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訪|身體,是最初的戰場──專訪《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只要到了夏天,母親都會問鄒時擎,要不要穿個長袖、防曬一下。因為天生皮膚黑,彷彿生來就被註定,她的身體需要規訓,才能好看,才是漂亮。即使她說現在的自己已經自由了,但從小到大的被挑剔、批判,那種內化進身體的否定,會滲入一個人的人格裡。就算是到了現在,她還是不喜歡照鏡子,不喜歡拍照。

《左撇子女孩》(Left-Handed Girl,2025),左撇子是魔鬼手的設定,其實也源自於鄒時擎的兒時記憶。外公希望她改成右撇子,母親希望她可以變白,生長在九〇年代的台北傳統家庭,即使成長過程沒有太多的戲劇性,但是生為家中長女,還是要溫柔、體貼、懂事才會得人疼。

處身於父權的生活就像在作戰,她要隨時調整自己的位置,夠會看臉色才能維持表面的和平,女兒們有時候會活成一塊冰川,在巨大的安靜底下,潛藏著更巨大的壓抑。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左撇子女孩》電影劇照/劇照提供:光年映畫

《左撇子女孩》電影劇照/劇照提供:光年映畫

鄒時擎的爸爸在十幾歲來到台灣,軍公教退伍之後,仍持續統御著家庭,父女二人的爭執極度激烈,而母親為了保護孩子,便在學校附近租了小房間給她。十四歲那年,她便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

那時候的孤獨與自由,也成為她日後反覆練習的課題──離開熟悉的家和島嶼,學會一個人去面對世界。

母親作為她生命裡的第一個藝術啟蒙者,將自己兒時沒有機會學音樂的夢,寄放在鄒時擎身上。從五歲開始學琴,讀音樂班是日復一日主副修練習與視唱樂理聽寫,跟著音階上上下下起落,在枯燥的日子裡,她也因此培養出更細膩的感知能力。

原本經營幼稚園,也終於學起音樂的母親,卻因為家裡投資失利,變成去開娃娃車接送學生,後來也開了十多年的計程車。母親會在工作期間,順路送便當給她,這一段提早離家的生命經驗,既悲傷又自由,但也因此給了她獨自動身,尋找真正生活的勇氣。

《左撇子女孩》電影劇照/劇照提供:光年映畫

《左撇子女孩》電影劇照/劇照提供:光年映畫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鄒時擎說,她從來沒有想過拍電影會成為人生的路。成為創作者,開始喜歡電影,其實是在嘗試理解世界的過程,從裂隙裡掉落的螢石,後來才被時間慢慢磨亮。

母親十多年的計程車人生,與自小穿梭在中和的成長記憶,某程度上也打磨出了鄒時擎面對生活的韌性。在《左撇子女孩》的創作發想過程,她從美國回到台灣進行田野調查,才結識了在夜市工作的單親母女,故事裡的三個女性,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三代家庭,更像是三面彼此折射的鏡子,她們的生命故事就像所有家庭裡都會有的秘密,許多時候的說與不說,背後都出自於愛。

還在台灣的時候,鄒時擎曾和母親一起去看侯孝賢的《兒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 Man,1983)。只有在爸爸戴上小丑的紅鼻子,兒子才認得這是父親,小人物穿梭於生存和生活的命運,那一種接近日常生活的真誠與克制,也讓鄒時擎發現電影是可以很日常的。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這是她拍電影的啟蒙,而真正驅動著她離開台灣的,是她難以被接受的好奇心。鄒時擎在學生時期的成績極好,但翹課頂嘴也是家常便飯,也著迷於八〇年代的美國恐怖片,她並不是那種典型的好學生印象,老師甚至曾經說她「再會讀書也沒用」。

上大學之後,她開始想去更大的地方看看,她想知道,在這座島嶼之外,有沒有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讓她不用繼續隱藏自己?

《左撇子女孩》電影劇照/劇照提供:光年映畫

《左撇子女孩》電影劇照/劇照提供:光年映畫

《左撇子女孩》電影劇照/劇照提供:光年映畫

《左撇子女孩》電影劇照/劇照提供:光年映畫

初到美國唸書的文化衝擊,便是看著身邊同學總能自在發言。生在一個並不鼓勵學生表達意見的教育環境,頭一次要在課堂上發言時,手心都冒出汗來,但那是她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自己是可以被聽見,可以誠實存在的。

「以前的女人總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進入家庭後就是肩負起照養責任,到當代社會已經鼓勵每個人要做自己,但妳真的做自己的時候,又會有人說妳錯了。我想要拍的就是在這裡面的矛盾和張力。」傳統文化塑造出的家庭故事,同時也制約著女性的命運,鄒時擎不僅想反抗那種以恨道愛的表達,也想寫出一個女性得以脫逸於制度的寓言。

「很多觀眾都以為怡安(馬士媛飾)對父親的態度很差,是她可能被父親傷害過,但其實不是,她只是太愛母親了,所以用謾罵父親來表達對母親的愛。」只是在這樣的文化裡,愛與恨的邊界總是難以分別,我們的愛裡總是帶著暴力,或是羞恥,也有無法說出的溫柔。

《左撇子女孩》電影劇照/劇照提供:光年映畫

《左撇子女孩》電影劇照/劇照提供:光年映畫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這樣的覺醒在回到台灣之後,她在十幾年前參加高中同學會,發現班上的同學幾乎都改名了,只有她還是用著一樣的名字。筆畫部首決定陰陽命格,換個名字命也比較順,女生用男生的名字,命就更苦一些,因為擔不起來──鄒時擎的名字比較「陽剛」,母親也曾勸過她改名。

招弟罔市冠上夫姓,成串的欣怡婉柔慧嫻,深藏在名字裡面的性別陷阱,魔鬼的左手就是從這裡長出來的,社會期待一致,戮力糾正不同,更希望所有的女兒們凡事都要溫良恭儉讓。

拍電影是不小心掉進生命裡的,她說得平靜卻異常堅定。創作並不是她用來逃離世界的方式,而是拿來理解世界,並且與之對話的甬道。

談回《左撇子女孩》,鄒時擎特別提到一場怡靜(葉子綺飾)穿梭於暗巷的戲。像是不小心跑到了城市的背面,明明外面就是喧囂的叫賣聲,但在那裡卻只剩下獨自踩過水窪的回聲,在城市不斷變遷的過程,那些處在暗面的內心活動,是所有的女孩都曾走過一遭黑暗,才能心明眼亮地開始尋找自由。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從小時候看媽媽開計程車,她想起在被社會規訓之後,可能會覺得父母丟臉的孩子;在電影裡看怡安沒有念大學,她想起在被階級劃分後,可能會羞於啟齒身分的孩子;許多電影都只拍出衝突,但鄒時擎卻看見在那些衝突的背面,屬於一個人的輾轉。

就像她在找演員的時候,因為從來沒有看過蔡淑臻怎麼詮釋擁有慾望的單親母親,也沒有看過模特兒出身的馬士媛會如何成為角色,鄒時擎想知道的是在成規背後,一個角色、一個演員、一個女人,究竟會是什麼模樣。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即使她的電影沒有給出答案,但電影從來就不為了交付答案。

女演員們,也因而成為最初的、同時是最後的戰場。尤其是在拍性的時候,鄒時擎更理解到當性成為女生們感受自由、追求權力或釋放的方式,便是再次地將自己的身體奪回,由此標誌存在的位置。

在《左撇子女孩》的最後,鄒時擎說她覺得現在的自己比較自由了,可以拍想拍的故事,還有機會重新拾起左手,走進生命的灰色地帶──去寫下那些生活在邊界上的人,以此奪回對生命的慾望,同時還能扶持其他女人的魔鬼的左手。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專訪。/攝影:ioauue

採訪、撰文/黃曦
攝影/ioauue
劇照提供/光年映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6.1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11/01
在拍攝《左撇子女孩》的過程,夏騰宏說,他發現他們是「同類」,擁有同樣的內在個性:「一開始是因為有共同的模特兒朋友,所以曾經見過面。但隨著一起拍戲、越來越認識,我發現我們都是比較中性的人,男生、女生的思維都有。我的內心是比較陰柔的,士媛的個性和想法就比較男孩子氣。」馬士媛在旁聞言,跟著點頭如搗蒜。
Thumbnail
2025/11/01
在拍攝《左撇子女孩》的過程,夏騰宏說,他發現他們是「同類」,擁有同樣的內在個性:「一開始是因為有共同的模特兒朋友,所以曾經見過面。但隨著一起拍戲、越來越認識,我發現我們都是比較中性的人,男生、女生的思維都有。我的內心是比較陰柔的,士媛的個性和想法就比較男孩子氣。」馬士媛在旁聞言,跟著點頭如搗蒜。
Thumbnail
2025/10/29
「女人為什麼要拍電影?我們拍電影不是職業,是生存。」從坂根田鶴子的獨自奮鬥、田中絹代的自我發聲,到高野悅子的社會實踐、槙坪惠子的生活抵抗;再到河瀨直美的生命動能,與熊谷博子的百年穿越——《拍電影的女性們》的女性導演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持續回應那個無法終止的提問:女人如何拍電影?女人如何在體制裡生存?
Thumbnail
2025/10/29
「女人為什麼要拍電影?我們拍電影不是職業,是生存。」從坂根田鶴子的獨自奮鬥、田中絹代的自我發聲,到高野悅子的社會實踐、槙坪惠子的生活抵抗;再到河瀨直美的生命動能,與熊谷博子的百年穿越——《拍電影的女性們》的女性導演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持續回應那個無法終止的提問:女人如何拍電影?女人如何在體制裡生存?
Thumbnail
2025/10/26
一路至今,當代女人興許以吳爾芙的古典訓誡出發,過著雙重生活,創作不輟,只為想像——我們如何擁有一個明亮的陰道,自生中再次復生,回到溫暖的子宮——我們應當擁有自己的房間。我們無意再次標誌命名,又或揭示其中臉孔,更願透過創作者的目光來重現,以繪畫和文字,以一切誠實到接近透明的方式,來復魅,來除魅。
Thumbnail
2025/10/26
一路至今,當代女人興許以吳爾芙的古典訓誡出發,過著雙重生活,創作不輟,只為想像——我們如何擁有一個明亮的陰道,自生中再次復生,回到溫暖的子宮——我們應當擁有自己的房間。我們無意再次標誌命名,又或揭示其中臉孔,更願透過創作者的目光來重現,以繪畫和文字,以一切誠實到接近透明的方式,來復魅,來除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演員:趙今麥、張凌赫、陳鶴一、劉旭威 原作:長公主 / 墨書白 本劇適合 ✅喜歡大女主劇情:女主集結美麗、智慧、霸氣於一身 ✅喜歡權謀劇:大量主線在於爭權奪利 ✅喜歡男強女強歡喜冤家類型:男女主每日鬥嘴,看似對頭但對彼此呵護備至
Thumbnail
演員:趙今麥、張凌赫、陳鶴一、劉旭威 原作:長公主 / 墨書白 本劇適合 ✅喜歡大女主劇情:女主集結美麗、智慧、霸氣於一身 ✅喜歡權謀劇:大量主線在於爭權奪利 ✅喜歡男強女強歡喜冤家類型:男女主每日鬥嘴,看似對頭但對彼此呵護備至
Thumbnail
撰文者:薛惠琪(飾演 女兒劉佳穎) 在這次的《從性憶起》性別教育工作坊的下半場活動裡,我們首次以「沉浸式劇場」作為帶領觀眾親身體驗性別議題的方式。而在第三場社區的戲劇體驗課中,我們更以臺劇《俗女養成記》為整門課的主軸,讓觀眾一同參與劇場的演出。現在,就讓沒有參與到這場戲的女兒佳穎來和大家一起做場戲
Thumbnail
撰文者:薛惠琪(飾演 女兒劉佳穎) 在這次的《從性憶起》性別教育工作坊的下半場活動裡,我們首次以「沉浸式劇場」作為帶領觀眾親身體驗性別議題的方式。而在第三場社區的戲劇體驗課中,我們更以臺劇《俗女養成記》為整門課的主軸,讓觀眾一同參與劇場的演出。現在,就讓沒有參與到這場戲的女兒佳穎來和大家一起做場戲
Thumbnail
漫畫《齊木楠雄的災難》有一段發人深省的情節:與齊木楠雄同校的少女照橋心美,表面上是身心都美到發光的完美校花,然而擁有超能力的齊木透過讀心術,知道她的心靈經常充滿對世界的輕蔑,只不過為了維持形象,從未表露出來。
Thumbnail
漫畫《齊木楠雄的災難》有一段發人深省的情節:與齊木楠雄同校的少女照橋心美,表面上是身心都美到發光的完美校花,然而擁有超能力的齊木透過讀心術,知道她的心靈經常充滿對世界的輕蔑,只不過為了維持形象,從未表露出來。
Thumbnail
户川纯好像开了个残酷的玩笑,5月19日晚她的首场中国演出另有一层更深刻的含义:教人必须直视时间把少女变老妪的魔法。
Thumbnail
户川纯好像开了个残酷的玩笑,5月19日晚她的首场中国演出另有一层更深刻的含义:教人必须直视时间把少女变老妪的魔法。
Thumbnail
事實證明周雨彤挑劇本的眼光依舊挺好的,這次的角色以殘疾人作為出發點,融合前一部《愛情而已》事業心強獨立女性的設定,和從《去有風的地方》無縫接軌到本劇的李現上演一場探討生死別離、探討男女關係該如何在愛情與事業之間找到平衡的愛情劇。
Thumbnail
事實證明周雨彤挑劇本的眼光依舊挺好的,這次的角色以殘疾人作為出發點,融合前一部《愛情而已》事業心強獨立女性的設定,和從《去有風的地方》無縫接軌到本劇的李現上演一場探討生死別離、探討男女關係該如何在愛情與事業之間找到平衡的愛情劇。
Thumbnail
書名:初戀暗號 作者:陌言川 閱讀管道:晉江 發文日:2024年3月(舊文重發) 文案: 18歲那年,余馳在劇組勤工儉學,跟當紅小花盛釐搞在一起。兩個月後,戲拍完了,盛釐拍拍他的臉,笑著說:「我給你介紹個經紀人吧,你這張臉一定能大紅。」 余馳想了想,聽話地點頭:「好。」 豈料
Thumbnail
書名:初戀暗號 作者:陌言川 閱讀管道:晉江 發文日:2024年3月(舊文重發) 文案: 18歲那年,余馳在劇組勤工儉學,跟當紅小花盛釐搞在一起。兩個月後,戲拍完了,盛釐拍拍他的臉,笑著說:「我給你介紹個經紀人吧,你這張臉一定能大紅。」 余馳想了想,聽話地點頭:「好。」 豈料
Thumbnail
《台北女子圖鑑》雖然評價蠻兩極的,但我覺得有許多可以深思的橋段。劇情大綱是一位台南永康的女生來台北打拚的故事,心得文會依照想聊的集數撰寫,可以直接挑選想閱讀的段落,會提及些微劇情,也會加上我主觀的想法,大家就保持開放的態度看看吧!
Thumbnail
《台北女子圖鑑》雖然評價蠻兩極的,但我覺得有許多可以深思的橋段。劇情大綱是一位台南永康的女生來台北打拚的故事,心得文會依照想聊的集數撰寫,可以直接挑選想閱讀的段落,會提及些微劇情,也會加上我主觀的想法,大家就保持開放的態度看看吧!
Thumbnail
💞2024臺灣戲曲藝術節主題:非常愛,是非常◆愛還是非◆常愛呢? 🌿「沒有亙古不變的愛,報答恩情也是一種愛」 聊齋啊聊齋~☝️且說:妖比人更有情,人可惡呢?還是妖可憎? 來賓介紹👏👏👏 -- 演員:吳代真 aka. 人美心也美的女主角 -- 執行製作:鄭漪珮
Thumbnail
💞2024臺灣戲曲藝術節主題:非常愛,是非常◆愛還是非◆常愛呢? 🌿「沒有亙古不變的愛,報答恩情也是一種愛」 聊齋啊聊齋~☝️且說:妖比人更有情,人可惡呢?還是妖可憎? 來賓介紹👏👏👏 -- 演員:吳代真 aka. 人美心也美的女主角 -- 執行製作:鄭漪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