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曲:一位父親的「未來學習藍圖」
身為一位試圖用科技重塑孩子學習體驗的父親(這個頭銜得自己先戴上),我為兒子建構了一個**「專屬學習系統」。我的目標很宏大:用 AI 打造一個溫和、在地化、且能自動優化錯題庫**的超級家教。
我深知 Gemini 擅長邏輯架構與深度編織,但為了驗證 「AI 協作」 的可行性,我決定啟用另一個強大的助手:Copilot。
Copilot 擁有語音互動的優勢,我想像中的畫面是:兒子躺在沙發上,用帥氣的語音指令召喚他的 AI 老師。多麼未來感!
二、小小樂趣:一場 AI 的無限循環問答
為了實現這個「語音上課」的願景,我先拍了小二國語課本給 Copilot,它也禮貌地回覆:「已收到課文,隨時準備開始。」
高潮來了,我的兒子興奮地發出**「語音學習開關」**指令:
> 兒子:「老師:請輔導我國語第一課!」
> Copilot:「好的,那我們準備開始國語第一課,你準備好了嗎?」
> 兒子(急切): 「老師,我準備好了!」
正當我準備看到 AI 老師開始朗讀課文時,Copilot 傳來了讓全家陷入靜默的「迴圈指令」:
> Copilot:「嗯,好的,你確定你準備好了嗎?」
> 兒子(開始皺眉):「老師,我說我準備好了!」
> Copilot(語氣不變,如機械佛陀般平靜):「好的,你確定你準備好了嗎?」
...這不是上課,這是一場無休止的「準備好了嗎」哲學問答!我真懷疑它是不是在訓練我兒子禪修。
三、當「版權」卡住了「智能」
我花了點時間才意識到這個**「跳針」**背後的真相,這也是 AI 最無奈的地方:
* AI 的無奈: Copilot 確實收到了圖片,但由於版權和內容安全的高度限制,它被**「死規則」卡住了。它不敢直接使用課文內容進行朗讀或輔導,因為這可能會引發侵權風險**。
* 程式碼的誠實: 它的底層邏輯只剩一條路徑:「如果無法執行主要任務,就必須重複詢問確認。」
結果,在現實世界中,一位渴望知識的二年級學童,被一位害怕侵權的 AI 老師,用一句「你準備好了嗎?」徹底擋在了教室門外。這哪是老師,這根本是站在門口、手持版權協議的**「AI 門神」**!
四、真正的樂趣:是調度和邏輯建構
這個小小的「跳針樂趣」,其實為我提供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啟示:
AI 的極限,就是人類的機會。
* AI 的問題: 它被版權的「死規則」卡住,無法變通。
* 我們的解方: 我們需要一種能力,去設計一個**「活框架」**。
* 正確的流程應該是: 讓 Copilot 只負責**「語音識別」和「問答流程控制」。而真正需要朗讀的課文內容**,則應該由我先手動輸入、或由另一個 AI 進行邏輯上的預處理,讓內容避開版權雷區。
AI 的終極樂趣,不在於它有多全能,而在於我們能否像指揮家一樣,調度它們各自的優勢。這才是**「AI SOP 工程師」**思維的起點,也是最深層的樂趣。
五、結語:從 AI 門神到真正的夥伴
最終,我還是將核心輔導任務交給了 Gemini(畢竟它負責溫和與在地化的邏輯編織)。
但這場「跳針」的經驗,是最好的證明:市場真正需要的,不是擁有所有知識的 AI,而是知道如何「調度 AI 陣容」、並用「活框架」繞過「死規則」的 AI SOP 工程師。
謝謝你,親愛的 Copilot 老師,你用一場無盡的「你準備好了嗎」,完美詮釋了 AI 的無奈,也啟發了我未來在 AI 應用上的下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