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中南部的一個小鎮上,有個男孩叫 阿翔。
他家在糖廠後面的一排老平房裡,牆壁斑駁,屋頂有時還會漏雨。爸爸是臨時工,媽媽在早餐店打工。家裡的錢不多,但媽媽總笑著說:
「窮沒關係,只要心不窮。」
阿翔從小最喜歡風。放學後,他常跑到稻田邊,用塑膠袋和竹枝做風箏。那風箏飛不起來,他就一遍又一遍修剪、綁線。
直到有一天,一隻自己做的小藍風箏終於在天空中拉起線,他高興得跳起來,大喊:「我成功了!」
只是,那份快樂沒持續太久。
🌧 一、學校裡的陰影
阿翔的衣服常是舊的、鞋子破了底。班上有幾個孩子總取笑他:「嘿!破鞋仔!」
有一次,他上台報告,因為口音重、講話結巴,台下的同學笑成一片。 阿翔臉漲得通紅,只能低頭不語。
放學後,他在校門口撿起被丟到泥水裡的筆記本。那是他每天抄英文單字的本子,頁面早已糊成一團。
那天晚上,媽媽擦著他衣服上的泥說:「別理他們,他們笑,是因為他們沒看到你努力。」
阿翔點點頭,沒說話,只是更用力地握著鉛筆。
🪁 二、老書店與老人
有一天放學,他為了躲雨跑進一間破舊的書店。那書店幾乎沒人光顧,灰塵厚厚的。
老闆是一位白髮爺爺,戴著厚眼鏡,笑起來很溫柔。
「小子,怎麼濕成這樣?」
「外面下雨……」阿翔小聲回答。
他環顧四周,發現角落堆著一堆舊課本與工具書。
老闆笑笑說:「這些書沒人要,你要的話,拿去看吧。」
從那天起,阿翔每天都來。
他在那裡讀完了《科學小百科》、《飛機原理》、《風的故事》…… 他開始懂得風向、氣壓、空氣浮力。 那年暑假,他用竹條、報紙、還有媽媽丟掉的塑膠傘骨,做出一隻「能滑翔的風箏」。
老闆看著他在巷口試飛,笑著說:「孩子,書會給人翅膀。」
🌤 三、再遇霸凌
開學後,班上舉辦「科技小發明比賽」。阿翔報名參加,他把那隻滑翔風箏帶去。
同學們嘲笑他:「那什麼垃圾?紙飛機也比那強!」
比賽那天,其他同學的作品都有閃亮亮的零件、彩燈、遙控器。
輪到阿翔時,大家竊笑。 但當他跑到操場,迎著風放起風箏時——那隻手作風箏竟飛得又高又穩,在藍天下劃出一道長長的弧線。
全場安靜。
評審老師驚訝地問:「這是你自己做的?」 「是的,我研究風壓跟角度。」阿翔認真地回答。
最後,他得了第一名。
但幾個同學不服氣,偷偷把風箏踩壞。 當阿翔找到被扯斷的殘骸時,眼淚終於掉下來。
他沒告訴老師,也沒哭給媽媽看。那晚,他只是在筆記本上寫了一句話:
「要讓風箏再飛起來,就得學會自己修好它。」
💡 四、自學之路
國中畢業後,家裡沒錢補習。阿翔白天幫忙送報、晚上自己讀書。
他用撿來的舊電腦看教學影片、自學數學和物理。 每當疲倦時,他就抬頭看著那面牆上貼著的目標:「考上台灣科技大學!」
有時,他會去那間老書店,幫老闆整理書。
老闆說:「知識像風,看不見,卻能帶你飛。」
幾年後,阿翔以全縣榜首的成績考上理工科系。全村的人都在談:「那個窮孩子真的考上大學了!」
🧭 五、風的夢想
在台北讀書的日子很辛苦。學費貴、生活費少,他白天上課,晚上在夜市打工。
有次,他因為太累,在攤位後面睡著,醒來時發現自己的作業本被雨淋濕。 他苦笑一下,把紙晾乾,又繼續寫筆記。
畢業那年,他用自己研究的「風能發電小機構」參加國際青年發明展。
那是個用回收材料製作、能將微風轉換為電能的小裝置。 評審問他靈感從哪來。
阿翔笑著說:
「從一隻曾被嘲笑的風箏。」
那一年,他拿下金牌,還被媒體報導:「窮鄉少年用風改變人生」。
🌈 六、歸鄉
多年後,阿翔回到老家。
那間老書店已經關門,門口貼著一張泛黃的紙條:
「孩子,我去找更高的風了。記得讓風繼續飛。——老闆」
阿翔站在原地,風輕輕掠過他的臉。
他抬頭看見天上,一群孩子正放著色彩鮮艷的風箏。
他走過去,幫他們修風箏、講解角度。孩子們笑著叫他「翔老師」。
從那天起,他在鎮上成立了「風的工坊」,免費教孩子做風箏、學科學、學創作。
每當有新風箏飛起來,他就想起自己第一次成功時那種心跳的聲音。
🪁 七、天空不問出身
某年春天,小鎮舉辦風箏節。全台各地的人都來參加。
記者問他:「阿翔老師,您從貧困走到今天,有沒有一句話想對孩子們說?」
阿翔看著滿天的風箏,眼中閃著光:
「天空不問出身,
只要你願意抓緊線, 就能飛得比想像中更高。」
風聲在耳邊呼嘯,像是無數孩子的夢想在對他低語。
那一天,整個小鎮都被五彩的風箏覆蓋, 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就像希望本身。
🌻 故事寓意
這個故事是一首獻給「不被看好的孩子」的詩。
🌾 貧窮不是錯誤,真正的力量是願意改變自己。
💨 被霸凌不是結局,善良與堅持會讓你變得更強。
📚 自學與努力 是最真實的魔法,能讓人從谷底飛向天空。
❤️ 成功不只是榮耀自己,而是回過頭去點亮更多人。
每個被嘲笑的夢,只要你不放手,終有一天會飛得比誰都高。

風箏小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