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始於2025年9月在日本四國遍路朝聖的獨自旅途中,那日上午參與了事先預約,在愛媛縣松山市當地的CrossFit Matsuyama Box的訓練課,對一個徒步旅行二十多天,久違的做了訓練課表的我,實在是通體舒暢、心情雀躍,並且為了隔日要再一起做訓練,所以決定在這個城市再多停留一日。課後搭著路面電車回到早上剛退房的旅館,迅速地安排好當日續住,然後徒步到這幾日常去的鄰近咖啡店,點了一杯熱拿鐵,選了一個舒適的角落坐下等待。
這是一間在巷弄轉角,小小空間卻很熱門的咖啡店,店內空間以溫暖木頭色與水泥磚牆為基調,佈置得簡約溫暖,有在地人也有不少觀光客光顧,老闆留有一頭及肩長髮,束著低馬尾,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吧檯裡從容地為顧客點餐與製作咖啡。在喧鬧中的寧靜之下,我喝著熱拿鐵,想著不用徒步也不想盲滑手機的今日,要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於是悄悄的打開了電子書APP,點開了以為未曾閱讀,實際上卻已閱讀過的書本「善待自己的一年 a year of loving kindness to myself – Brigid Lowry」。
看著曾經標註過的佳言字句,想著到底是已讀還未讀之時,雖然困惑但還是重新把整本書讀過一遍。裡面提到關於寫作的事情:不論是日記、備忘錄或筆記本,我們都可將日常寫下,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生活,也可以理解自己,就算只是小小的隻字片語都可能成為靈感,或者日後再次翻閱讀起,會有所不一樣的啟發。我想這是一個來自宇宙或者內在的提示,人們總是會有知道要做卻一直不去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文字表達是個很好的情緒抒發練習,就算有很多資訊提示我,但我甚少去做。
又過了幾日,在社群媒體上看到遍路旅途認識的美國友人分享,他在一日內騎自行車達成了好幾座寺廟,在簡短的文字翻譯談話過程中,他說:「我們每個人都獨自踏上美麗而獨特的旅程,即使我們最終都走向同一個目的地,但我們看到的景象卻各不相同,你的故事裡有很多我未曾見過的東西。」
「We are all on our own and a beautiful unique journeys」
「Even though we are all going in the same place. we are all seeing different things 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your stories that you see that I never see him.」
當下我只能用笨拙的英文回覆他不能同意更多,直到我在第60番橫峰寺的遍路道上思考著我總是對於自己的分享抱持著不自信這件事情,想起他對我說的「即使我們最終都走向同一個目的地,但我們看到的景象卻各不相同,你的故事裡有很多我未曾見過的東西。」突然有種:「啊,對呀,我看到的角度跟大家不一樣,又何必在意他人看法?」的頓悟。
最後更讓我決定要將體驗寫出來,是在回台灣的倒數日子,我在高松市的Guest House 燈屋的其中一晚,與攝影師町田先生的晚餐對話,開啟了一種我們是同類人的感受(我們淚流滿面的握手,喊著Friend!的故事就得另外寫一篇述說了),我們提到菩提(bodhi),提到回歸自然、回歸身體感知,提到血脈傳承,是的,當我死了之後有什麼可以傳承我的意識呢?所以決定把旅途中的體驗寫下來,透過文字表達與接住自己的同時,若也能接住其他人的話,那是不是也代表我曾以一種溫柔的方式存在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