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感 是平凡與精彩之間的分水嶺

最近大家有沒有在做什麼有趣的事情或是看到什麼東西覺得有趣呢?
就我最近來說,我自己最近在做的有趣的事情就是拍照片還有影片+剪片。
同如我好幾篇文章前分享的,因為我覺得我兒子很可愛所以我創了一個 IG 帳號記錄他的日常。好啦,回來今天的主題。
在這些有趣的時間裡面,其中我想要分享一個共同點,就是聚焦主題,堆疊層次。
什麼是「看到層次」?
比如說拍照的主角或主題最好是要有一個重點,人物風景還是物品。
加上有的時候會需要模糊的畫面來凸顯主題,大概就跟簡報裡面的概念很像,重點用相對與眾不同的凸顯色,剩下的資訊或描述就用較淡較小的風格表示。
在剪片裡面也有相同的道理,一樣的畫面可以加一些濾鏡、運鏡或是轉場,來提升耐看程度。
看到的層次,比較像是被感覺到,包含區分主次、還有感受到深度變化。
會說看到呢,就是因為在商業的世界裡面有三個狀態。
被看到、被記住、被買單,被看到是這階段裡面很重要的第一步。
給你我的 TIPS
然後說到層次我想分享一個單字:TIPS ( 訣竅 )
T = Time(時間)
I = Impact(影響力)
P = Power(力量)
S = Speed(速度)
回到我當兵時期在上課或聽演講的時候,我一直很想要練練自己的手寫字體。
發現練硬筆字就是需要掌握以上的 TIPS:練習的時間、執筆的力道、寫筆畫的速度,以及看起來怎麼樣的影響。
所以我覺得所謂的影響力也是其中帶有這些因素,可以把他們想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個概念。
有趣,對我來說,拆解就是帶有這些元素。
在 TIPS 裡面最容易被忽略掉的是 Speed 速度。
就跟我總知道,我會怎麼樣,在什麼時間以內,做到什麼樣的事。
可是進行事情總不會有一定的節奏跟步調。
Speed 就是偶爾快偶爾慢然後把事情做完,最不健康的 Speed ,就像是在期末考的前幾天,才在加強瘋狂練習要準備考試的那些科目。
TIPS 其它例子
學英文口說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覺得一個人說話有趣,除了他的語調跟說話內容外,在聽那種訪談或是演講還有一種很細微的關鍵,沉默,沉默一下然後說話,這種速度感保持著說話的力道。
如果有人說「我覺得我做的事情很無聊」,我覺得是缺乏 I 這個影響元素。
因為沒有太清楚的考慮過帶給自己未來的影響是什麼,才間接的導致做這事情的 P 不一定都是全力以赴。
找不到其實也沒關係,因為人就是該韌性的時候就要任性。
道理我都懂,我也直知道你說的是事實,但我就想要按我自己的方式做。
我想,希望大家可以多分享,採取的行動或事自己覺得有趣或是認為有趣的事情是什麼 ?
這篇文章要帶給大家的,就是能夠參考我的 TIPS 的概念,去調整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然後看怎麼帶入這些元素。
舉個例,比如要學習一項新技能,那就是:
- 先找到一個自己覺得有趣的事情 ( 要確定好為什麼有趣捏 )
- 想說這個時間的 Deadline - 打算要花多少的時間學到會用
- 預想這個東西對我的影響,我中途可以設計什麼回饋 - 要自己拿這個技能影響自己生活什麼
- 依據自己的專注程度是選擇當下的投入力道 - 有打算花費多少的力氣
- 開始不斷的練習 - 練習的頻率從瘋狂練習到偶爾練習,再到少量練習,再到瘋狂練習之類的。 主要就是讓練習的頻率,一定要稀鬆跟密集穿插。
如果有少任何一項就可以思考說那要怎麼獲得或評估。
期待大家可以分享更多自己對於自己人生的 TIPS 給我。
習慣練習,練習習慣。
Just share to you 我是 Joker,咱們下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