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11.04
**AI永動機與市場熱點總結*
*美股方面,道瓊下跌226點,但科技權值股表現亮眼,尤其輝達與亞馬遜。*亞馬遜創歷史新高,市場焦點在OpenAI引發的AI永動機連鎖效應。
*微軟與澳洲資料中心商IREN簽97億美元合約,建立AI運算基礎設施;
IREN又向戴爾採購58億美元GPU,形成軟硬體一體的AI循環。
**OpenAI多雲生態擴張
*OpenAI獲得亞馬遜7年380億美元長約,亞馬遜將提供輝達GPU算力,成為其第四大雲端供應商。
*OpenAI從單一依賴微軟轉向多雲分散布局,目前與微軟(2500億美元雲支出)、甲骨文(3000億美元資料中心合作)、Google Cloud與CoreWeave(共簽224億AI契約)都有合作,總投資已達1.4兆美元,掀起史上最大科技資本支出浪潮。
**資本支出與風險
*Meta砸錢建AI資料中心,2025資本支出達720億美元,但效率偏低;甲骨文股價創新高但債券價格未隨行。
*高盛指出,股市報酬明顯優於債市,但風險集中於少數科技巨頭。AI投資高度舉債化,提升整體槓桿與風險。
**AI驅動的三大趨勢
*第一,入口之爭:AI搜尋與對話式互動正逐步取代傳統搜尋,改變資訊傳播與廣告決策體系。
第二,電力需求:AI發展帶來巨大能源需求,推動低耗能硬體、核能與電網投資。
第三,AGI挑戰:從資料輔助轉向真正通用人工智慧,特斯拉被期待引領此領域。
*副作用與就業衝擊。AI導致白領職位重組,亞馬遜裁員1.4萬人,其中印度白領受創最重。AI取代客服、行銷、人資等職位,使得全球化外包優勢消退,本土化生產再受重視。未來觀察焦點將轉向信貸擴張與資本支出效率。
**政策與地緣變數
*川普在CBS訪談中轉趨強硬,明言不允許Blackwell晶片外流中國,強調美國需維持10年技術領先。
*原本市場期待降規晶片出口放寬,如今再度封鎖,科技派與MAGA派矛盾升溫。此舉加劇AI競爭壓力,但同時也凸顯美國對AI主導權的戰略堅持。
*美對中東(如阿聯)開放先進GPU,但嚴防外流中國,中東成AI新戰場。
*中國軟體體感進步快,美國需鞏固硬體優勢與供應鏈封鎖。
**中美AI競爭格局與路徑差異
*中國在AI學術與專利上已具量能,引用占比約22.6%、專利約70%,差距對美歐縮小。
*晶片仍是中國瓶頸;若算力等同,中文體驗面與美系模型差距未必大。
*美國走 高風險高報酬 創投/資本市場循環,先金融化再搶算力與敘事。
*中國走 基建公共化 路徑,政府資源推動在鋼鐵、能源、製造、醫療等即時落地。
**IEEPA與關稅風險(最高法院變數)
*最高法院審理IEEPA動用是否合憲,若違憲恐需退還以此法徵得之對等關稅。
*累積關稅收入約1,590億美元,其中IEEPA對等關稅約516億、芬太尼相關IEEPA約366億,合計近千億有退還的風險。
*關稅不確定性拉長企業投資決策與消費支出,若改以他法重課仍將擾動供應鏈與價格。
**川普內政優先與選舉盤算
*過去9個月對外:擴大關稅、吸引外資回流、推製造/造船/半導體、推農產品協議,對市場有支撐敘事。
*對內壓力:抗議事件大增,社會張力上升;需確保成果延續至期中選舉。
*年輕選民結構變化:賓州18–24歲登記共和黨比例上升,年輕族群右移成為關鍵票源。
**通膨與利率政策取向
*選民痛點在通膨而非純經濟增速;壓低能源/糧價、鬆管制以壓油價成為政策抓手。
*貝森特主張以民眾體感 導向降息,因高利率重創房市與中低收入戶;但過度寬鬆恐加劇AI投資過熱與資產分化。
**投資含義(風險與機會)
*機會:中國即時落地 與美國 資本拉動 兩路徑並進,AI採用率全球擴散,能源/電網/核能、資料中心基建、模型應用場景持續受益。
*風險:美中技術封鎖升級、IEEPA合憲性裁決帶來關稅退還與再課不確定、通膨/油價與房市壓力、社會抗議與政治變數。
*配置啟示:關注電力與電網、低功耗算力供應鏈、多雲資料中心受惠標的;同時留意政策與法規節點(IEEPA裁決、對中出口規範)對估值的再定價效應。
**2028潛在候選人與風向
*共和黨:JD 以 勝選機率 ~28%、提名機率 ~55% 暫居領先。
*民主黨:加州州長紐森約23%勝算,聲量走升,積極塑造 更強硬、更接地氣 人設。
**紐森的兩手策略
*結構面:推加州提案第50號(暫停獨立劃區委員會、重劃選區),若通過,民主黨眾院席次可望+5,黨內地位強化、利多2026期中選舉。
*傳播面:在社群平台上以 川普化 進行溝通—嘲諷梗圖、親民語氣,拉攏年輕選民、對沖 菁英/軟弱 標籤。
**川普節奏與內政班底
*行程高強度(亞洲行→返美節慶互動),短期恐回收心力於內政。
*內閣核心多男性、出訪密集,健康與續航力成變數 。
**美股盤勢重點
*科技股(AMZN、PLTR)續扛多頭,右側趨勢明顯。
*近一週單日漲跌已吃掉全年波動的大半,接近1987年以來極端水位之一。
*結構輪動:羅素2000整理3年後創高;可能走「大盤高乖離降溫+小型股補漲」的溫和輪動,以盤代跌。
**投資者的策略抉擇
*守紀律:價值派維持左側/折價進場邏輯,耐心等點。
*兩手策略:既有部位續抱,新增資金採順勢/動能;或被動指數定投,降低時點風險。
*接受有時最好的動作是不動作:在高波動期,行動前先確認你屬於哪一派(價值/動能/被動)。
**後續觀察清單
*政治面:紐森選區重劃進度與法律挑戰;共和黨內提名賽的民調拐點。
*市場面:小型股延續性、右側趨勢的乖離修復方式(時間vs.空間)。
*景氣面:歐亞/台灣PMI分歧;AI外溢至傳產(電力、電網、重電、製造)的落地速度與資本開支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