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 Investigation report - D|🩸法醫血清學
(請善用目錄)
📊summary
重點整理表

1️⃣ 血液在身體裡扮演什麼角色?
—血液是循環於人體內的液體,由心臟的搏動壓力推動,流經:- 動脈(Arteries):將血液送離心臟(記法:A=Away)
- 微血管(Capillaries):單層細胞厚度,讓氧氣與養分可進行擴散交換
- 靜脈(Veins):將血液送回心臟,管壁薄,有瓣膜防止回流
血液的功能

2️⃣ 血液裡有什麼?——組成比例

紅血球佔血液固體成分約 45%,白血球與血小板合計不到 1%。
🔹 凝血形成過程
—血漿提供凝血因子(由肝臟合成) → 血小板釋放凝血相關物質 → 兩者共同形成血塊。
3️⃣ 比較 —血漿與血清有什麼不同?
—兩者在外觀上幾乎相同,主要差別在於「是否含凝血因子」與「製備方式」。

⚠️ 若血漿呈現異常顏色:
- 🟡 深黃色 → 可能為黃疸或肝臟功能異常
- 🩶 乳白色 → 可能為血脂過高(脂血症)
- 🟥 粉紅/紅色 → 可能因溶血或紅血球混入
4️⃣ 我們身上有多少血?流多少會死?

⚠️ 失血反應與死亡臨界點

以 60 公斤成人為例,失血約 1.5~2 公升 通常足以致命。

🎯 案例 — 為什麼這麼少的血,卻會死人?
情境設定
命案現場在狹小的客廳,一名男子倒臥沙發旁。地板上只有手掌大小幾灘血跡與滲入地毯的深色陰影,乍看出血不多,卻被法醫判定為「大量失血死亡」。
推估步驟
❶ 經測量血跡面積與滲入地毯的厚度,換算總出血量約 1.8 公升。
❷ 依 60 公斤成人體重計算,這已接近總血量 40% ,足以進入不可逆性休克。
❸ 由於受害人長時間倒臥,血液持續外滲而未被發現,導致血壓驟降、心臟無法維持循環。
👉 此案例顯示
致命失血不一定需要「滿地鮮血」的畫面。只要失去體內血液約四成,即使外觀出血量不大,也足以導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