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唐綺陽的臉書發文,才知道蔡璧名是大我兩屆的中正高中學姐,也看到有很多臉書發文在間接提醒大家不要誤信蔡璧名養生奇蹟的商業宣傳。
對我來說,璧名學姐在面對死亡通告時,重新消化過去所學,給走在抗癌、抗疾、抗情傷路上的朋友輸出養生與莊子,這背後其實呈現了人性面對死亡時,你要選擇失落與絕望(despair),還是選擇自我統整(Integrity)?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將人生的最後階段描述為絕望與自我統整的衝突,選擇絕望路線的人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裡,可能充滿了痛苦、怨恨、悲傷,難以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安寧。選擇自我統整路線的人會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接受失落感,但不絕望,只願在生命的最後時光更加明確化自己這一生的生命價值,讓自己得到更深刻的平靜感與統整感。
對於知識追求者而言,我們在面對死亡通告所明確的生命價值就是統整過去一生所學,為自己所感懷的特殊族群做內容輸出與教育傳承。
璧名學姐給走在抗癌、抗疾、抗情傷路上的朋友輸出了養生與莊子,這也讓58歲的我想在餘生時光中更明確的輸出占星學、心理學、意識轉化與靈魂進化。
沒想到璧名學姐走沒幾天,又看到大我一歲的坣娜也走了的訊息,她在面對病程的絕望時,想必已經用生命統整的平靜感優雅走完最後一程人生路!

但我不禁一直想:為什麼有些靈魂選擇嚴重的疾病來考驗自己的身心復原力呢?
這讓我勾起00年代看麥可·紐頓(Michael Newton)博士《靈魂的旅程》與《靈魂的命運》兩本書的回憶。他在數千位案例的轉世(Life Between Lives)催眠紀錄中,發現死後靈魂回到靈性世界,首先會與指導靈重聚,回到自己的靈魂學習成長小組,接受長老委員會的評估與諮詢,再到生命圖書館中回顧過去世的得與失,並為下一次轉世做準備。

麥可·紐頓的兩本書對靈魂選擇嚴重疾病這個問題給了我一個最佳答案:
靈魂在物質世界的能量消耗非常大,導致靈魂的能量容易破碎與疲憊,學習速度也變慢很多。要想靈魂的學習進度快一些,選擇嚴重疾病作為靈魂能量的高強度鍛鍊與極限挑戰,可以同時學習很多人性功課,不管是在愛與智慧方面或是在恩寵與勇氣方面,都可以得到快速的成長與進化。
還有為什麼靈魂要透過轉世來學習成長呢?
麥可·紐頓也給了我一個最佳解答:
靈魂最大的感傷就是自己的不朽本性有些未完成的進化功課,必須運用靈魂不朽的能量投入更多的轉世經歷,來追尋與提煉讓自己靈魂更加完善的愛與智慧,才能讓自己的不朽本性得以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