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圖片分享(2025年3月1日-2日)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天喜二十年(1197)年的西遼官印,用契丹大字刻的。先前曾經介紹過,是俄國研究者Vladimir A. Belyaev等人在中亞發掘到的。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Khitan script official seal of the Western Liao State - Russian Studies of Chinese Numismatics and Sigillography.png"

raw-image


侯奈因.伊本.伊斯哈格(Hunayn ibn Ishaq),阿拔斯王朝時代,在巴格達的傑出醫學家,著有《論眼十篇》,是中世紀伊斯蘭眼科醫學的巨擘。本人是聶斯托留派基督徒。

同時也是多語者和傑出的翻譯家,深通波斯文、古希臘文、敘利亞文和阿拉伯文。曾旅行到拜占庭帝國,帶回許多希臘典籍。許多古典時代著作,如加倫的醫書、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歐幾里得的數學,通過他的譯筆,化為阿拉伯與敘利亞譯本流傳於世。

圖片:論眼十篇手稿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Cheshm manuscript.jpg"

資料來源:

英語維基百科條目,"Hunayn ibn Ishaq"

raw-image


希臘文的福音泥金裝飾手抄本 。收在基督教世界最古老的修道院,埃及西奈半島的聖凱瑟琳修道院(查士丁尼一世時代所建)。手抄本則是十四世紀的產物。

圖片是1952年做成的微捲資料,收在美國國會圖書館。遺憾不是彩圖。

raw-image


路易十四時代,法國軍隊的鼓手素描。由洛可可風的大畫家,尙—安托萬.華鐸所畫。

我藝術史外行。不過看到這些名畫家做出的素描,也覺得是極好的史料,彷彿隨之穿越時空,真的看到了當年的人物樣貌。

圖片來自於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1964.14: Three Views of a Military Drummer"

raw-image


在現代以前,東亞大陸的穆斯林,是怎麼樣千里迢迢到麥加朝聖的?在相對晚近的十九世紀,就有一位雲南的伊斯蘭大學者,馬德新,將其前往麥加朝聖的過程、在鄂圖曼帝國遊歷的經過,以阿拉伯文寫成《朝覲途記》一卷。

他的門生馬安禮將其翻譯成漢文。在序言中,他感嘆道:

「同治壬戌二月,復初師傅授性理諸書,深資啟迪,又授朝覲途記一卷……如歷其土地、民人、政事。然涉驚濤駭浪,乘桴浮海,豈以壯遊觀哉!」

看起來會是討論十九世紀伊斯蘭文化在亞洲連結的有趣史料。遺憾的是馬德新後來捲入清中葉的回變中,最後遭清方處決。

圖片雖然是用維基百科資料,但我是在加拿大的Aga Khan Museum網站上第一次看到的。他們正在出展這本書。很感謝館方的努力,但他們居然在官方網頁把封面圖整個放顛倒,很明顯是不識漢文,不由得感到有點啼笑皆非。

raw-image


希臘古典時代的地理學家,史特拉波(Strabo)著作中的環地中海地圖。

這份資料是十三世紀、拜占庭帝國時期的手抄本。收在東正教會的聖山,「阿索斯山」的修道院中。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有微縮版本(也就是圖源,遺憾不是彩圖)

雖然微縮不是很清楚,不過可以看到,史特拉波把亞洲和非洲在埃及以大河(海峽?)斷開。查詢資料發現,在古埃及、波斯以及羅馬時代,都有開鑿運河,連接紅海到尼羅河的措施。不知這個地圖上的細節是否即為反映這個歷史現象。

raw-image


聖約翰騎士團在大馬士革的軍隊。1910年插畫。

圖片來源:Vinkhuijzen Collectio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211會員
1.1K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04/16
本傳 分析 十字軍是三流貴族搶土地嗎? 資料 《戰鬥之樹》(Tree of Battles ) 圖片 阿金庫爾之戰的畫作與十字軍 歷史人物 十字軍人物介紹:皇帝阿列克賽一世 史學家 史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
2025/04/16
本傳 分析 十字軍是三流貴族搶土地嗎? 資料 《戰鬥之樹》(Tree of Battles ) 圖片 阿金庫爾之戰的畫作與十字軍 歷史人物 十字軍人物介紹:皇帝阿列克賽一世 史學家 史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
2025/02/02
格拉納達的摩爾人騎兵。在伊比利大亂的時候,這些驍勇的穆斯林騎士曾經作為「關鍵少數」,活躍於半島上各大基督宗教王國的戰場上。 圖片來源: Vinkhuijzen Collection & 葡萄牙評價兩極的獨裁者,安東尼奧.薩拉札(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原為經
Thumbnail
2025/02/02
格拉納達的摩爾人騎兵。在伊比利大亂的時候,這些驍勇的穆斯林騎士曾經作為「關鍵少數」,活躍於半島上各大基督宗教王國的戰場上。 圖片來源: Vinkhuijzen Collection & 葡萄牙評價兩極的獨裁者,安東尼奧.薩拉札(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原為經
Thumbnail
2025/02/02
說到歷史上的反派,有個曲折複雜的案例:迦太基。 迦太基共和國在最後五十年,苦受於北非的柏柏人王國,努米底亞的侵略。 努米底亞人本來經常是迦太基的附庸 or 同盟。但在迦太基慘敗給羅馬後,羅馬在條約中把迦太基占走的土地還給了努米底亞。 於是局勢倒轉:努米底亞成為新興的區域強國,迦太基則是被羅
Thumbnail
2025/02/02
說到歷史上的反派,有個曲折複雜的案例:迦太基。 迦太基共和國在最後五十年,苦受於北非的柏柏人王國,努米底亞的侵略。 努米底亞人本來經常是迦太基的附庸 or 同盟。但在迦太基慘敗給羅馬後,羅馬在條約中把迦太基占走的土地還給了努米底亞。 於是局勢倒轉:努米底亞成為新興的區域強國,迦太基則是被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天喜二十年(1197)年的西遼官印,用契丹大字刻的。先前曾經介紹過,是俄國研究者Vladimir A. Belyaev等人在中亞發掘到的。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Khitan script official seal of the Western Liao State -
Thumbnail
天喜二十年(1197)年的西遼官印,用契丹大字刻的。先前曾經介紹過,是俄國研究者Vladimir A. Belyaev等人在中亞發掘到的。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Khitan script official seal of the Western Liao State -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立刻、馬上。《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左思傳》:「造齊都賦,一年乃成。復欲賦三都,……遂構思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Thumbnail
立刻、馬上。《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左思傳》:「造齊都賦,一年乃成。復欲賦三都,……遂構思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Thumbnail
一次簡介南北朝到隋,中南半島的記錄。
Thumbnail
一次簡介南北朝到隋,中南半島的記錄。
Thumbnail
一名刺客,捨身將訊息傳遞給了李建成。 道宗牽動天下的「統一大計」,也將由此開始啟動……
Thumbnail
一名刺客,捨身將訊息傳遞給了李建成。 道宗牽動天下的「統一大計」,也將由此開始啟動……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