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當直覺在作祟:啟發法(Heuristics)
面對複雜問題,大腦喜歡走捷徑。這些捷徑讓我們快速反應,卻也經常導致錯誤。
- 可得性啟發法:你容易想到的事,不代表它真的常發生。
例:新聞天天報空難,就以為坐飛機比開車危險。 - 代表性啟發法:以貌取人、以特質判斷整體。
例:穿西裝的人一定是成功人士?未必。
👉 這些看似「第六感」的判斷,其實只是大腦的懶惰策略。
⚖️ 二、我們都愛當對的那一方:偏誤(Biases)
- 確認偏誤:只想看到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
- 過度自信偏誤:覺得自己比別人更理性、更懂。
這些偏誤讓我們在爭論時越來越固執,
以為「我是用邏輯說服你」,其實只是「在保護自己的自尊」。
👥 三、聰明的人聚在一起,為何反而做錯決定?
心理學家稱這現象為 群體思考(Groupthink)。
當團體太和諧、太怕衝突,反而會壓抑不同意見,最後做出的決策——往往是所有人都後悔的那種。
💡 要避免群體思考:
- 鼓勵不同聲音。
- 指派「反對者角色」。
- 讓討論在安全的氣氛中進行。
真正成熟的團隊,不是「都同意」,而是「能不同意」。
🌱 結語:聰明,不是沒有偏見,而是看見偏見
我們的大腦會偷懶、會自以為是,也會害怕衝突。但只要開始察覺自己的偏誤,就已經比昨天更靠近真實一點。
「真正的理性,不是消除情緒,而是看見情緒在決定裡的角色。」
如果你也曾懷疑過自己的決定,那代表——你正在變得更清醒。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想到某次「被自己大腦騙」的經驗,
在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吧 👇讓我們一起學會,與自己的偏見和解,而不是被它牽著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