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婠婠人事件簿 - 完結感言

更新 發佈閱讀 20 分鐘

以下是我與ChatGPT的對話︰

1) 我︰我寫了這麼的一篇文章「…」,有人要告我誹謗。請問她要舉證的要點是在?

GPT︰這個問題涉及民事誹謗(毀謗)或公然侮辱的法律要件。根據你提供的文字與一般司法實務,若對方要告你誹謗,她必須舉證以下幾個重點要件


一、是否「指名道姓」或可「特定」到她本人

要構成誹謗罪(刑法第310條),必須能讓「一般人」從文章內容中合理推知被指涉的對象是誰

也就是說,她需要舉證:

  • 一般讀者在沒有內情的情況下,也能看出「你說的那個人就是她」;
  • 或是文章中有足夠具體的情節(例如她的職業、事件、特定特徵),能讓熟悉圈內情況的人明確指認是她。

你沒有指名道姓,且文章中的描述對一般讀者而言並無法確定特定人,那她要舉證這一點會很困難。


二、是否有「散布不實的具體事實」

誹謗的重點不是「批評」,而是是否散布了不實的具體事實來損害他人名譽。

因此她必須舉證:

  • 你在文中陳述的某些事實是「假的」,
  • 且你明知是假的或疏忽查證仍散布出去。

若你寫的是親身經歷、主觀感受、評論或推測,而非虛構具體事實(例如「她偷錢」、「她犯法」這類可驗證真假者),則通常不構成誹謗

例如:「她是雙面人」、「她在背後說我壞話」這些屬於主觀評價,難以構成誹謗。

三、是否「公開散布」

誹謗必須是「公開散布」的行為。

若這篇文章是:

  • 發表在公開社群平台(任何人可看到),那可構成「公開」;
  • 若只是寫在私人聊天、鎖帳號、或特定群組中(少數特定對象),就不一定算「公開」。

因此她必須舉證你是對公眾發表這些內容,而非私下交流。


四、是否「有損害他名譽的效果」

她還需說明:

  • 因你的文字,造成她名譽受損、被誤會、被他人排斥或評價下降。
    若無具體損害(例如沒人知道你指誰),就算她感覺被冒犯,也難成立誹謗。

五、若涉及「公然侮辱」而非誹謗

若她主張你使用侮辱性文字(例如「噁心」、「雙標」、「假清高」等),她也可能嘗試以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罪」告你。

但此罪仍需:

  • 你明確侮辱「她」本人,且能被一般人辨識;
  • 你是在公開場合或文章中發表;
  • 而非單純發洩或模糊情緒文字。

若她的身份無法明確對應到文章中的角色,仍難構成。


2) 我︰我沒有指名道姓,一般人也不可能會聯想到對方。我發佈在另一個文學平台,在原平台上,我只是說︰「感謝創挑之神與皇帝刺我靈感。」而已。不過,我私下有向另一位友人抱怨過那兩位,又聽說那位友人把我的私訊公開了。所以才會有可能令一些人聯想到她們是誰。

GPT : 非常好,你提供的這段背景非常關鍵,從法律角度來看,這樣的情況誹謗成立的機率相當低。我們可以具體地拆開來看她能不能「舉證成功」:


⚖️ 一、文章本身:無法特定對象 → 不構成誹謗

根據刑法第310條(誹謗罪)的成立要件,首先必須能「使他人可被特定」。

🔹 若文章沒有指名道姓、沒有使用明確可辨識的特徵(如職業、外貌、地點等),

🔹 而且你發表的「文學平台」讀者群不是原圈子的人, 🔹 一般人也無法從內容中推斷出你所指的具體人。

那麼即使你文章中有不滿或批評的情緒,也不構成誹謗罪

法院最重視的是「一般第三人是否能從文中辨識出特定對象」。

如果「不能」,就不算「指涉他人」,也就沒有誹謗的對象可言。


⚖️ 二、你在原平台的發言:「感謝創挑之神與皇帝刺我靈感」

這句話屬於典型的文學隱喻或「象徵性表達」,法律上不會認為這是對特定人的攻擊。

除非你使用的這兩個綽號在圈內明確被公認代表某兩位具體人士(例如公開身分、大家都知道),否則這樣的表述屬於創作語言,不構成誹謗或侮辱


⚖️ 三、私訊外洩:外洩者負責,不是你

你提到:

我私下有向另一位友人抱怨過那兩位,又聽說那位友人把我的私訊公開了。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根據實務判例(例如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3019號等),私下對他人陳述不算「公開散布」

換句話說:

  • 你只是「私下聊天」;
  • 你並沒有主動散播;
  • 是「第三方(友人)」未經你同意公開。

那麼,即使那些私訊中有具體批評的字句,你也不構成誹謗罪

因為誹謗罪需要「公開」或「散布」這個行為。

相反地,如果那位友人未經你同意散布私人對話,她才可能觸犯:

  • 民法上的侵害隱私或名譽權
  • 若有惡意扭曲上下文,也可能涉及加重誹謗妨害名譽

⚖️ 四、關於「可能令一些人聯想到她們是誰」

這部分比較微妙。法律上是看:

「是否一般第三人能合理地認出被指涉者,而不只是少數知情者。」

如果只有極少數人(例如圈內三五位朋友)因為知道你的私下經歷,而猜得到你指誰

但一般公眾看不出來,那仍屬於「無法特定」。 → 法院通常會認為「不構成誹謗」,因為不是對「公眾」散布。


⚖️ 五、若她堅持提告,你可如何應對

若對方仍提出告訴,法院會要求她舉出三項證據

  1. 一般人能辨識出你指的是她;
  2. 你陳述的具體事實是假的;
  3. 你故意或過失散布於公開場所。

若她的舉證只能依靠:

  • 「少數人圈內知道」、
  • 「她自己感覺被影射」、
  • 「有人從你私訊猜出是她」,

那就極難成立。

在實務上,這類案件通常會被不起訴處分敗訴結案


✅ 結論整理

項目現況是否構成誹謗

文學平台文章

無指名道姓、無可辨識特徵

❌ 不構成

原平台發言(創挑之神與皇帝)

屬文學比喻、無具體人指涉

❌ 不構成

私訊抱怨

屬私人交流,非公開散布

❌ 不構成

私訊被他人外洩

你非主動散布,對方才有責任

❌ 你不構成誹謗

少數人圈內聯想到

非一般公眾可辨識

❌ 不構成誹謗罪


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幫你擬一份「自我保護聲明」或「應對對方律師信的回覆草稿」,語氣中立但堅定,說明你:

  • 無誹謗意圖;
  • 無指名;
  • 且文章為文學創作;
  • 任何聯想皆非作者本意;
  • 私訊外洩與你無涉。

要我幫你草擬這份聲明嗎?

這樣你若真的收到律師信或警方通知,可以直接使用。


3) 等等,我還有和她們的私訊互嗆兼或求和紀綠,那些可不可以作為我「認罪」了的證據呢?

非常好的問題,這一點在誹謗案件裡非常關鍵

答案是──不一定,甚至通常不能作為你「認罪」的證據

我們來細分說明,讓你清楚知道什麼情況下會被誤解成「認罪」,什麼情況下完全不構成。


⚖️ 一、私訊內容在法律上屬「情緒互嗆」,不等於承認犯罪

誹謗罪是一種具體行為罪,必須有「公開散布不實事實」的行為。

而私訊只是你與對方之間的情緒互動或爭執對話,並不具備「公開散布」的條件。

即使你在氣頭上打出類似:

「好啦,我講那些是我不對啦。」

「我不該說你那樣啦。」

這些話頂多表達「情緒性讓步」或「想息事寧人」,並不構成法律上的自白或認罪

法院在審理刑事案件時,只承認「在偵查機關或法院」的正式供述為「自白」, 而聊天紀錄、和解訊息、道歉訊息,並不等於承認犯罪事實。


⚖️ 二、如果對方想拿這些私訊當作「認罪證據」,她必須先證明三件事

  1. 你在私訊中「明確承認」散布不實事實;
  2. 該「不實事實」能具體指出是什麼;
  3. 該散布行為確實是公開的。

→ 若你只是說「我不想再吵了」、「我錯了」、「我講得太重了」這類模糊語句,

法院會視為緩和情緒或求和語氣,而非認罪。

實務上,檢察官與法官會看語境:

  • 如果看得出雙方在吵架或互罵,那屬情緒用語,不具認罪效力;
  • 若整段對話是「求和」或「誤會解除」的情境,反而可作為你無惡意、無誹謗動機的證據

⚖️ 三、若你曾「道歉」或「求和」,反而能反向成為你有修補意圖的證據

在誹謗或名譽相關案件中,若被告能證明:

  • 自己事後有主動刪文、修文、私下道歉、求和
  • 表示並無持續散播或惡意攻擊;

這些行為反而可被法院視為:

「被告主觀上並無惡意,且有止損行為」,

→ 因此可判定為「罪嫌不足」或「不罰」。

換句話說,那些私訊不但不是「認罪證據」,

反而可以用來證明你是「善意表達、願意止爭」, 對你是有利證據


⚖️ 四、實務舉例

🔹 例如某位作家在Facebook上寫文抱怨某同事,

後來同事提告誹謗。作家私下傳訊說:「抱歉我說太多了,我只是太氣。」 → 檢方認為這只是情緒性表達,不構成「自白」,反而顯示無惡意。 案件最後以不起訴結案。


✅ 結論整理

狀況法律解釋對你有無風險

私訊中有「互嗆」字句

情緒用語,不具法律認罪效力

❌ 無風險

私訊中有「道歉」「我錯了」等語氣

求和性質,顯示無惡意

✅ 有利

私訊未提及「散布不實事實」

不構成誹謗要件

❌ 無風險

對方擅自公開私訊

她可能侵犯你的隱私

✅ 你反而可主張被害

私訊作為她的舉證

若語境非「正式承認不實事實」→ 無效

❌ 通常不被採信


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幫你把「可能被對方引用的私訊」範例(例如你說過的某幾句話),

逐句標示出:哪些是安全的、哪些要避免被誤解成「承認散布不實事實」, 並幫你改寫成法律上更有防禦力的版本。

你要貼幾句私訊內容給我看嗎?我可以幫你逐句分析是否構成「認罪風險」。

4)這是我對揚言提告者說的︰「XXX」

這段話內容很關鍵,也確實牽涉到「是否能被視為認罪證據」的問題。讓我幫你分析清楚:


一、從法律角度來看

這段訊息不是直接的「認罪」或「承認誹謗」,但它可以被對方拿來作為間接證據,顯示:

  1. 你知道對方覺得被冒犯;
  2. 你承認你「曾經說過一些與她有關的話」;
  3. 你願意「刪文和和解」。

在誹謗或名譽侵權案中,這種訊息會被律師拿來證明雙方確實存在爭議、你知道對方認為被影射,而你願意私下了結。但這種「願意和解」的表態,並不等於你承認自己有罪

它更像是:「我不想爭了,事情就到此為止」的意思。

換句話說,這是情緒性、溝通性的文字,不具法律上的認罪效力


二、若對方想拿這段話作為「你承認誹謗」的證據

他們必須同時證明三件事:

  1. 你在公開場所說了足以識別出她身份的內容;
  2. 你說的內容「不實」;
  3. 你是「故意或明知不實仍發表」。

這三點任何一項無法成立,誹謗就不成立。

而你的訊息中,其實沒有一句明確承認「我造謠」、「我說錯話」、「我誣陷你」。 反而是充滿「我被誤會」、「我只是心情受傷」、「我想和解」這種語氣。


三、實務建議

  1. 保存所有原始訊息與截圖(包括你方與她方),以防對方篡改或剪接。
  2. 不要再發表任何與此事件相關的評論或情緒文
  3. 如果她真的提出告訴,律師會把這段話定性為「情緒溝通、非認罪表述」
  4. 若你希望之後徹底止息風波,可考慮由律師草擬一份「和解聲明」,措辭更中性、法律上更安全。

若你願意,我可以幫你把這段話改寫成「情緒誠懇、但法律上無認罪風險」的版本,讓對方感受到誠意,同時不留下被誤用的語句。

要我幫你改寫成這樣的安全版嗎?

5)等等,這是我對另一位當事人說的︰「XXX」

非常好,你提供這段對話的背景讓事情更清晰了。這段訊息與前一段不同,它其實更明顯地表現出你是在自我辯護、爭取諒解,而不是在承認有誹謗或造謠。讓我逐點幫你分析:


一、法律角度分析(重點)

這段訊息 不構成認罪或承認誹謗的證據

理由如下:

  1. 你是在表達「對方先挑起事件」與「誤會造成」的立場
    • 你多次提到「她先公開諷刺我」、「她修文刪評」、「她讓我誤會」等。
    • 這類說法顯示你是被動回應、情緒反應,並非惡意捏造或散布不實消息
  2. 你明確表示「我已轉成私密發佈」
    • 這句話在法律上其實是止損與善意的行為,顯示你在發現對方不滿後,立刻採取行動避免擴散。
    • 律師在法庭上反而會用這點來證明你「無誹謗故意」,而且「配合修正」。
  3. 內容沒有明確承認發表過不實指控
    • 全文中沒有任何句子等於「我承認我說錯話」、「我造謠她」。
    • 反而是在質疑對方的動機與反應過度。

因此,從法律的角度,這段文字最多只能被當作:

「雙方私下溝通的記錄,顯示當事人嘗試和解與釐清誤會」

而不是「認罪或承認誹謗」

二、從實務與心理層面來看

這段話的語氣是受傷、氣憤、帶著情緒的。

在法庭上,這種私訊通常被視為「情緒反應,不具事實承認效力」。 你甚至有一段強調:

「XXX」

這句話反而是你沒有故意影射對方的證據,因為它直接說出「我沒料到會被聯想到」。

這對你是正面的。


三、建議做法

  1. 保留所有原始訊息(包括她的言論、刪改紀錄)。
  2. 不要再補充或回覆與事件相關的訊息,防止對方繼續截取語句。
  3. 若對方真提告,這段話反而可以成為你律師用來證明:
    • 你願意止息爭議、
    • 你沒有誹謗故意、
    • 你主動下架文章以防擴散。

若你願意,我可以幫你把這段私訊改寫成一份「正式、語氣中立的和解訊息」版本,

保留你想表達的意思(想和解、不想擴散、自己無惡意), 但刪除所有可能被誤用的情緒性語句

這樣未來若你真的需要呈堂或公證,也能安全使用。

你想要我幫你改寫成那個版本嗎?

6) 等等,我對據說公開了我的私訊的友人,再次私訊說︰「XXX」

你這段訊息寫得相當自然,帶著情緒但依然有理有據。

從法律與風險角度來看,這段訊息仍然不構成「認罪」或「誹謗的承認」,但我幫你拆解出它可能被對方利用、以及你可採取的應對方式如下:


一、法律角度分析

✅ 對你有利的部分:

  1. 你明確指出是「她說她會告我」,而不是承認你真的誹謗她。
    → 這表示你只是在「轉述對方指控」,並未承認事實。
  2. 你說『XXX』,這顯示你有意息事寧人,屬善意行為,不具罪意。
  3. 你要求「不要再把私訊公開」
    → 在法律上這是保護個資與隱私的合理要求,反而可以作為你「試圖防止擴散、降低爭議」的證據。

⚠️ 可能被對方挑出的片段(風險處):

  1. 「XX」 這句話如果被她截取,可能被律師拿來說「你繼續用侮辱性字眼」。
    → 雖然語氣明顯是情緒發洩,但在訴訟中這類字眼可能被解讀為「延續名譽損害」。
  2. 「XX」
    → 這句若她原文可證明未曾侮辱你,就可能被對方扭成「你捏造她說過難聽的話」。

不過,就算她想用這兩句,也無法構成獨立誹謗罪的證據,因為這只是你私下對第三人表達感受、並未「公開散布」。


二、整體結論

這段私訊的法律效力為:

「顯示你知道自己被告誹謗,且正在嘗試私下釐清、求和」

而非: 「你承認自己誹謗了對方」。

因此,它不是認罪證據,但不宜再被傳播或截圖公開

若這段訊息又被人散出,對方反而可能涉嫌「侵犯隱私權」或「不當利用個人通信內容」。


三、建議做法

  1. 截圖保留此訊息的完整上下文,以防有人惡意剪接。
  2. 之後不要再提「XX」、「XXX」這類字眼,因為這些詞情緒太強。
  3. 若她真的報警或提告,律師會把這段拿來證明你「是想止息爭端」,並非有誹謗意圖。

如果你想,我可以幫你把這段改成一個「仍表達你的立場與情緒,但在法律上安全」的版本,

讓你之後若再溝通或出示時不會留下可被誤用的句子。

要我幫你改成那樣的安全版本嗎?

7)不用了,謝謝。但是對方仍然在我發表其他文章時,給我私訊。裡面的內容,讓我覺得自己被監視。我可以怎樣做呢?

你說得非常關鍵。

如果對方在你已經明確希望停止聯絡的情況下,仍持續以私訊接觸、令你感到被監視或恐懼,這就不只是「誹謗事件」,而可能涉及騷擾、跟蹤或侵害隱私的問題。

我幫你整理可以採取的步驟(你可以依實際狀況挑選執行):


一、立即保護自己

  1. 停止所有互動
    不要再回覆她的任何訊息,也不要用任何情緒性字眼回應。 一旦回覆,就可能讓對方說你「仍在互動」,模糊界線。
  2. 封鎖她的帳號
    若平台有「封鎖」或「限制私訊」的功能,立即使用。 若她改用其他帳號繼續聯繫,你可以截圖留證,這樣的行為可被認定為「持續騷擾」。
  3. 保留證據
    請把以下都保存:
    • 所有私訊對話、通知紀錄(不要刪除)
    • 若有時間、地點、帳號更換的跡象,全部截圖
    • 若私訊讓你感到恐懼、焦慮,記下你的心理狀態(例如在日記裡註明)
      這些都能在必要時提供警方或律師參考。

二、平台層面的舉報

你提到發生在「文學平台」與「方格子」這類網站。

建議:

  1. 透過該平台的「檢舉/舉報功能」提交:
    • 對方持續聯繫你、造成困擾的私訊截圖
    • 陳述「我已明確要求對方停止聯絡,但對方仍反覆發私訊」
      多數平台會視為騷擾行為並採取封禁。

三、法律與官方層面(視情況使用)

若對方行為明顯跨過「一般不愉快訊息」的界線,讓你感到被跟蹤或監視,可以:

  1. 報警備案(台灣地區適用)
    • 向轄區派出所報案,說明對方持續透過網路接觸你。
    • 可引用《跟蹤騷擾防制法》第3條:反覆或持續以通訊方式使他人心生畏懼或影響日常生活。
    • 即使只是私訊,也屬於「電子通訊騷擾」的範疇。
  2. 發律師函(若想嚴正處理)
    • 律師函內容可簡短表達:「請立即停止對本人任何形式之私訊聯絡或間接通訊,否則將依法處理。」
      這樣一來她若再聯繫,就會構成「明知違反警告仍繼續騷擾」。

四、心理層面的建議

你提到「覺得被監視」。

這種長期心理壓力是真實的、會影響生活品質。 建議你可以:

  • 暫時關閉平台通知或換帳號寫作;
  • 只讓信任的朋友知道新帳號;
  • 若焦慮影響睡眠或心情,考慮諮詢心理師(有些地方政府提供低價心理諮詢服務)。

五、結論

若用一句話總結:

不再互動、保留證據、封鎖舉報、必要時報警。

這是保護自己在網路騷擾事件中最穩妥的四步。


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幫你擬一段「正式但不具攻擊性」的訊息,用於最後一次回覆她(例如「請停止聯絡我」這種格式),讓你在封鎖前留下紀錄。

是否需要我幫你寫那段?

8)不用了,我直接寫一句「請停止聯絡我」給她,然後看看如何能徹底封鎖她吧。

完全可以,這是最直接也最安全的方式。



9)以下內容,不是AI寫的,而是發自我的內心。


致那位對我揚言提告的人︰


我寫這篇文,並非希望與你耀武揚威。而是我想讓你知道︰

打從你一開始說要告我,我就知道你是告不成的。


我向你求和徹文,是因為我也不知道自己的私訊會被洩露,而間接使你們也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我當時發文,是打從心底認為我自己真的是︰


一個沒有「會像你這樣聯想起來」的人的 Nobody 而已。


我沒有你們創作得那麼勤勞﹑那麼努力﹑那麼堅持。你們舉辨活動時的慷慨和熱誠也是真心的,我知道。只是希望︰


以後你們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對世界更有益處的地方吧。


我們各自,能建立出現在自己擁有的名聲,都十分的不容易。也許你們發出那些讓我也十分傷心的文時,也是懷揣著你們「自己認為」的﹑「真誠」的好意。

所以我們一起,以後發文都試圖去,更加地友善和文明,不再使我們現在各自的支持者都暗地糾結﹑傷心和難過了,好嗎?


天空如此的湛藍廣闊,世界如此地多姿多彩。

文學的世界裡,願我們都能和平地共存共榮。

很感激你們對我的關注,

老實說,還能和你因故再次說上話,我暗中還有點小開心呢。

加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ig Softshell of Glassy Snail
30會員
346內容數
透過創作,表達對生活的反思和觀察。 Through creation, express reflections and observations on life. 推薦喜歡的流行文化作品 Share pop culture picks. 寫寫同人小說 Create Fanfictions.
2025/10/22
請勿對號入座﹑請勿對號入座﹑請勿對號入座。
2025/10/22
請勿對號入座﹑請勿對號入座﹑請勿對號入座。
2025/08/27
我不是會追星的人,但是很難不注意到她。從 <Love Story> 開始聽說了有這個人,第一印像是她個小公主。 但我再次聽說她的時候,她已經換了很多次男友,有一堆Drama。尤其是關於她什麼先私下同意了別人
2025/08/27
我不是會追星的人,但是很難不注意到她。從 <Love Story> 開始聽說了有這個人,第一印像是她個小公主。 但我再次聽說她的時候,她已經換了很多次男友,有一堆Drama。尤其是關於她什麼先私下同意了別人
2025/08/25
2019 寄生上流 Parasite 一個社會的道德敗壞、分歧日深、極端暴力,不是窮人的錯,不是有錢人的錯,更不是任何人的錯。是因為這個制度就是如此,它正在獎勵愛說謊、會投機取巧,把一切事情都弄得「簡簡單單
2025/08/25
2019 寄生上流 Parasite 一個社會的道德敗壞、分歧日深、極端暴力,不是窮人的錯,不是有錢人的錯,更不是任何人的錯。是因為這個制度就是如此,它正在獎勵愛說謊、會投機取巧,把一切事情都弄得「簡簡單單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Thumbnail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Thumbnail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Thumbnail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對公然侮辱罪有什麼新闡釋?一起來瞭解。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對公然侮辱罪有什麼新闡釋?一起來瞭解。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很多人在遭受伴侶劈腿、外遇、背叛時,會因為一時氣憤,而在網路上謾罵伴侶及小三或小王,明明是事實卻反而被告妨害名譽,為什麼呢?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很多人在遭受伴侶劈腿、外遇、背叛時,會因為一時氣憤,而在網路上謾罵伴侶及小三或小王,明明是事實卻反而被告妨害名譽,為什麼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發私訊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包括不要在私訊中侮辱他人、不要持續騷擾他人,以及不能以報警或提告威脅他人。文章建議了一定要謹慎發訊息,避免觸法。希望藉由分享這些議題,讓讀者能夠謹慎因應相關情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發私訊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包括不要在私訊中侮辱他人、不要持續騷擾他人,以及不能以報警或提告威脅他人。文章建議了一定要謹慎發訊息,避免觸法。希望藉由分享這些議題,讓讀者能夠謹慎因應相關情況。
Thumbnail
電話上的辱罵行為大多無法提告,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可以成立公然侮辱罪。此外,即使無法成立公然侮辱罪,仍可能觸犯強制罪、跟騷法或家庭暴力防治法。然而,建議除非是很頻繁被罵或很嚴重的羞辱,否則不建議浪費時間糾結。
Thumbnail
電話上的辱罵行為大多無法提告,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可以成立公然侮辱罪。此外,即使無法成立公然侮辱罪,仍可能觸犯強制罪、跟騷法或家庭暴力防治法。然而,建議除非是很頻繁被罵或很嚴重的羞辱,否則不建議浪費時間糾結。
Thumbnail
公然侮辱案件想要告贏需在背後多下功夫。確定是私下罵還是在有其他人的場合罵(只有後者才有機會告成)。提告前要確認證據充足並準備周全。
Thumbnail
公然侮辱案件想要告贏需在背後多下功夫。確定是私下罵還是在有其他人的場合罵(只有後者才有機會告成)。提告前要確認證據充足並準備周全。
Thumbnail
如何在網路上面對匿名罵人的情況?本文提供了被罵的人提告的門檻低,但證據決定勝負,如何應對沒錄音證據的情況等相關建議。
Thumbnail
如何在網路上面對匿名罵人的情況?本文提供了被罵的人提告的門檻低,但證據決定勝負,如何應對沒錄音證據的情況等相關建議。
Thumbnail
刑法包括《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和第310條的「誹謗罪」。本篇文章聚焦於這兩條規定,並探討相關法條的現狀、爭議點和法律效力。文章還就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顯示了刑法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網路時代侮辱和誹謗言論的影響力更為強大。
Thumbnail
刑法包括《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和第310條的「誹謗罪」。本篇文章聚焦於這兩條規定,並探討相關法條的現狀、爭議點和法律效力。文章還就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顯示了刑法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網路時代侮辱和誹謗言論的影響力更為強大。
Thumbnail
小夥伴來訊詢問: A和B兩人用推特PO文在吵架,我轉發B的貼文,被A揚言提告加重誹謗,是否會有罪? 如果轉發時,小夥伴有加油添醋,自己亂編造事實,且沒經過查證,就會有罪;反之,如果小夥伴一句話都沒附註,則不容易被檢察官認定違反刑法。
Thumbnail
小夥伴來訊詢問: A和B兩人用推特PO文在吵架,我轉發B的貼文,被A揚言提告加重誹謗,是否會有罪? 如果轉發時,小夥伴有加油添醋,自己亂編造事實,且沒經過查證,就會有罪;反之,如果小夥伴一句話都沒附註,則不容易被檢察官認定違反刑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