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痘是臺灣中年世代小時候極為尋常的記憶,手臂上痘疤是病毒肆虐的印記。然而,近年來一系列大型研究卻為我們開出一扇截然不同的景觀,同一個病毒竟然也牽連到腦部功能衰退,與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息息相關。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縮寫VZV)造成的感染症,乍看不過是皮膚疾病,痂皮脫落後好似痊癒,事實上一小群病毒會轉而潛入體內,而且它們喜愛蟄伏的地方極為特別,專挑神經節下手。
神經節是神經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團塊狀組織,分布在身體多處,是發送神經訊號的樞紐,許多神經纖維從神經節伸出到全身。
當人體免疫力因年齡、壓力或疾病下降,病毒便由神經節中活化、竄出,在皮膚上迸開成串水泡,伴隨著針刺或火燒般疼痛,因為沿著神經散布,稱為「帶狀疱疹」;外觀宛如蛇鱗,因此俗稱皮蛇。
VZV因為有入侵神經的特性,近年來不少研究指出它與大腦功能受損、失智症有密切關係。
這些發現也帶來啟示,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或許能降低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的風險,為高齡社會提供一條新的防護路徑。
英國研究:接種疫苗讓失智風險降兩成
僅在今(2025)年,就連續有兩項大型研究發表,首先是4月初英國一項「自然實驗」的分析結果。
所謂的自然實驗,是指因為環境條件或政策使然,將人群自然而然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一種現象。
自然實驗避開了必須招募大量受試者的困難,也避免了參與者因「知道自己在受試」而改變行為的偏差,在某些情況下,自然實驗的結果甚至比傳統隨機對照試驗更有價值,可信度也相當高。
英國威爾斯地區的帶狀疱疹疫苗接種計畫設有年齡界線,根據出生日期決定是否可接種,剛好形成「疫苗可得」與「疫苗不可得」兩組人口。
研究人員分析超過28萬位71~88歲年長者的健康紀錄,連續追蹤7年。刊登在《Nature》的研究報告指出,這段時間中,有注射疫苗者的帶狀皰疹發病率降低了37%左右,這數字和該疫苗臨床試驗的結果差不多。
令人驚喜的是,接種疫苗族群診斷出失智症的機會,比沒有接種者低了20%,而且進一步分析發現,對女性的保護作用明顯比男性強。
報告作者之一蓋爾德塞澤(Pascal Geldsetzer)指出,可能是由於兩性的免疫反應或失智症進程先天上就有差異,例如說,帶狀疱疹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見,女性對疫苗的抗體反應平均來說也比較高。
一億筆醫療資料,追蹤病毒足跡
第二份研究報告剛在10月上旬發表於《Nature Medicine》,觀察對象選擇之精比不上前一項研究,規模卻遠有過之,也超過以往所有同類型研究。
研究團隊從美國大型醫療服務公司的資料庫中,抽取出一億名以上該國民眾的醫療資料,試圖抽絲剝繭找出VZV和失智症的關聯。
團隊建構統計模型,他們發現,即使控制了近400項變數,涵蓋年齡、社經因素、有沒有同時罹患其他疾病、用藥、就醫行為等,依然看得到VZV再活化與失智症之間存在相關性。
我把結果扼要整理如下:
- 帶狀疱疹反覆發作的患者未來3~9年內診斷出失智的風險,比僅發作一次的人高出約7~9%。
- 減毒活性疫苗對失智症的保護力會隨著時間衰退,而且衰退趨勢和其預防帶狀疱疹效果的下降幅度有高度相關。
- 重組疫苗在3年和5年後仍顯示更強的保護作用,尤其是原本的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例如年齡較大),效果更為明顯。
註:市面上有2種帶狀疱疹疫苗,一種是將活病毒處理過,降低其致病力製成的減毒活性疫苗(Zostavax,2013年在臺灣上市,中文商品名伏帶疹),只需施打1次,約10年後保護力幾乎消失。
另一種是重組疫苗(Shingrix,臺灣2021年核准使用,商品名欣剋疹),主成分是VZV病毒殼的一種蛋白質,因為只是原始病毒的一部分,因此是非活性疫苗。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2022年提出接種建議,適用於50歲以上,或是18歲以上且罹患帶狀疱疹風險高(例如免疫力低下)的成人,也能預防相關併發症,比如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但需施打2劑,兩者間隔2~6個月。
他們的結論是,「VZV再活化是失智症的可改變風險因子」。用白話來說,就是「阻止帶狀疱疹發作,能降低失智風險」。
帶狀疱疹病毒如何拉高失智風險?3路線進攻大腦
VZV究竟如何讓大腦走向退化?目前科學界提出3條可能的路徑:
- 促進阿茲海默症典型病理變化
VZV可能間接或直接誘發腦內β-類澱粉蛋白質和Tau蛋白質沉澱,兩者正是阿茲海默症的主要病理特徵。 - VZV喚醒沉睡的第1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呼朋引伴作怪
HSV-1是一種廣泛存在人群中的病毒,平常安分不鬧事,但日、韓等國家的研究顯示,VZV活躍也會誘發HSV-1再度活化,導致β-類澱粉蛋白質和Tau蛋白質累積,以及神經發炎。換言之,VZV可能是幫兇,推動大腦退化。 - 導致慢性發炎和血管病變
帶狀疱疹不僅影響神經,還可能造成腦部微血管損傷與慢性發炎,可能導致缺血及神經退化,與血管性失智症有關係。其他研究也指出,VZV感染和中風風險增加有關,而中風本身就是失智的重要危險因子。
失智症浪潮襲擊全球,臺灣也捲入漩渦之中。然而,失智症在預防和治療上遲遲沒有突破,因此科學家苦心摸索其他途徑,比如遏阻某些病毒感染。
疫苗會是其中一種解方嗎?從統計數字來看,很可能是的。放到國家層級來看時,接種疫苗也是少數能透過醫療系統來擴及群眾的公共衛生手段,日後可以減少龐大的財務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