好溝通以提出一個解決方式。

        博士介紹的修行法門就在那裡,但個人應用到實際生活面,本來就會有需要調整的地方。像呼吸法門就是最容易練習之處,讓呼吸放緩下來,無論是吸和吐一樣長,或是吐比吸還要長都行,只要緩慢的呼吸,就能讓自己的思緒平靜下來,同時讓自己的專注力集中在呼吸上面,不會亂飄。月光覺得,最好的學習時間點就是現在。目前刷著博士七年前拍攝的影片,在2017年左右,那時也才剛開始寫作之路,就算那時就接觸了博士的修行法門,也未必能用得上吧?一切都是宇宙最好的安排,沒有一件事是徒勞無功,白白浪費時間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深邃月光的心想事成許願宇宙
4.4K會員
2.0K內容數
心想事成需要持續不斷的實踐與練習,無論多麼普通平凡抑或是多麼無邊無際的願望,都可以化為文字,持續的增強吸引力法則的力量。
2025/10/22
當浪潮來臨時是擋也擋不住的,同樣的道理,要退去時,也是無可挽留的。宇宙自有安排,自己只要繼續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臣服就好。把握當下每一個瞬間,那是自己所能掌握的。在這一切安排好的人生劇本中,自己仍然保有選擇性。可以選擇讓每一次呼吸和每一個念頭,都充滿祝福與愛,讓每一個神奇的一天都活得
Thumbnail
2025/10/22
當浪潮來臨時是擋也擋不住的,同樣的道理,要退去時,也是無可挽留的。宇宙自有安排,自己只要繼續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臣服就好。把握當下每一個瞬間,那是自己所能掌握的。在這一切安排好的人生劇本中,自己仍然保有選擇性。可以選擇讓每一次呼吸和每一個念頭,都充滿祝福與愛,讓每一個神奇的一天都活得
Thumbnail
2025/10/07
  依照特斯拉總裁馬斯克的預測,在未來,可能是2035年之後,每個人可能配置一到兩台機器人,假設先以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作為標準,可能在未來機器人就會跟手機一樣普及,那就會出現機器人商機,人類大量製造並使用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因為需求帶來產能,也製造出新的問題。新的問題,像是如果機器人也可以
Thumbnail
2025/10/07
  依照特斯拉總裁馬斯克的預測,在未來,可能是2035年之後,每個人可能配置一到兩台機器人,假設先以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作為標準,可能在未來機器人就會跟手機一樣普及,那就會出現機器人商機,人類大量製造並使用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因為需求帶來產能,也製造出新的問題。新的問題,像是如果機器人也可以
Thumbnail
2025/10/06
有個美好的一天是這樣的,其中一餐吃了家人提供的吐司麵包,下午吃了公司準備的下午茶,下班後還經過正在發肉包的里長團隊,是要慶祝中華隊獲得世界冠軍。雖然月光沒有拿肉包,是為了留給其他需要的人,但也十分感謝里長團隊的這份心意。能取得食物,代表自身的花費會減少。縱然,之後可能有什麼聚餐費用,
Thumbnail
2025/10/06
有個美好的一天是這樣的,其中一餐吃了家人提供的吐司麵包,下午吃了公司準備的下午茶,下班後還經過正在發肉包的里長團隊,是要慶祝中華隊獲得世界冠軍。雖然月光沒有拿肉包,是為了留給其他需要的人,但也十分感謝里長團隊的這份心意。能取得食物,代表自身的花費會減少。縱然,之後可能有什麼聚餐費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年,黃翊在《量身訂作》演後座談說了這麼一句:「所有事物都可以被理性分析,包括感性也是。」
Thumbnail
去年,黃翊在《量身訂作》演後座談說了這麼一句:「所有事物都可以被理性分析,包括感性也是。」
Thumbnail
腦子裡不可思議的腦洞間接得到驗證……果然是這樣。 這個試煉,從一開始,她就輸了。
Thumbnail
腦子裡不可思議的腦洞間接得到驗證……果然是這樣。 這個試煉,從一開始,她就輸了。
Thumbnail
有溝沒有通,是因為即便頭腦理解,身體卻經驗著限制。
Thumbnail
有溝沒有通,是因為即便頭腦理解,身體卻經驗著限制。
Thumbnail
邏輯,是幫助我們判斷事理的重要因子。本篇我們將從表述、系統、思維下手來探討如何透過邏輯來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甚至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邏輯,是幫助我們判斷事理的重要因子。本篇我們將從表述、系統、思維下手來探討如何透過邏輯來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甚至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Thumbnail
上篇講表達,講到我想寫一篇探討「信念」的文章,但是寫了一堆句子出來,方向感覺不對,也缺乏我想談論的「元素」,我再試試看寫不寫得出我想談論的點。
Thumbnail
上篇講表達,講到我想寫一篇探討「信念」的文章,但是寫了一堆句子出來,方向感覺不對,也缺乏我想談論的「元素」,我再試試看寫不寫得出我想談論的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