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筆如劍」為題,進一步闡釋書法中筆勢、心力與修為之間的深層關聯。全篇從筆法談至心法,從技巧走向哲理,讓人深刻體會到書法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修心之道。
一、用筆如劍——筆鋒之力與心氣之合
「用筆如劍」是一種比喻,也是一種境界。劍講求內勁與神氣合一,書法亦然。筆鋒運行之際,須有劍氣的果斷與精神貫注。侯先生強調,筆鋒之中藏著「氣勢」與「節制」,書者要有劍客的膽識與穩定,方能使筆筆有力而不躁、鋒芒內斂而不露。
這不僅是筆法的掌握,更是書者心境的表現——筆即人,劍亦心,書寫之間,正是自我修煉的過程。二、大巧若拙——返樸歸真的智慧
「大巧若拙」出自《老子》,侯先生以此闡明書法之「樸實」美。真正的高明,不在於炫技,而在於自然天成。許多名家的作品,看似簡單樸拙,卻蘊含極高的功力與深厚的氣韻。
書法的最高境界,並非追求繁複,而是能在平淡中見真章,在拙筆中見神采。這提醒我們:學書之道,貴在心靜與純真,不必求巧,而要養拙。
三、墨守成規——傳統與創新的辯證
侯先生對「墨守成規」一詞有其深意。他並非否定規矩,而是提醒書者應「以規為本、以心為用」。書法之學,若無法度,則筆無根;但若僅守成規,則筆無神。
書者應在傳統中尋求突破,於規矩中生變化。只有真正理解法度,才能在守中有破、在古中出新,達到「守法而不拘法」的境界。
四、慢筆寫經——靜心之道
「慢筆寫經」四字蘊含了侯先生對書法修行的體悟。書法的本質,是一種心的書寫。唯有「慢」,才能「入心」;唯有靜氣,才能使筆有靈。
現代人生活節奏急促,寫字往往變得浮躁而無氣。侯先生提醒我們,書法是一場與時間對話的修煉,應如抄經般誠敬,一筆一劃皆含深意,讓書法成為心靜的儀式。
五、視力與寫字——身心合一的體悟
侯先生在〈視力與寫字〉中談到,視覺不僅是觀看紙面的能力,更是「心之視」。眼到、手到、心到,三者合一,方能成書。
書法講究觀照,書者需以「內視」觀氣脈流轉,以「外視」觀筆勢結構。視力的真正意義,在於「看見」筆中之氣、墨中之韻,從而達到書與心的契合。
心得
以「用筆如劍」為主題,實則是論書、論心、論人之書。從筆力的剛勁,到心氣的柔靜;從技巧的掌握,到精神的修煉,侯吉諒先生將書法提升至人格與修為的層次。
正如他所言:「筆在手中,心在筆先。」
書法的每一筆,都是自我磨煉的一劍;每一次書寫,都是與內心對話的一場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