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四次十字軍征服君士坦丁堡的第一年(1204年),十字軍在舊拜占庭的疆土上連戰連勝,一時之間,頗有「基督戰士不可敵!」、直接繼承拜占庭的聲勢。
然而,這個勢頭沒過多久,就遇到了強力的挑戰者:「保加利亞第二帝國」沙皇卡洛揚。卡洛揚沙皇本來是打算跟十字軍結盟、共同征服君士坦丁堡的。
但一來君士坦丁堡淪陷太快,似乎不需要保加利亞的力量了,二來教皇允許卡洛揚使用「Rex」頭銜,保加利亞帝國信心大增,認為取得羅馬教會的支持,三來各地反十字軍的希臘勢力偷偷與保加利亞結盟,整個力量平衡,於是悄聲滑向保加利亞的一方。
在1205年,以重鎮亞德里亞堡為首的色雷斯地區起兵叛亂,反抗十字軍的統治,當拉丁帝國皇帝鮑德溫一世御駕親征、圍攻亞德里亞堡時,保加利亞數萬大軍,應約「馳援」希臘人。
相比之下,十字軍的人數似乎少得多。但由於十字軍編年史慣性膨脹敵方數字、謹慎估計己方數字,所以實際戰力差是不明確的。有時候十字軍的重甲騎兵關鍵性一擊,也常有以少勝多的事蹟。
然而在1205年4月,十字軍騎士們不僅沒有發揮出高超的戰鬥能力,相反地,保加利亞大軍中不只有重騎兵,他們龐大的庫曼游牧弓騎兵主宰了戰場。
這群輕裝騎兵連續騷擾十字軍陣營、引逗他們落入保加利亞軍隊佈好的陷阱,十字軍沉不住氣,結果大敗特敗,可說差點群軍覆沒。皇帝鮑德溫一世淪為俘虜。
鮑德溫從此下落不明,有人說他的頭蓋骨被拿去作成酒杯,有人說他死在監牢之中、若干年後,甚至有人冒充鮑德溫,返鄉試圖「統治」他的舊領地法蘭德斯。但姑且不論死法,多數意見認為,鮑德溫應該在被俘不久後就死在保加利亞。
而「亞德里亞堡大敗」也像是一盆冷水,忽地潑在曾經為拉丁帝國歡呼雀躍的人頭上——如果十字軍征服君士坦丁堡真是上帝的旨意,那他們這麼快就大敗於保加利亞人之手,又算什麼呢?
拉丁帝國的命運,也就在大敗之後,似乎迅速黯淡了下來,終於不可挽救……
&
圖片:黃色為保加利亞帝國不同時期的勢力範圍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Bulgaria-Iván Asen2-es.svg"
資料來源:
Jonathan Philips, " The Fourth Crusade and the Sack of Constantinop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