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東方神秘力量:阿拉伯帝國、伊斯蘭教與翻譯運動如何影響歐洲文明

趴趴造-avatar-img
發佈於歷史文化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中世紀補給包03》, by papazaotravel

前言

raw-image

768年第五任阿拔斯哈里發哈倫.拉希德接見查理曼大帝代表團(Julius Köckert,1864年)

公元七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阿拉伯帝國迅速崛起,成為中東的新霸主。這片土地既是東西方文化與貿易的樞紐,也保存了豐富的學術典籍,並在持續的交流下,為歐洲後來的文藝復興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伊斯蘭文化開始滲入歐洲,促成基督教世界與穆斯林之間的多次衝突。即便阿拉伯帝國滅亡,伊斯蘭勢力仍持續影響地中海,甚至征服了存在千年的拜占庭帝國。本次就讓我們探索中世紀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化如何影響歐洲吧!

摘要

  1. 阿拉伯人祖先
  2. 伊斯蘭教
  3. 阿拉伯帝國(7-13世紀)
  4. 哈里發時期(632-661)
  5. 倭馬亞王朝(661-750)
  6. 阿巴斯王朝(750-1258)

1.阿拉伯人祖先

以實瑪利

raw-image

在沙漠中的夏甲和以實瑪利(François-Joseph Navez;1820年)

談論伊斯蘭教、基督教與猶太教,三者雖然被視為不同信仰,卻都源自亞伯拉罕。

還記得之前提到的《創世紀》嗎?神曾應許讓亞伯拉罕的後代在迦南地建立大國。然而,當時他的妻子撒拉太老了,根本不能自然懷孕。於是撒拉讓自己的埃及僕人夏甲與亞伯拉罕同房,生下了長子以實瑪利。

不料後來撒拉受神應許懷了以撒,因繼承問題,撒拉要求亞伯拉罕趕走夏甲與以實瑪利。亞伯拉罕雖然傷心,但神答應不會虧待他的孩子,也要讓他成為大國祖先。傳說夏甲他們後來來到阿拉伯半島,以實瑪利則成為了阿拉伯人的祖先。

▶︎延伸閱讀:創世紀經典故事一次看

貝都因人

據說貝都因人是以實瑪利的後裔,他們頭戴頭巾、身穿長袍,腰間配著彎刀,騎乘駱駝穿梭於沙漠;世世代代以遊牧方式生活於阿拉伯半島。他們有些人後來在紅海沿岸生活,與其他民族融合,形成早期的阿拉伯民族。

2.伊斯蘭教

穆罕默德

raw-image

阿拉伯書法書寫的穆罕默德(AishaAbdel拍攝;維基百科;CC BY-SA 4.0)

「伊斯蘭」一詞源自阿拉伯語,意為「順從」或「和平」。信徒則被稱為「穆斯林」,意指「順從者」。穆罕默德被認為是伊斯蘭教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位先知。

穆罕默德出身於麥加古萊什部落的哈希姆家族,雖屬名門,那時家族已經衰落,家境並不富裕。

雙親早逝的他,自幼由祖父與叔父撫養長大。古萊什部落以商隊貿易維生,穆罕默德12歲時就曾和叔父前往敘利亞從商,後來也參與商隊到各地做貿易。成人後,他以誠實守信著稱,商譽良好,因此受到富商寡婦赫蒂徹的賞識並僱用。兩人日久生情,最終結為夫妻,育有七名子女。

raw-image

天使加百列降臨,穆罕默德首次受啟(1306-15年)

隨著生活好轉,穆罕默德把更多時間投入靜思;他時常到希拉山冥想。40歲那年(公元610年),他一如既往來到山洞,當晚天使加百列顯現在他面前,並要他向世間傳達神的旨意,於是穆罕默德以麥加為起點,開啟了傳教生涯。

raw-image

克爾白(Adli Wahid攝影;維基百科;CC BY-SA 4.0)

就像耶穌一樣,穆罕默德的傳教並不順利,他也面臨統治階級的威脅。伊斯蘭教宣稱安拉是唯一真神,並拒絕偶像崇拜;然而,當時的麥加仍是多神信仰社會,貴族們仰賴信徒前往克爾白朝覲來獲利。隨著皈依伊斯蘭教的人越來越多,貴族利益受到衝擊,伊斯蘭教因此遭到迫害。

▶︎延伸閱讀:為何耶穌傳道遭迫害

在統治階級的威迫下,穆罕默德不得不轉移陣地,帶領穆斯林前往麥地那。在那裡,穆罕默德除了打造第一座清真寺「先知寺」,還建立了軍、政、教合一的社會聯盟:烏瑪;另一方面,他透過軍事行動積極向各阿拉伯部落拓展伊斯蘭信仰,伊斯蘭勢力也在他的領導下日益強大。

raw-image

先知穆罕默德與烏胡德戰役的穆斯林軍隊(1595年)

之後,穆罕默德曾多次率領軍隊與麥加交戰,並屢屢佔上風。來自倭馬亞家族的麥加領袖阿布‧蘇夫揚意識到再戰無望,於是在630年選擇投降並皈依伊斯蘭教。

raw-image

穆罕默德進入麥加摧毀偶像(1808年)

raw-image

穆罕默德協調眾部落共同將黑石放回聖殿(拉施德丁,1315年)

穆罕默德率兵光榮回歸麥加,並下令銷毀克爾白供奉的所有偶像,僅留下黑石作為聖物。兩年後,穆罕默德在阿拉法特山進行了最後一次講道,不久後便離世,死後安葬於先知寺。

經典

raw-image

閱讀架上打開的《古蘭經》(公有領域)

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安拉並沒有形體,被認為是唯一、全能的神。定位類似猶太教的雅威和基督教的耶和華。

而伊斯蘭教讀的聖經是《古蘭經》,其實《古蘭經》也包含許多我們熟知的聖經人物,如諾亞、亞伯拉罕、摩西等等,也能從此看出伊斯蘭應該是承認部分《塔納赫》的內容,尤其是摩西五經。另外,伊斯蘭教並不同意耶穌是上帝之子,更傾向將他視為安拉的先知。

此外,穆斯林也非常重視《聖訓》,這是紀錄穆罕默德及其弟子言行故事,與《古蘭經》同為伊斯蘭教的教義指南。

▶︎延伸閱讀:基督教、猶太教的聖經叫什麼

3.阿拉伯國帝國(7-13世紀)

raw-image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Mohammad adil;維基百科;CC BY-SA 3.0)

阿拉伯帝國起源於7世紀,在穆罕默德的帶領下,新興的宗教力量在阿拉伯半島崛起,隨著伊斯蘭教傳播,阿拉伯半島也從原本分散的部落轉變為有制度的社會。

阿拉伯帝國歷經哈里發時期、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時期伊斯蘭社會仍對領袖意見分歧,導致帝國初期內戰不斷、教派分裂;倭馬亞王朝將領袖制度改為世襲制,並帶領穆斯林軍團深入歐洲,與法蘭克王國較勁;阿拔斯王朝則是阿拉伯帝國的黃金時代,智慧宮的建成、翻譯運動與豐富的古典文獻使其成為世界級研究中心,並統治長達500之久,直到13世紀蒙古西征,輝煌的阿拉伯帝國才悄然退場。

4.哈里發時期(632-661)

教派分裂

因為穆罕默德死後沒有子嗣繼承(他的兒子都早逝),加上生前沒有指定繼承者,使得社會對哈里發人選無法達成共識。這也最終最終形成兩大伊斯蘭教派別:遜尼派和什葉派。

遜尼派認為哈里發應由各領袖共識選出,什葉派則強調血緣繼承,如今世界的伊斯蘭教以遜尼派為大宗。

伊斯蘭領袖

哈里發是伊斯蘭教對其領袖的尊稱,意旨「先知的繼承者」,擁有宗教、軍事、政治與司法大權,是烏瑪社群的領導者。

這時期的哈里發大多是由上級共識選出,初期共經歷四位領導者: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和阿里。

歷代哈里發

穆罕默德死後,阿布·伯克爾作為他的深交,被推舉為首任哈里發。穆罕默德以武力讓阿拉伯部落陸續皈依,但在他死後有些人不再承認伊斯蘭權威、拒絕繳稅。阿布·伯克爾首先平定了各部落的動亂,重整阿拉伯半島。

到了歐麥爾,阿拉伯帝國開始向外推進。他先後征服原先屬於拜占庭帝國的敘利亞、埃及和耶路撒冷,並重創薩珊王朝,攻勢如火如荼,版圖迅速擴張。

奧斯曼則下令編訂《古蘭經》,其所編修的版本仍沿用至今。此外,奧斯曼來自曾迫害穆罕默德的倭馬亞家族,他重用自家族人,使倭馬亞勢力再度壯大。 同時,社會矛盾日漸劇增,奧斯曼最終遭叛軍殺害,為阿拉伯帝國埋下分裂隱患。

隨後阿里繼任,他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不過以穆阿威葉為首的倭馬亞家族並不承認其權力,導致兩派勢力爆發武裝衝突,連連內戰,最後阿里遭激進人士刺殺,結束了短暫的四大哈里發時期。

5.倭馬亞王朝(661-750)

穆阿威葉

倭麥亞家族原本是麥加的統治貴族,由於宗教信仰衝突,他們曾經迫害並驅逐穆罕默德,但又在穆罕默德的征服下皈依伊斯蘭教。奧斯曼與穆阿威葉都出自這個氏族。

穆阿威葉曾被奧斯曼任命為敘利亞總督,導致他掌握強大軍事力量,因此在阿拉伯半島無人敢輕易挑戰他,於是他成為了第五任哈里發。自此以後,哈里發的繼承改為世襲制,阿拉伯帝國正式進入倭麥亞王朝,並把首都遷至敘利亞的大馬士革。

深入歐洲

raw-image

750年的阿拉伯帝國領土(Vikarna;維基百科;CC BY-SA 4.0)

raw-image

瓜達萊特戰役,西哥德人在柏柏爾騎兵的攻擊下撤退(Salvador Martínez Cubells)

這時期阿拉伯帝國將繼續擴大版圖,深入北非和歐洲,穆斯林軍隊進入伊比利亞半島,於711年征服西哥特王國。

raw-image

查理·馬特在圖爾戰役(Charles de Steuben,1837年)

732年,穆斯林軍隊北上試圖入侵法蘭克,史稱圖爾戰役。不過被當時的法蘭克宮相查理·馬特率兵擊退,阻止了伊斯蘭勢力入侵高盧。後來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的穆斯林被稱為摩爾人。

▶︎延伸閱讀:法蘭克人如何崛起

滅亡

在倭馬亞的統治下,社會被嚴格區分為享有特權的阿拉伯人,以及地位低下的「麥瓦利」(非阿拉伯裔的穆斯林)。由於種族間的差別待遇,和各種社會問題,導致各地反抗聲浪不斷。此時,長期不滿的什葉派勢力也看準時機,開始籌劃推翻倭馬亞。

什葉派領袖阿布.阿拔斯起義,先後征服伊朗、敘利亞等地,最後在746年推翻倭馬亞家族,成為新的統治統治者,倭馬亞殘餘勢力則逃到伊比利亞半島。

6.阿拔斯王朝

學術之都

阿拔斯與穆罕默德同來自哈希姆家族,是穆罕默德叔父的後代。在阿拔斯推翻倭馬亞家族後,他建立了阿巴斯王朝,開啟阿拉伯帝國的黃金時代。

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達,這裡位處兩河流域,連通東西世界,介於絲綢之路中心,曾是重要的貿易樞紐,並與大唐長安、拜占庭君士坦丁堡譽為中世紀三大名城。

raw-image

巴格達圓城(1883年)

「圓城」是巴格達的城市、政治中心,市區以城牆圍繞,可以抵禦外族、防沙塵。圓城中心為哈里發的宮殿金門宮,核心區域設有清真寺、各類行政機關,向外還有市場與住宅區。這裡的文化、貿易活動繁榮,又被稱為「和平之都」。

大唐對峙

由於阿拉伯帝國與唐朝在貿易與外交往來頻繁,阿拉伯商人與使節得以將伊斯蘭教傳入唐朝,促進了兩大文明的交流。

唐代稱阿拉伯人為「大食」,據說是波斯語對阿拉伯民族的稱呼。8世紀大唐帝國達到鼎盛,勢力範圍遠至中亞;另一方面,阿拉伯帝國不斷向東侵入,導致軍事衝突。

751年,雙方在中亞爆發怛羅斯戰役,大唐失利,造成西域勢力衰減。其中又有許多軍人、紙匠被俘,使造紙術得以進一步傳播到伊斯蘭世界與歐洲。

百年翻譯運動

穆罕默德曾說「求知是每個穆斯林的義務」,影響了伊斯蘭世界對知識的追求。到了阿拔斯王朝,這種求知風氣在哈里發的支持下達到鼎盛,讓巴格達成為了知識匯聚的重鎮。

raw-image

摘自迪奧斯科里德斯《藥物志》的阿拉伯語譯本,涉及「用蜂蜜製藥」(1224年)

哈里發除了派遣派遣索書使前往波斯、印度、拜占庭等地蒐集古典文獻, 甚至重金聘請各領域專家將波斯文、希臘文、梵文等古典內容翻譯成阿拉伯文。

raw-image

侯奈因的眼科著作(十三世紀手抄本)

其中著名的翻譯家是侯奈因,他除了翻譯醫學著作,還將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哲學思想引入阿拉伯世界,推動哲學與科學研究的發展。除此之外,造紙術的傳入,也讓這些知識得以大量製作與抄寫。

raw-image

巴格達智慧宮的學者(Yahya ibn Vaseti,13世紀)

第七任哈里發馬蒙則是這場運動的最大推動者,他建造了智慧宮,館藏大量古典書籍與手稿,涵蓋醫學、天文學、哲學、數學等領域,是當時的學術研究中心。

阿拉伯學者不僅專注於蒐集文獻與翻譯,也會對內容進行校訂、改良和考證。例如,他們基於印度的十進位數字系統和正弦三角函數,進一步研究出正弦、餘弦、正切、餘切、正割、餘割等概念,被廣泛應用於天文與測量領域。同時,學者花拉子密創立了代數系統,提出解線性與二次方程的方法(就是 x = 什麼鬼的那個)。

raw-image

伊德里西所制世界地圖,以南為上(約1154年)

raw-image

伊德里西的《羅傑世界圖》抄本,南方在上、北方在下(公有領域)

這些研究成果融合印度、希臘、埃及等文明的知識,讓阿拉伯學者繪製出當時最精密的世界地圖,這可能對後來哥倫布、麥哲倫的航海探索提供重要參考。

翻譯與研究的風氣上行下效,所以也得到許多貴族的支持。他們除了建立私人圖書館、雇用抄寫員,偶爾也參與翻譯工作。這場翻譯與學術推廣運動持續近一百年,因此被後人稱為「百年翻譯運動」。保存下來的內容後來透過十字軍東征、西班收復失地運動等影響下傳入歐洲,並被翻譯成拉丁文,填補了中世紀學術發展的空白期,為後續的文藝復興留下伏筆。

▶︎延伸閱讀:古希臘名人一次看

蒙古西征

raw-image

成吉思汗像(14世紀)

raw-image

蒙古帝國疆域的演變:1206-94年(User:Astrokey44;維基百科;CC BY-SA 3.0)

13世紀,蒙古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迅速建立蒙古帝國,並被封為「成吉思汗」。他派遣使節前往西域,不料使者被害,覺得受辱就率兵西征。歷史上蒙古經歷三次大規模西征。

raw-image

旭烈兀的軍隊進攻巴格達(14世紀)

raw-image

巴格達的圍攻(1430-34年)

1258年,蒙古第三次西征,旭烈兀領導蒙古軍圍城攻陷巴格達,士兵在城內展開大屠殺,造成十萬餘平民葬身戰火,智慧宮遭毀,典籍失傳,哈里發被俘並處死,宣告阿拉伯帝國滅亡。

結語

本來只是想補上鐵鎚查理和穆斯林對戰的拼圖,沒想到阿拉伯這個坑那麼大,基本上中世紀有很多概念都是由阿拉伯傳入的,更不用說那些研究對後來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的影響。不過要提到文藝復興還要等一段時間哈哈,目前還是先稍微帶過就好。

你可能也喜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趴趴造學習筆記
0會員
55內容數
用360度視角探索全世界,以下是我的生活紀錄和******學習筆記******。
趴趴造學習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8/17
不過為何教宗會支持丕平呢?當時倫巴底人已經侵入義大利了,因此才需要一位統治者能夠制衡外族。753年,教宗逃離羅馬,前往高盧見丕平。經過談判,兩人也達成共識,丕平提供武力協助教會,教宗則「親自」再為丕平加冕。
Thumbnail
2025/08/17
不過為何教宗會支持丕平呢?當時倫巴底人已經侵入義大利了,因此才需要一位統治者能夠制衡外族。753年,教宗逃離羅馬,前往高盧見丕平。經過談判,兩人也達成共識,丕平提供武力協助教會,教宗則「親自」再為丕平加冕。
Thumbnail
2025/08/16
耳曼人皈依基督教的最主要原因,仍在於爭取政權的合法認可。畢竟日耳曼部族普遍缺乏治理經驗,加上「蠻族」的負面標籤,難以受羅馬公民的認可。而當時教會的職權被認為是由上帝賦予的,具有神聖權威性,因此選擇與羅馬教會合作、皈依基督教,得到教會的認可有助於身分認同。
Thumbnail
2025/08/16
耳曼人皈依基督教的最主要原因,仍在於爭取政權的合法認可。畢竟日耳曼部族普遍缺乏治理經驗,加上「蠻族」的負面標籤,難以受羅馬公民的認可。而當時教會的職權被認為是由上帝賦予的,具有神聖權威性,因此選擇與羅馬教會合作、皈依基督教,得到教會的認可有助於身分認同。
Thumbnail
2025/08/03
在動盪的中世紀,人們總脫離不了瘟疫、饑荒與戰火的侵擾。在無法掌控命運的現實中,信仰彷彿成為他們唯一可靠的心靈寄託,這也讓天主教得以在歐洲根基。這時期天主教廷的權力日益擴張,不僅壟斷聖經的解釋權,教宗還擁有為君主加冕的神聖權威;同時,販賣神職、將救恩商品化的行為也逐漸普及,可見當時教會的權力與腐敗。
Thumbnail
2025/08/03
在動盪的中世紀,人們總脫離不了瘟疫、饑荒與戰火的侵擾。在無法掌控命運的現實中,信仰彷彿成為他們唯一可靠的心靈寄託,這也讓天主教得以在歐洲根基。這時期天主教廷的權力日益擴張,不僅壟斷聖經的解釋權,教宗還擁有為君主加冕的神聖權威;同時,販賣神職、將救恩商品化的行為也逐漸普及,可見當時教會的權力與腐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文藝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文藝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九 歐洲現代語言學的興起約起步於公元十八及十九世紀之間,正是歐洲殖民主義的高峰期。在這個殖民和傳教的過程中,大量非歐語的語種逐漸出現在歐洲學者的眼前,並且引起歐洲語言學者的注意。不同語種的比較亦逐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不同語種的比較似乎必然地偏向不同語法的比較。首先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九 歐洲現代語言學的興起約起步於公元十八及十九世紀之間,正是歐洲殖民主義的高峰期。在這個殖民和傳教的過程中,大量非歐語的語種逐漸出現在歐洲學者的眼前,並且引起歐洲語言學者的注意。不同語種的比較亦逐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不同語種的比較似乎必然地偏向不同語法的比較。首先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