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於:2018年4月25日
當世界沒有了「規矩」以後,世界會變得如何?
當人沒有了「規矩」以後, 人會變得如何?當我們所居住生存的環境,全世界的人不再遵守「規矩」,我們的生活將會如何?
當全世界的人都不再有「規矩」,將所有束縛我們的「規矩」拋棄以後,我們的世界將會是什麼樣子?
《為了省五十元而偷渡》
回憶起我的父母,在我上小學一年級後的某一天分手了,也就是所謂的離婚。
他們問我,我想跟誰走,我說:「不知道。」他們說:「不行!一定要選一個!」折騰許久,我選擇感覺柔弱需要保護的媽媽跟隨。
原來,我即將成為單親孩子。
後來,媽媽交了一位男朋友,我不是很喜歡他,對他戒心很重。有一天,他和媽媽說要帶我去一個地方玩,說是有海的地方。我喜歡海,非常喜歡,我天真愉快的跟去,心中充滿無限期待。
不曾想到達目的地後,關於我所有開心出遊的想像竟瞬間崩裂。
總共三個大人一個小孩,想進去景點玩需付50門票費,然後這群大人正打算帶著這名小孩從另一條路偷渡進去。當我得知真相那一刻,我強烈反彈與拒絕這麼做。媽媽認為我無理取鬧,並且問我:「妳本來很開心可以來這裡玩不是嗎?走啦,就要到了,乖!不要鬧。」
他們將車子停在有沙的地方,旁邊就是海。我看著海心想,這就是我所期盼的那個藍色大海,我終於到了,終於離它這麼近,可為什麼結果是這樣?我媽媽拖我下車,扯著我的頭髮,試圖用拉的把我拉進去,我很害怕,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轉頭看見海,我突然想乾脆衝去跳海算了...我寧死不屈!我奮力抵抗!可是?為什麼我只能以我去死的方式來告訴他們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做...?
因為,我只是一個小孩。
我的腦袋充滿混亂...
《老師說⋯》
我想起老師說:「當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守法,我們大家一起生活的這塊土地就會變得更好。」我想起老師說:「撿到錢要送警察局,無論拾取金額大小。」我真的不懂為什麼要為了省50塊錢偷渡,真的沒錢玩我可以不玩,我不是非得要,即使要玩也是光明磊落的玩!
後來,是那個我看不順眼的人說:「算了算了,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我們買票進去好了。」此話一出,我心中並未充滿感謝,反而二度中傷...我心想著那為什麼剛才不直接買?而且他們到底憑什麼認為我還有心情繼續玩?
我本來以為我會哭很久氣很久,誰知道我是個不太記仇的小孩,居然很神奇的忘記剛才不愉快的事情,好奇的在該旅遊景點四處探索。我自己也搞不懂自己?但後來想想,自己這樣也沒什麼不好,我也不想帶著剛才想死的情緒一輩子。
曾有人告訴我,通常8、9歲孩子都是傻傻的跟進,不太會和我一樣選擇反抗大人。(快!和我一樣的快舉手!)
《粒粒皆辛苦》
記得小學一年級以前我是會挑食,會有剩飯的小孩。直到有一天上國文課,課文是關於農夫的辛苦,老師說我們吃的米飯都是有人辛苦種植給我們吃的,所以我們不可以浪費農夫的心血。我印象很深刻,那天中午我吃不太下,正打算倒掉剩飯時,我想起老師說...
看著盤中剩飯,我決定努力吃乾淨。
印象深刻的原因是,這是一件令我感到有成就感的喜事,當天回家很開心的趕快告訴媽媽。也是從那一天起,我沒有倒過剩菜,就算真的吃不下我也會努力吃到肚子痛。
我很開心,能夠為了我沒有看過的他,我不認識的他,他卻能努力為我們耕種的農夫,我能為他做的就是不浪費他的辛苦。
其實在成長過程中的我,經常感到納悶。
身為學生,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對吧?可是為什麼?還是很多人在倒掉剩飯?大部分的人不太會為了農夫去努力。想到這裡,我突然覺得農夫很可憐。如果,連我都不把農夫的辛苦當一回事,那農夫不是更可憐了?所以,我決定要盡我所能的對農夫不離不棄。
《不極端的守規矩》
在我的那個年代,大人常說小孩子就是要乖乖在家不亂跑才好,我就真的從此奉行。後來,才了解到當自己過於極端的遵守,導致自己對外面的世界樣貌經常一無所知。
所以說,大人說話要三思,聽在單純孩子的心裡,你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真的。孩子會因為有一顆單純愛著你的心,讓自己認真的遵守。很容易把一件原本不應極端奉行的事,在未來的歲月裏極端的執行著。
《不盲目守規矩》
不過,這並不代表遵守「規矩」一點也不重要。我只能慶幸自己沒有很笨,其實我很驕傲自己可以做到很聽話,卻不盲目聽話。
我的媽媽曾在遇到經濟瓶頸時,請我打通電話告訴某人,媽媽車禍了、或是得絕症等之類的借錢...要我裝可憐...這跟為了50塊門票偷渡一樣不可行。
糾結的來了,我的媽媽確實有困難,不幫忙她就好像是做兒女的不是?
不知為何...每當我感受糾結為難時,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我死掉好了...。
死掉就可以不必做壞事,不用一直被為難。
話說,當媽媽告訴我她得絕症時我哭得非常傷心,結果她卻告訴我是假的...
看著自己感到悲哀,除了寧死不屈我到底還能做什麼...?我總是死腦筋的想不到其他方法。
是不是關於「守規矩」這件事,對某些人而言真的很難?在我自己的成長過程裡,我感受到的是「當大人不守規矩時,孩子也會跟著受苦。」
對當時還小的我而言,是真的苦爆了...。
《對孩子上下其手的人》
我也有遇過一件更誇張的事,當我3、4歲左右時,遇到一個年紀過40的親戚,幾乎每天把我帶到一個房間裏猥褻,然後他都騙其他人說是帶我去玩...。
當我意識到那些動作是猥褻時,是在很久以後了。
克制不住自身慾望,對孩子上下其手,此人無「規矩」可言。
當自己被種種不守「規矩」的大人們傷害以後,我告誡自己不可步種種愚人後塵!
《要成為更好的人》
有人曾問過我:「妳經歷這麼多不平待遇,妳不恨嗎?」
我笑問:「恨是什麼?可以吃嗎?哈哈!」
那人說:「如果是我,我早就恨到想殺人!把每一個傷害過我的人都殺掉!」
我聽完後說:「不好,這會讓我變得跟他們一樣。我希望這世界變得更好,仇恨這東西對世界沒太大幫助。」
她是一位女孩,她說:「可是傷害妳的人很噁心。」
我說:「妳都說他們噁心了,那妳還想跟他們一樣噁心啊?」
那一瞬間,她好像懂了。
「對,我才不要和他們一樣,我們應該要成為更好的人!」
兩個國一女生,在桃園平鎮市,某一個社區大樓的椅子上坐著,聊著。
《無恨是因為我要守護自己的本心》
關於恨不恨這件事,其實在發現自己經歷過這麼多以後,思想上確實比起同年齡的人更早熟。憑這點收穫,我想沒什麼值得恨的,因為我並不是完全沒有得到。
我不太會去執著失去的,或已經發生的,我習慣把眼光心思放在「我因某件事所得到的無形收穫」。
後來,我看事情的角度,大概就這麼定型了。
其實,有許多人和我一樣,被存在這世界又「不守規矩」的人傷害。
故事,太多,道不盡。
《好好溜滑梯》
溜滑梯,一般都會有樓梯。為什麼溜滑梯需要樓梯?為什麼不能溜完再走斜坡而上再滑下來?因為上面有人會滑下來。並且有可能與孩子相撞,接著可能受傷和大哭,造成在場的人不愉快的遊戲體驗,以及兩個可能帶著負面情緒回到家的家庭。
如果不改?持續順從孩子的選擇,以上情境可無限輪迴,經常重複,不會有療癒的可能。
大家一起開心玩樂不好嗎?
《大腦如電腦與手機的文字輸入系統》
其實人類的行為建立,和我們利用電腦或手機輸入文字很像。大腦會記憶我們的初始行為,對大腦而言沒有對錯,它只負責記憶。當我們電腦打錯字不改,幾次下來會自動記憶,除非我們認真改錯字,電腦才會更新記憶。手機打字也是,常用的它會自動記憶,方便使用者快速選字。
雖然,我們每個人的腦袋有先天資質上的不同,但它就跟我們身上的肌肉一樣,會透過鍛鍊而成長強壯。然而,若我們放任不管不練,放任大腦自由選擇記憶,大腦的細節發展會弱化萎縮,千萬不可小看。
《弱者將因勤奮而堅強》
我是一個喜歡玩單槓的女生,曾和一個怕運動曬太陽的男生比腕力,結果是男生輸給了女生。男生比起女生,確實有天生力量優勢。可天生優勢不勤加鍛鍊,也會被天生弱勢但勤於鍛鍊的人超越過去。
《關心大腦研究大腦》
長大以後,我發現我喜歡看有關大腦研究的科學影片,也發現以科學角度去剖析與理解人的腦袋活動,對我們的家庭生活甚至整個社會其實會很有幫助。可惜,不是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大腦有興趣了解更多。
我們以為不需要關心的,往往是最該關心的。
這些年過去,原本對「規矩」二字沒有太大感悟的我,卻在經歷後,深刻體悟察覺,其重要性及影響程度已大大超過我原有的認知。
《萬物皆有「專屬的規矩和道德」》
自然萬物都會有屬於它原本的工作,蜜蜂採蜜散播種子,讓某些生命可以綿延不絕的存活著,不致絕種。蜜蜂勤於份內工作,這是蜜蜂有「規矩」有「道德」。
獅子為了能夠活下去而獵食,不餓不濫殺,不貪吃,如此才能維護自然生態的平衡。也是獅子有「規矩」有「道德」。
為什麼,這些非人的物種都能做到的事,人卻很難和他們一樣辦到?因為,人有「破壞規矩的天賦」,也很善於發揮這個天賦。
《人的不守規矩會把地球學校變成監獄》
什麼是「規矩」?為什麼要有「規矩」?什麼是「道德」?為什麼要有「道德」?君不君,臣不臣,民不民,就是因為多數人沒有好好學習,人需要遵守「規矩」的邏輯。
宇宙有宇宙的「規矩」與它的專屬「道德」,自然有自然的「規矩」與它的專屬「道德」,人類生物的可塑性之高,高到具有維護世界和平的能力,也有能力成為毀滅世界的始作俑者。
因為,人類沒有節制的濫砍濫伐,導致許多區域沙漠化,或是亂丟垃圾和排放污染物至大海,導致海洋生物生病死亡,或是特別愛吃某一類物種,於是沒有節制的獵殺,絲毫不給對方活路,導致物種滅絕。
獅子老虎的力量比我們人類強壯許多,但是他們通常不會憑仗自己的力量四處壓榨其他物種,更多的是對生命的尊重,默默的維護自然平衡。
這就是我們人類缺乏的,和需要學習的自然界的智慧。為什麼?要學習讓自己變得有智慧?
如果有天出現一隻老虎把你家人吃掉你會怎麼樣?會傷心?難過?當我們對其他物種趕盡殺絕時,我們有為他們哭泣過嗎?有感謝他們的犧牲嗎?有想過他也有自己的家人嗎?一切只為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
我們可以為了要活著而吃,但不能是為了想吃更多而吃。
《理解和修復》
還好還有人願意發現這樣下去不行,我們得做些什麼彌補,因為我們而失去平衡的自然生態,如果不修復他,最終會是全體淪陷,同歸於盡。
想像一個沒有「規矩」的世界:
校長沒有規矩
老師沒有規矩
學生沒有規矩
爸爸沒有規矩
媽媽沒有規矩
孩子沒有規矩
男人沒有規矩
女人沒有規矩
老人沒有規矩
開車司機沒有規矩
超商店員沒有規矩
企業老闆沒有規矩
企業員工沒有規矩
運動員沒有規矩
醫生沒有規矩
護士沒有規矩
...
當所有的一切都失去「規矩」
我們的生活將充斥著混亂

所謂「規矩」:
「非『以人的感覺』而立,而是『遵循天道法則』,有其『縝密的因果邏輯』而立下的『規矩』。」
每一個存在都有專屬的本質作用,當該角色是走在「『規矩』與『道德』之路」,便能順利發揮自己的本質作用。
思考一輛汽車,車子的本質作用是什麼?作用是地面行走、可乘載、可運輸、可縮短行程時間。結果,有人把這輛車子開去懸崖,想說如果我用超高速行駛衝過懸崖,搞不好我就能讓車子飛在天空。(結局:車毀人亡)
導致這結局的是什麼?因為“人的大腦”沒有把「車子的本質」作用發揮出來,“人的大腦”異想天開的選擇一條完全不適合車子的道路。
那麼,把這段情境故事中的車子切換成人呢?結局是:人毀人亡。
所以,生而為人,必須要有能讀懂每個角色天生本質作用的能力。否則,我們就會因為自己的一意孤行,迫使一個生命正被行駛在完全不適合此人的本質作用之道上。
雖然,世上人都長得有耳朵、鼻子、嘴巴、眼睛、有頭、有臉、有身體,總之大致上就是長成「人樣」。但皆為「人樣」的我們,不代表我們天生是同一種屬性的人。
有的人成功很快,從小順風順水,這很有可能是他剛好被放在能發揮他本質作用的位置上。假設,有一個人生來是花兒的屬性,結果他身邊的人沒弄懂他的屬性,全都期盼他去當鳥兒在天上飛,結果他就會「成為一朵被逼和逼自己飛在天空上的花兒」。
如果,此人真的是一朵花兒,那麼這朵花兒早就被折斷而亡。因為,期盼他變成鳥的人,等於把這朵花兒折枝並拋向天空,期望這朵花兒「在被自己拋向天空的瞬間變成一隻鳥兒」。
然而,這根本是「折枝人自生的妄想」,折枝人所期望的打從一開始就不會實現,因為「折枝人不願意認清」這朵花兒天生就是花兒!
「多數孩子們,天性深愛家人,明白自己真心,卻也想試著實現所愛之人的期望。」 我有一位小夥伴和我共學多年的小夥伴 陸斯恩 他曾分享過一篇短影片給我看過,影片中是讓幾個孩子們挑選自己心中喜歡的書包樣式,然後父母則在屏幕後方預測孩子喜愛的書包可能是什麼。『玩轉思考院』騎單車的感覺更好
結果,影片中的每位孩子最終選擇的書包款式,幾乎都是因為爸爸或媽媽或是親近的誰可能會喜歡而選擇,他們希望自己愛的家人能因為自己選擇到他們也喜歡的而開心。但其實,孩子們本來喜愛的書包款式,是其他的。
所以,讓自己學習慢慢的觀察和研究身邊的每一個存在,盡可能的理解明白他的本質作用,讓他走在自己的主要「道」路上,如此一來他才能發揮屬於自己的「德」行。
曾在電視中聽過人訓斥說:「你自己看看你現在是什麼『德行』!?」
像不像是一台車子想去當小鳥飛飛飛,結果被訓說:「你自己看看你現在是什麼『德行』!?」
目前,以媽咪自己的思考觀點來看「道德」...
原來,「道德」本身並非單一而無變化的統一,亦「非憑藉人的主觀感覺認知去設定道德的模樣」,而是每個存在都有自己天生屬性、本質作用,當他走在自己天生屬性、本質作用之道中,他便是走在「專屬於『他的道德』中」!
也就是說,當一棵樹不想當樹,他妄想當魚,還努力的去當魚,這棵樹就會:
「成為一棵『沒有規矩』,且『無道德』的樹!」
此樹想當魚的唯一解法(以我目前思考力能思考到的):「先把今生身為樹的屬性作用發揮好,來世能否當魚...或許當自己足夠認真發揮作用時,當世界觀察到這棵樹如此用心時,有可能真的讓樹的願望成真。」
重點是:「今生已為樹,把樹做好先。」總想那些不可期的妄想,不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難過才怪了。活在當下,認清現況,凝聚精神,做好當下事。
差點忘了:「感謝所有生命中所有一切學習經歷。」故事中提到的所有一切,都是使「我」因緣具足成為「我」的基本粒子。
不造惡,是因為世界本身就是一所龐大的學習聖地!「快樂學習,效率加倍!」所以⋯沒事就別把痛苦刻意種植在誰身上,壓力太大會使其扭曲變形。
我們都是地球村民兼同學,同學何苦為難同學呢?

祝福我們平安健康、心寬無礙、一切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