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把自己搞死的LGBTQ+運動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身為支持同婚,而且是持續關注同運超過30年的基督徒,看見LGBTQ+社群這幾年越走越歪,一方面覺得遺憾,一方面也不意外就是了,畢竟偏離真理的路線,越走偏差越大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其實關於性別認同這回事,討論起來範圍很大的,但有幾個基本的重點把握,就不會偏差太多,因為核心其實只要把握兩個重點就夠了。

這兩個重點就是「自然」跟「正常」。

上帝造人,而且祂愛人,雖然性別有DNA可以確認,但我們也理解的確有些突變的狀況發生,這是「自然」的事情,這些稀少的存在,的確讓我們看見兩性之外存在某些例外。

但也要理解一點,就是「只有兩性」,其他的叫例外,是突變,你的確是自然的,這一點不用擔心,沒人否定這一點。身為人類,你怎樣出生無法選擇,那是上帝的安排,社會則有尊重並守護群體中個體的道德責任存在,因為你是「自然人」,至少在一個資源夠用的文明社會裡面,這個認知是沒有問題的。

這也是為何在爭取婚姻平權的時候,我一直全力支持的緣故,畢竟兩人相愛,然後在法律上要透過正式契約互相表達忠誠義務,並因此接受法律賦予的權利與義務,這我完全看不出來有什麼好反對的(要討論聖經可以另外討論,隨時歡迎,我可以跟你討論三天三夜,告訴你為何硬把聖經裡某些經文解釋為反對同性婚姻是有問題的,更別提創世記一開頭上帝給亞當的相親對象有夠勁爆)。

再說一次,性別只有兩種,但也的確有些基因突變的狀況,這些少數例外不影響分類方式(又或者另列為「其它」),但的確自然存在,這些人也是上帝的兒女,值得擁有百分之百上帝所賦予的各項權利--尤其是愛人與被愛的權利,世俗法律必須盡量避免傷害並保障這些上帝給予的平等權利,因此這些性少數也該可以就醫就學就業就養,該繳稅就繳稅,可以結婚就讓他們結婚,各種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都一樣。

這也是為何當時我支持婚姻平權的緣故,因為這些人值得跟其他人「一樣」的法律地位,他們都是「自然人」。

這是第一點,就是「一樣」的權利。

而我上面提過,這些人是少數突變對吧!所以還有第二個關鍵字,叫做「正常」。

請不要污名化這個詞,正常與否有兩種判斷形式,一個是「相較於自然狀態」,第二個叫「統計上的少數」。前者正如近視,雖然台灣很可憐,大多數人有近視,沒近視反倒是少數,但我們很清楚近視是一種視力的不正常。

對,不正常,其實生病就是一種不正常,不正常通常也代表有病。

另一種叫統計上的少數,例如智商偏離兩個標準差以上的人會被認不正常,列為特殊教育的對象,一種叫智能障礙,一種叫資賦優異,這兩種其實都是不正常。

又如太瘦與太胖都是不正常,而且同樣被認為是有病。

性少數其實也是不正常的一種,有些是直接在基因上有異變(如XXY)、一種是器質上有異變(大腦直接有某構造異常),這是屬於生理上的不正常,再來就是認知上的不正常,也就是性別認同障礙或性別焦慮,這是統計上的少數,但的確有人有這種問題。

而這也的確是有病。

這邊要再區分一下,同志不是性別認同障礙,同志沒有性別認同問題,只是對他們有性吸引力的對象是同性而已(因為喜好的對象不同,這不見得叫做有病,當然如果戀童,這的確有病,因為生物正常的性驅力應該是針對可生育的交配對象。)。

總之,不正常的人當然也是自然人,可以享有每個自然人所有的各種法定權利義務,正如我們不會因為你有肝硬化就不准你有投票權之類的。

但完全不包含要求特權,尤其是硬要大眾把不正常當成正常這種偏差認知。

正如不因為你有權坐博愛座就變成只有你能坐博愛座。

這幾年性少數運動逐漸變得可笑的原因就在這裡,平權完全沒問題,特權則是可笑至極。

例如跨性別廁所就是個笑話,要知道,廁所沒管你心理認同的,廁所的設計是針對「生理現實」,換句話說,男的去男廁,女的去女廁,而同樣因為某些生理限制,例如輪椅、帶著幼兒,看好了,是生理、物理性限制,我們設計了空間更大、有更多安全設計的廁所,叫做無障礙廁所或親子廁所,但蓋廁所其實很花錢,很多公廁會把這兩者合一,反正就是有特別需求的人可以用這個廁所,因為這是平權措施,讓大家都可以上廁所。

其實我帶很多行李出門的時候也會使用無障礙廁所,有些體型很大的人也會使用,這是個對所有人都友善的廁所設計。

所以如果你對特定性別廁所感冒,偏偏又想去不符合自己器官的廁所,拜託,去用無障礙廁所就好(反正也可以當成性別友善廁所,都說是無障礙了),帶把的硬要去女廁,你就是有病,所謂有病不是說你性別認同有病(那叫你的不幸),而是你的行為顯示你的病態,因為你去無障礙廁所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偏偏要求特權去使用冒犯他人的廁所。

少在那邊動不動就貼人家恐跨標籤,因為你們額頭上自己刺著無恥兩個字。

對,你想要特權,而且是會冒犯到他人的特權,想都別想,尤其當你們又很堅持要認為自己很正常的時候就更沒立場要求特權了,因為你們真的是不正常。

其實這一點可以解釋所有些LGBTQ+團體變得邪門的原因,因為本來的訴求是平權,這沒問題,讓大家擁有「一樣」的權利,身為基督徒自然會捍衛你們的權利,因為平權合乎上帝的旨意。

但逐漸的運動轉向成為要求特權,整個原本立意良善的DEI變成笑話。

而且請記得,上帝的旨意既然是平權,反之就代表痛恨特權,所以我會依照上帝的旨意全力支持你們的平權,也同樣基於上帝的旨意徹底毀滅你們想要的特權,這兩者完全沒有任何衝突。

這最根本原因就在於不正常的人硬要說自己正常,而要求被視為正常之後卻又無恥的要求擁有特權,這很可笑。

這樣各位可以理解為何台灣同運遊行會出現共產黨旗子或巴勒斯坦旗子嗎?明明這些符號代表的是最反對LGBTQ+權益的啊!這是因為這些人其實一樣,都是不願意融入社會卻要求人家把他們視為正常,既然想要被視為正常卻又不想付出正常的義務反而想要特權的人,這就是歐洲開始被穆斯林、左派攻佔的現實,因為這些人根本沒有什麼廉恥心,他們從頭到尾追求的都是自己的特權。

正常的平權組織最好快點跟這些人切割,這些人完全是社會毒瘤。

免術換證之類也是一樣,更扯的連戀童、手足婚、毒品除罪化之類都來了,原因都一樣,這些人想把不正常當成正常,而這正是病態之所在。

性別認同障礙本身不見得是病,但這種要求特權的心態卻百分之百是病--大頭病。

說真的,這種大頭病才真的有夠讓人厭惡,也在消磨大家的憐憫,對,憐憫,我開頭就提過別說特權,光要給少數人或弱勢者平權,先決條件就是要有一個資源夠用的文明社會,尤其是LGBTQ+族群,因為這些人雖然自然存在,卻絕對是不正常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主張不會產生後代」(不只是他們本身,還包含他們的訴求)。對不起,這是人類基本生物義務,應要鬼扯一堆什麼婚姻是社會建構、生育是剝削女性之類愚蠢論點都沒有任何意義(老實說這讓人嚴重懷疑你們的智商,又或者有人格違常,要不然就是兩者都出了問題),總之社會永續才是最根本,也是界定正常與不正常的基本認知--所有會阻礙社會永續的想法都是不正常的,差別只在於,社會有足夠資源運作的話,可以有限度地允許這些不正常存在--出於憐憫,又或者社會有餘裕可以放任一些實驗性議題,餘裕懂嗎?

結果你們現在有了平權還嫌不夠想要特權?而且是會侵犯、傷害他人的特權?而且這些特權主要還侵犯到唯一能生育的性別,也就是女性,又或者侵犯到人類社會未來的希望,也就是兒童(在任何社會這兩個群體都是絕對會被優先保護的對象,越艱困的狀態越會保護,那怕有些現在看來似乎是侵害人權的作法,其實原始目的都是保護,否認這一點只是單純代表你認知功能很差而已),光這一點就完全值得社會揮拳把你們擊碎了。

我就問你產出多少資源證明你的存在價值?我先說,最重要的資源叫做「下一代」,就問你的訴求可以讓人類生出多少新生兒來?

LGBTQ+陣營想要好好推動平權意識,最正確的做法就是好好宣揚「正常價值」,正常婚姻、鼓勵生育、性忠誠(以為可以約泡濫交本身也是病態,聖經裡絕對譴責的不是同性性行為,而是缺乏忠誠,這才是聖經裡對於淫亂的正確解釋),因為這些才可以讓社會穩定且永續發展,才有足夠資源用來保護你們這些少數、不正常,卻自然存在的人。

對了,還有假的跨性別者正在利用這些蠢論點謀取自身利益,做好快點跟著些人(還有說不通的愚蠢論點)切割,不然大眾真的只會從同情變厭惡。

如果你們打算挑戰正常,你將會知道正常社會的反應是什麼,跟你保證不會是好事,我支持幾十年平權可不是為了看見因為有人胡搞造成平權倒退,我完全會站在輾壓你們那一邊。在臭雞蛋與高牆兩邊,我絕對選高牆。

我還會幫高牆塗潑水膜免得沾到。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22會員
1.1K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2025/10/14
前兩天在脆上看到有人貼文,說他是家族裡唯一不是基督徒的,於是抱怨自己受到迫害,截圖如下: 宗教迫害不奇怪,或者說,人類歷史上,只要是少數,都很容易受到迫害,要不然是自覺受到迫害。 其實人類史上最被大規模迫害而起沒人當一回事的就是左撇子,你去看提款機、捷運閘門、馬桶按鈕、文字書寫、剪刀、手機按
Thumbnail
2025/10/14
前兩天在脆上看到有人貼文,說他是家族裡唯一不是基督徒的,於是抱怨自己受到迫害,截圖如下: 宗教迫害不奇怪,或者說,人類歷史上,只要是少數,都很容易受到迫害,要不然是自覺受到迫害。 其實人類史上最被大規模迫害而起沒人當一回事的就是左撇子,你去看提款機、捷運閘門、馬桶按鈕、文字書寫、剪刀、手機按
Thumbnail
2025/10/06
話說在前頭,我發現我不大能好好的下標題,因為怎麼下標題都不大對勁,這問題有點複雜。 首先,有位老婦人在還有好幾個空位的捷運上,向一位坐在博愛座的年輕人提出讓座的要求,遭拒後拿起手上的提袋(目測看來不算很重,而且應該沒有堅硬物品)揮向年輕人,年輕人伸手阻擋,但年輕人手上還有另外拿著紙袋。 攻擊一次
Thumbnail
2025/10/06
話說在前頭,我發現我不大能好好的下標題,因為怎麼下標題都不大對勁,這問題有點複雜。 首先,有位老婦人在還有好幾個空位的捷運上,向一位坐在博愛座的年輕人提出讓座的要求,遭拒後拿起手上的提袋(目測看來不算很重,而且應該沒有堅硬物品)揮向年輕人,年輕人伸手阻擋,但年輕人手上還有另外拿著紙袋。 攻擊一次
Thumbnail
2025/09/21
是這樣的,臉書上有人貼了一段描述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珍奧斯丁的短文,讚揚她的獨立自主。這當然隨她高興(雖然描述也很明顯有偏差,但反正本來就不可能完整描述一個人,當成一種觀點來看也滿有意思的),只是好玩的地方在於她的結論,就是以下截圖: 珍為何沒有結婚?真正原因恐怕無法明確知道,畢竟她有過一段戀情,
Thumbnail
2025/09/21
是這樣的,臉書上有人貼了一段描述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珍奧斯丁的短文,讚揚她的獨立自主。這當然隨她高興(雖然描述也很明顯有偏差,但反正本來就不可能完整描述一個人,當成一種觀點來看也滿有意思的),只是好玩的地方在於她的結論,就是以下截圖: 珍為何沒有結婚?真正原因恐怕無法明確知道,畢竟她有過一段戀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與相愛的人攜手步入婚姻,擁有屬於彼此的孩子,看似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戲譜。然而,對於兩個相愛的女人、或兩個相慕的男人來說,這份「理所當然」竟是一種奢侈——一種需要耗費很多力氣,卻仍可能難以觸及的人生藍圖。為了更加了解同志家庭與人工生殖的現狀,我們聯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志工進行訪談。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對同性愛戀 pridemonth,曾經誤解產生不認同,感謝生命中我遇見她們,讓我對不一般愛戀更深認知,真誠面對自己的愛活著,無悔的、勇敢的、細膩的,是更具有魅力的能量。 |老天開玩笑?!| W她是外表天生有喉結,低沉的男聲,自然平坦的胸部,沒有細緻的皮膚,卻還是有不折不扣女性孕育功能。從
Thumbnail
對同性愛戀 pridemonth,曾經誤解產生不認同,感謝生命中我遇見她們,讓我對不一般愛戀更深認知,真誠面對自己的愛活著,無悔的、勇敢的、細膩的,是更具有魅力的能量。 |老天開玩笑?!| W她是外表天生有喉結,低沉的男聲,自然平坦的胸部,沒有細緻的皮膚,卻還是有不折不扣女性孕育功能。從
Thumbnail
尊重自主選擇權 這個話題是多元化,不僅只在許多人事上的選擇,亦或者談情說愛這部分,每個人都有其選擇伴侶的思考模式與喜好,然後,尊重自主選擇權,是在教會我們,不要用自身的想法喜好,強加諸在他人身上,那是份尊重。 每年只要到六月,一些人們都會高舉彩虹旗幟為全球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社群(又稱
Thumbnail
尊重自主選擇權 這個話題是多元化,不僅只在許多人事上的選擇,亦或者談情說愛這部分,每個人都有其選擇伴侶的思考模式與喜好,然後,尊重自主選擇權,是在教會我們,不要用自身的想法喜好,強加諸在他人身上,那是份尊重。 每年只要到六月,一些人們都會高舉彩虹旗幟為全球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社群(又稱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我與我交往久,寧作我」這句話可以這樣詮釋:我認識自己很多年了,以後還是情願做自己就好。但認識自己,說起來簡單,若不能對自己感受、認真研究、探索,又豈是易事?
Thumbnail
「我與我交往久,寧作我」這句話可以這樣詮釋:我認識自己很多年了,以後還是情願做自己就好。但認識自己,說起來簡單,若不能對自己感受、認真研究、探索,又豈是易事?
Thumbnail
我常成為慾望投射的對象,而不是一個自主健全的靈魂。但我期待的是兩個靈魂之間的相知相惜。 人類常妄以為扮演了有魅力的男人與女人,就得以獲得關係,進而獲得愛。或妄以為男女之間的情慾就只是單純的情慾,而不包括人的自我與生命。
Thumbnail
我常成為慾望投射的對象,而不是一個自主健全的靈魂。但我期待的是兩個靈魂之間的相知相惜。 人類常妄以為扮演了有魅力的男人與女人,就得以獲得關係,進而獲得愛。或妄以為男女之間的情慾就只是單純的情慾,而不包括人的自我與生命。
Thumbnail
隔壁的桌子|EP28. 同性/異性戀婚姻過年大不同(下)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他自己 ft.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召集人 林詩涵 在上一集,我們聊到不論是同性或異性戀,當女性步入婚姻,同時踏入另一個家庭,可能會面臨各種相關衝突。 這些傳統的價值觀是否能被改變? 我們是否能讓每個人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
Thumbnail
隔壁的桌子|EP28. 同性/異性戀婚姻過年大不同(下)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他自己 ft.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召集人 林詩涵 在上一集,我們聊到不論是同性或異性戀,當女性步入婚姻,同時踏入另一個家庭,可能會面臨各種相關衝突。 這些傳統的價值觀是否能被改變? 我們是否能讓每個人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
Thumbnail
2018/5/21 一般來說相處過後就破滅了,可能發現自己好像也沒那麼的喜歡, 所以只要是相處可以細水長流那就是最好的結果吧, 而且對象得是男性,誰叫我出生的時候性別是如此呢? 也許有人會很憤怒的說:為什麼妳不承認或站出來! 原因很簡單啊,因為我不喜歡紛爭!我永遠是當那一個虐自己心的角色,
Thumbnail
2018/5/21 一般來說相處過後就破滅了,可能發現自己好像也沒那麼的喜歡, 所以只要是相處可以細水長流那就是最好的結果吧, 而且對象得是男性,誰叫我出生的時候性別是如此呢? 也許有人會很憤怒的說:為什麼妳不承認或站出來! 原因很簡單啊,因為我不喜歡紛爭!我永遠是當那一個虐自己心的角色,
Thumbnail
我很直白地指出了,對方就是個充滿性別刻版印象與歧視的人。 事件發生在我和那位不放棄跟他和睦共處的同事從聚餐地點走回辦公室的路上。其實在吃飯前,大概就預料到氣氛應很難熱絡起來,因為無論是工作事務的合作,還是私下相處的閒聊,我都明顯感覺到自身與對方的不契合。
Thumbnail
我很直白地指出了,對方就是個充滿性別刻版印象與歧視的人。 事件發生在我和那位不放棄跟他和睦共處的同事從聚餐地點走回辦公室的路上。其實在吃飯前,大概就預料到氣氛應很難熱絡起來,因為無論是工作事務的合作,還是私下相處的閒聊,我都明顯感覺到自身與對方的不契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