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安或隔離」:阿拉伯征服後形成的新都市與伊比利半島的同化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阿拉伯帝國在高速擴張的時候,傾向在征服地區的省會/首都附近,另蓋一個新的城市,起初是行營或衛所(很多是沿用羅馬原本的堡壘),而後發展成一個新的都會區。阿拉伯人則不與當地人混居,反倒採一種隔離的策略,唯一採取不採取這策略的地方,則是其在伊比利半島的統治。

以另蓋新城,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今天的埃及開羅。

在阿拉伯大爆發之前的埃及首都乃孟菲斯,其離開羅很近(但其實有小段距離),孟菲斯在尼羅河西岸。羅馬帝國時期,羅馬軍隊本來在孟菲斯附近的尼羅河東岸另建了一個有名的堡壘---Babylon Fortress(巴比倫要塞),這地點在法老時期就算有名,因為許多叛亂常發生在這附近,是戰略要地。東羅馬也長期將軍隊駐紮於此,並在東羅馬對抗阿拉伯征服時,是少數支撐最久的據點。不過在羅馬統治下,當時埃及最發達的城市,則是距離開羅有200公里遠的亞歷山卓城。


阿拉伯征服埃及後,便在巴比倫要塞該址附近蓋了新城,也就是福斯塔特(Fustat),意思大概是「帳之都城(Metropolis of Tents)」,之後成為伊斯蘭征服者的都城。後來埃及的省會/首都,雖然位址有改來改去(阿拔斯朝時有往北移,後來開羅建城則又移了一點點),但都圍繞在Fustat附近。

征服埃及的Amr ibn al-As就以福斯塔特為中心,開始統治埃及,採取的是比較間接統治的方法,與以基督徒為主的科普特人合作,對於當時埃及繁榮的商業區跟住宅區,就抽些簡明的稅,也不強迫大家信伊斯蘭教。

除了埃及之外,阿拉伯帝國征服都有類似的模式:在首都跟省會附近另蓋新城,不強迫改信,抽些稅,這模式跟早先的羅馬、後來的十字軍、更晚近的歐洲殖民模式都有些不同,這種「相安但隔離」的情況,對於阿拉伯帝國的中央集權化有很大的阻力,之於地方總督卻是長治久安之道。

伊斯蘭的伊比利半島


不過上述的過程也有例外是阿拉伯帝國在歐洲,尤其是伊比利半島的發展,即所謂的安達盧斯。因為原先已經統治伊比利半島的西哥德人沒辦法收稅,阿拉伯人來了,只能住到當地去,所以並沒有形成「隔離」。

再加上西哥德的地方菁英也很願意改宗並與阿拉伯征服者合作,所以伊斯蘭征服者跟當時「歐洲」地方菁英反而有密切交流,文化上、技術上、基因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Muladí(即Muwallads,地方改宗宗者,或字義上為被抬升為阿拉伯者)相關的研究,包過Roger Collins寫的經典作品,The Arab Conquest of Spain, 710–797,特別是頁204,還有Banu Qasi的研究,比如Routledge Handbook of Muslim Iberia的相關章節,都非常有意思,特別是第九章。


伊斯蘭化不等價阿拉伯化

Routledge Handbook of Muslim Iberia的第九章,Jessica A. Coope 在〈Arabs, Berbers, and Local Converts〉一文中指出,「穆斯林西班牙」並非一個統一的伊斯蘭共同體,而是一個被族群與出身分化的社會。

自 711 年穆斯林征服伊比利半島以來,安達盧斯的穆斯林主要分為三大群體:掌權的 Arabs(阿拉伯人)、作為征服主力卻地位較低的 Berbers(柏柏人)、以及大量由本地基督徒改宗而成的 Muwallads(地方改宗者)。這三者雖然在宗教上同屬伊斯蘭社群,卻在社會地位、政治權力與文化認同上形成明顯分層。阿拉伯人控制 Umayyad 王朝與科爾多瓦宮廷,柏柏人多為邊境軍事力量,而 muwallads 雖人數漸增,卻經常被視為社會邊緣人,甚至成為叛亂主體。

在 Umayyad 統治下,阿拉伯菁英以血統、語言與婚姻策略來維繫身分。Coope 認為「阿拉伯性(Arabness)」不僅是血緣標籤,更是一種社會與文化地位。阿拉伯部族的菁英男性可娶非阿拉伯或基督徒妻子,子女仍被視為阿拉伯人,形成父系決定的身分體系。即使非阿拉伯人,只要成為 Umayyad 家族的 mawālī(可譯作客屬),亦可被納入上層社會。文中便以法學家 Ibn Ḥazm 的家譜著作反映了這種父系中心與族內婚(endogamy)觀念。然而,這種阿拉伯以血統與榮譽為主的觀念,與伊斯蘭教法(sharīʿa)所強調的「信徒平等」形成矛盾,使宗教上的平等理念與社會階層現實產生張力。

至於柏柏人在早期征服中扮演關鍵角色,卻未能在政治體系中獲得對等地位。他們的反抗時常以地方叛亂的形式出現。Coope 以 Banū Dhī’l-Nūn 家族為例,顯示柏柏貴族一方面採用阿拉伯名字、與安達盧斯的阿拉伯菁英結盟以獲取利益;另一方面又維持實質的地方武力自治。這些柏柏勢力在北部與邊疆地區形成半獨立的權力中心,顯示當時的安達盧斯其實是一個 鬆散的聯邦體系,中央王權需透過軍事與婚姻聯盟來維持統一。

在西哥德改宗者Muwallads 之中,最著名的叛亂者是 ʿUmar ibn Ḥafṣūn。他以南方山城 Bobastro為據點,長期對抗 Umayyad 政權,甚至又改信基督教,象徵性地連結西哥德貴族傳統。他的運動結合 muwallads、Berbers 與部分基督徒貴族,被視為挑戰阿拉伯支配的社會革命。

於是Coope 指出,這種「聯合基督徒的改宗者的起義」,其思想可能受到北非伊斯蘭 Kharijite(哈瓦利吉派 平等主義的啟發。相比之下,北方的 Banū Qasī 家族則透過與巴斯克(Basque) Iñiga 貴族通婚維持地方勢力,模糊了基督徒與穆斯林的界線。這些例子反映出,在邊境地區,「宗教」往往屈從於家族與權力的考量。

Coope這篇文章最後指出,至 11 世紀 Umayyad 王朝崩潰後,族群分界逐漸淡化,阿拉伯語與伊斯蘭文化成為統一菁英的共同語言與身份標誌。Arab、Berber、Muwallad 之間的差異逐步被文化融合取代。然而在早期的三個世紀裡,族群身份卻決定了權力結構與社會流動的可能性。她總結道,所謂的「穆斯林西班牙」其實是一場漫長的融合過程——從征服者間的族群對立,到最終形成共享語言與宗教的安達盧斯文明,體現出伊斯蘭化與阿拉伯化(本身可能互斥)的複雜與張力。

復國運動的「驅逐韃擄」

不過,伊比利半島反而是在「十字軍運動」中,特別排外的那個。伊比利的十字軍精神,大量針對膚色、文化、信仰,除了特別嚴格與排外,復國運動屢見對猶太人跟穆斯林的大屠殺,並徹底要求改宗基督教。

隨著地理大發現,葡、西更便把這種精神一路帶到西非、東非並隨著哥倫比大交換帶到美洲去。不過最近許多考古挖出來,所謂的「摩爾人」基因上其實是阿拉伯人、柏柏人跟伊比利人的混種。

不過無論伊比利的復國運動,如何透過「基督教」跟「排外」想清除這種「混合」,但伊比利的經濟體仍然可以見到伊斯蘭的影子:地理大發現是隨著柏柏人帝國的商業網路擴散出去,而利用奴隸來興建熱帶種植園,包括種甘蔗,則是阿拉伯帝國帶到伊比利半島去的,也就是歐洲人用著伊斯蘭的經濟制度,以十字軍的精神帶到了全世界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佛學記:鄭紹鈺的寫作空間
1.4K會員
55內容數
鄭紹鈺,臺大外文系,臺大經研所,哈佛大學經濟系博士班。這裡是我的寫作空間。
2025/11/06
「鴉片戰爭」在現代中國的世界觀佔了最核心的位置。 比方說,在2018年「連習會」時,習大大便直接向當時國民黨主席連戰提到了鴉片戰爭,提到了中國百年復興的大是大非,便是要終結這羞辱的世紀,又或是習近平愛講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正
Thumbnail
2025/11/06
「鴉片戰爭」在現代中國的世界觀佔了最核心的位置。 比方說,在2018年「連習會」時,習大大便直接向當時國民黨主席連戰提到了鴉片戰爭,提到了中國百年復興的大是大非,便是要終結這羞辱的世紀,又或是習近平愛講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正
Thumbnail
2025/11/05
當我們回頭審視「英國工業革命」這個現代經濟史上最具象徵性的事件時,往往會不自覺地被「革命」二字所誤導——彷彿那是一場突如其來、劇烈翻轉世界生產方式的鉅變。 然而,從統計數字來說,究竟是不是如此呢?目前經濟史界最經典的作品,也是最早計算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經濟統計的,當屬Nicholas Cr
Thumbnail
2025/11/05
當我們回頭審視「英國工業革命」這個現代經濟史上最具象徵性的事件時,往往會不自覺地被「革命」二字所誤導——彷彿那是一場突如其來、劇烈翻轉世界生產方式的鉅變。 然而,從統計數字來說,究竟是不是如此呢?目前經濟史界最經典的作品,也是最早計算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經濟統計的,當屬Nicholas Cr
Thumbnail
2025/11/02
皮凱提的《21 世紀資本論》是二十一世紀以來最具影響力的政治經濟學著作之一。 他的主要論點在於指出,不平等在二戰之後曾一度下降,但近年來卻再度惡化。過去,社會學界與馬列政治經濟學向來關注不平等議題,但皮凱提與全球學者合作建立了「全球不平等資料庫」,重新將「資本累積與不平等的關係」帶回主流經濟學。他
Thumbnail
2025/11/02
皮凱提的《21 世紀資本論》是二十一世紀以來最具影響力的政治經濟學著作之一。 他的主要論點在於指出,不平等在二戰之後曾一度下降,但近年來卻再度惡化。過去,社會學界與馬列政治經濟學向來關注不平等議題,但皮凱提與全球學者合作建立了「全球不平等資料庫」,重新將「資本累積與不平等的關係」帶回主流經濟學。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帶您探索中東旅遊的獨特之處,深入瞭解伊斯蘭教的信仰、歷史發展,以及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這三大聖城的意義。文章也將介紹阿布達比、杜拜、沙迦的標誌性清真寺,幫助您更深刻地體驗中東的文化與宗教氛圍。
Thumbnail
本文帶您探索中東旅遊的獨特之處,深入瞭解伊斯蘭教的信仰、歷史發展,以及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這三大聖城的意義。文章也將介紹阿布達比、杜拜、沙迦的標誌性清真寺,幫助您更深刻地體驗中東的文化與宗教氛圍。
Thumbnail
經歷9月9日的以色列襲擊,卡塔爾在15日召開「阿拉伯-伊斯蘭特別峰會」(Arab–Islamic extraordinary summit),後續發展則相當耐人尋味:既有各方共演的行禮如儀,也有暗渡陳倉的出其不意。
Thumbnail
經歷9月9日的以色列襲擊,卡塔爾在15日召開「阿拉伯-伊斯蘭特別峰會」(Arab–Islamic extraordinary summit),後續發展則相當耐人尋味:既有各方共演的行禮如儀,也有暗渡陳倉的出其不意。
Thumbnail
阿拉伯學者不僅專注於蒐集文獻與翻譯,也會對內容進行校訂、改良和考證。這些研究成果融合印度、希臘、埃及等文明的知識,讓阿拉伯學者繪製出當時最精密的世界地圖,這可能對後來哥倫布、麥哲倫的航海探索提供重要參考。
Thumbnail
阿拉伯學者不僅專注於蒐集文獻與翻譯,也會對內容進行校訂、改良和考證。這些研究成果融合印度、希臘、埃及等文明的知識,讓阿拉伯學者繪製出當時最精密的世界地圖,這可能對後來哥倫布、麥哲倫的航海探索提供重要參考。
Thumbnail
我們離開亞斯文水壩後,便直接前往菲萊碼頭登船。 河上來來往往的遊艇,全是要駛向同一個方向─尼羅河上的小島:菲萊島。 這裡,是古埃及宗教最晚期的聖地之一,供奉著愛神伊西斯(Isis)與她的丈夫歐西里斯(Osiris)。整座神殿以石雕、浮雕與象形文字記錄著神話,是古文明信仰的珍貴遺跡。 我坐在小船
Thumbnail
我們離開亞斯文水壩後,便直接前往菲萊碼頭登船。 河上來來往往的遊艇,全是要駛向同一個方向─尼羅河上的小島:菲萊島。 這裡,是古埃及宗教最晚期的聖地之一,供奉著愛神伊西斯(Isis)與她的丈夫歐西里斯(Osiris)。整座神殿以石雕、浮雕與象形文字記錄著神話,是古文明信仰的珍貴遺跡。 我坐在小船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提到伊斯蘭,腦海中往往浮現的是身著黑色面紗的阿拉伯婦女。雖然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埃及女性的穿著方式卻出奇地多樣化,其中有些部分甚至會讓外來者感到意外。例如,街頭琳瑯滿目的性感內衣店,絕非許多人想像中的「黑袍遮身、肌膚不露,不能外出」的保守形象。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提到伊斯蘭,腦海中往往浮現的是身著黑色面紗的阿拉伯婦女。雖然埃及是伊斯蘭教國家,埃及女性的穿著方式卻出奇地多樣化,其中有些部分甚至會讓外來者感到意外。例如,街頭琳瑯滿目的性感內衣店,絕非許多人想像中的「黑袍遮身、肌膚不露,不能外出」的保守形象。
Thumbnail
天喜二十年(1197)年的西遼官印,用契丹大字刻的。先前曾經介紹過,是俄國研究者Vladimir A. Belyaev等人在中亞發掘到的。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Khitan script official seal of the Western Liao State -
Thumbnail
天喜二十年(1197)年的西遼官印,用契丹大字刻的。先前曾經介紹過,是俄國研究者Vladimir A. Belyaev等人在中亞發掘到的。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Khitan script official seal of the Western Liao State -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ISIS或伊斯蘭文化好奇的人、關注穆斯林女性權益的人、喜歡紀實文學的人 拜讀本書以前,我跟很多人一樣,覺得那些會自願加入伊斯蘭國的,不外乎是些對生活充滿憤恨,想找宣洩管道的衝動年輕人。讀完之後,我才了解到,原來他們之所以對生活充滿憤恨,其實背後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原因。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ISIS或伊斯蘭文化好奇的人、關注穆斯林女性權益的人、喜歡紀實文學的人 拜讀本書以前,我跟很多人一樣,覺得那些會自願加入伊斯蘭國的,不外乎是些對生活充滿憤恨,想找宣洩管道的衝動年輕人。讀完之後,我才了解到,原來他們之所以對生活充滿憤恨,其實背後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原因。
Thumbnail
今年熱浪席捲全球,向來炎熱的沙烏地阿拉伯氣溫更高達攝氏52度,面對漸趨嚴峻的夏季高溫,沙烏地的朝覲管理難題,恐怕只會越來越燙手。本文簡述朝覲的背景,並探討今年朝覲產生大量熱死案例的原因。
Thumbnail
今年熱浪席捲全球,向來炎熱的沙烏地阿拉伯氣溫更高達攝氏52度,面對漸趨嚴峻的夏季高溫,沙烏地的朝覲管理難題,恐怕只會越來越燙手。本文簡述朝覲的背景,並探討今年朝覲產生大量熱死案例的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