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辨識受害者效果(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為什麼一張臉比一百個統計數字更能打動人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什麼是「可辨識受害者效果」?


可辨識受害者效果(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是一種心理偏誤,指的是:


人們更願意幫助一位具體、可辨識的受害者,而非一群抽象的、無名的受害者。

我們的大腦對具象的故事更有情感連結,而對冷冰冰的數據則較容易麻木。


🧠 心理學背景與經濟實驗


研究顯示: 當人們看到「一個名叫阿明的六歲非洲男孩正在飢餓中求生」時,比起看到「有五百萬人正面臨飢荒」更可能產生同情與捐款行為。


行為經濟學家 Daniel Kahneman 和 Paul Slovic 指出:


人類的情感反應不是線性增加的,當受害者變多時,我們反而逐漸麻木(又稱「心理麻木效應」)。



🔍 生活中的例子

👶 救助個人故事比統計數據更能感動人:


慈善機構常用個別孩童的照片與姓名來募集善款,而非抽象地說「千萬人需要幫助」。


📺 新聞報導中「悲傷臉孔」比「數據分析」更引起關注:


一場天災若只說死亡人數,人們可能無感;但若聚焦於一個母親失去孩子的故事,就更容易感動觀眾。


📢 社會議題行銷常用具名個案:


倡導動保、反家暴、弱勢關懷時,會選擇一個具體案例呈現,以激發同理與行動。



📉 可辨識受害者效果的兩面性

✅ 優點:

  • 更能喚起人們的 情感與行動力
  • 幫助募資、倡議與公共參與。

⚠️ 缺點:

  • 容易忽視規模更大、但「無臉無名」的重大問題。
  • 有時捐助會不理性地集中於個別案例,而非系統性改善。

我們可以怎麼做?

  1. 善用故事引導行動,但不忘背後結構性問題
    看見個案時,問自己:「這是否反映了更大規模的問題?」
  2. 平衡感性與理性
    被感動時,試著也關注背後的統計與整體解決方案。
  3. 用故事引起關注,再導向系統性改變
    把個案作為入口,引導群眾進一步了解根本原因與解法。

📌 結語:一張臉,可以改變世界;一千萬張臉,卻可能被忽視

人類是有血有淚的動物,我們對一個人的痛苦特別有反應,這是「同理心」的美好,也是一種偏誤。

善用「可辨識受害者效果」可以啟動善意,


但若能進一步擴展同理,讓我們不只關心一個人,而是整個群體, 那才是同理心與理性結合的真正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wn心理
6會員
86內容數
Shawn心理的其他內容
2025/05/21
💡 什麼是「當下偏誤」? 當下偏誤(Present Bias)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指的是: 人們傾向高估「眼前利益」的價值,低估「未來收益」的重要性。 簡單來說,就是: 「我知道晚點做比較好,但現在做比較爽。」 這種偏誤會讓我們更傾向於立即滿足,而非長期規劃,導致拖延、後悔、以
2025/05/21
💡 什麼是「當下偏誤」? 當下偏誤(Present Bias)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指的是: 人們傾向高估「眼前利益」的價值,低估「未來收益」的重要性。 簡單來說,就是: 「我知道晚點做比較好,但現在做比較爽。」 這種偏誤會讓我們更傾向於立即滿足,而非長期規劃,導致拖延、後悔、以
2025/05/21
💡 什麼是敵對媒體效果? 敵對媒體效果(Hostile Media Effect)是一種心理偏誤,指的是: 當人們對某個議題有強烈立場時,即使是中立報導,也會被解讀為「偏向對立方」。 簡單來說,就是: 👉 不論媒體如何報導,只要和我們立場不同,就會被認為「有偏見」、「黑我方」、「
2025/05/21
💡 什麼是敵對媒體效果? 敵對媒體效果(Hostile Media Effect)是一種心理偏誤,指的是: 當人們對某個議題有強烈立場時,即使是中立報導,也會被解讀為「偏向對立方」。 簡單來說,就是: 👉 不論媒體如何報導,只要和我們立場不同,就會被認為「有偏見」、「黑我方」、「
2025/05/20
💡 什麼是後見之明偏誤? 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也常被稱為「事後諸葛」、「早知道效應」,是指人們在事件發生後,會高估自己在事前對結果的預測能力。 換句話說,我們很容易在事後產生一種錯覺: 「這不早就知道會這樣了嗎?」 但實際上,當初並沒有這麼明確的預測或
2025/05/20
💡 什麼是後見之明偏誤? 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也常被稱為「事後諸葛」、「早知道效應」,是指人們在事件發生後,會高估自己在事前對結果的預測能力。 換句話說,我們很容易在事後產生一種錯覺: 「這不早就知道會這樣了嗎?」 但實際上,當初並沒有這麼明確的預測或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瞭解情緒勒索與心理遊戲,並探討其在人際關係中的角色轉換和負向情緒。掌握TA溝通分析的重要性,並探索情緒勒索及心理遊戲的相似之處和差異。
Thumbnail
瞭解情緒勒索與心理遊戲,並探討其在人際關係中的角色轉換和負向情緒。掌握TA溝通分析的重要性,並探索情緒勒索及心理遊戲的相似之處和差異。
Thumbnail
人的個性有多樣的面貌,社會常有刻板印象,需要接觸後才能更加了解未知的一面。本文探討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特質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人的個性有多樣的面貌,社會常有刻板印象,需要接觸後才能更加了解未知的一面。本文探討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特質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科學證實,臉部會「無意識」顯露內心真正的想法!
Thumbnail
★科學證實,臉部會「無意識」顯露內心真正的想法!
Thumbnail
社會認同是一個強大的心理學武器,影響著我們在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瞭解這一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作出決定,並在推動政策或產品時找到早期使用者,引領風向。社會認同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我們應該慎選我們所處的社交環境,以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和成功。
Thumbnail
社會認同是一個強大的心理學武器,影響著我們在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瞭解這一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作出決定,並在推動政策或產品時找到早期使用者,引領風向。社會認同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我們應該慎選我們所處的社交環境,以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和成功。
Thumbnail
本文整理自作者於Podcast節目「奎斯說故事」第2季第5集之內容。 冒牌者效應會把自己的良好成就歸因於運氣,認為自己是個德不配位、騙子,就算真的有很客觀的事實證明,還是會不斷貶低自己,擔心自己被發現或看穿,因此就會經常時刻處於一個高壓的狀態。
Thumbnail
本文整理自作者於Podcast節目「奎斯說故事」第2季第5集之內容。 冒牌者效應會把自己的良好成就歸因於運氣,認為自己是個德不配位、騙子,就算真的有很客觀的事實證明,還是會不斷貶低自己,擔心自己被發現或看穿,因此就會經常時刻處於一個高壓的狀態。
Thumbnail
行為暗示是一種強大的心理學工具,它可以影響我們的思考、感覺和行為。瞭解行為暗示的工作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並使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行為暗示是一種強大的心理學工具,它可以影響我們的思考、感覺和行為。瞭解行為暗示的工作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並使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