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 D|🩸法醫血清學
(請善用目錄)
📊summary:為什麼血能說話?
血液是人體最具辨識力的生物證據之一。它同時包含了:
- 化學證據(血紅素反應、抗原抗體反應)
- 生物證據(白血球 DNA)
因此,法醫能從血液中回答三個層次的問題:
❶ 這是不是血? → 化學檢測(血紅素反應)
❷ 是誰的血? → 血型與 DNA 鑑定
❸ 血怎麼灑的? → 血跡型態分析(Bloodstain Pattern Analysis)
1️⃣ 血型與免疫反應:紅血球上的祕密標籤
🔬什麼是抗原與抗體?
- 抗原(Antigen):紅血球表面的「身分證標誌」
- 抗體(Antibody):血漿中的「警衛」,會攻擊外來血型的抗原
- 當不相容的血型相遇 → 凝集反應(Agglutination) → 紅血球破裂、血管堵塞
🧬ABO 與 Rh 系統簡表

💬小提醒
O 型紅血球雖無抗原,但血漿仍含抗體,若大量輸血仍可能造成溶血反應。
臨床上「萬能捐血者」僅指紅血球懸液(去血漿後)。
🌍血型分佈:台灣 vs 美國

2️⃣ 從現場到實驗室:法醫怎麼檢驗血?
🧭 法醫血液鑑定流程
❶ 初步觀察 → 疑似血跡?
❷ 推定試驗 → 是否含血紅素反應
❸ 隱性顯現 → 使用魯米諾找被清洗血跡
❹ 確證試驗 → 確定「這是血」
❺ 後續分析 → 判定人血、血型、DNA
📘血液檢測方法總覽表

3️⃣ 血紅素的化學祕密:為什麼血能「發光」?
血紅素(Hemoglobin)不只是讓血液呈現紅色的關鍵物質,它同時也擁有一項「化學偵查能力」 ——能催化化學反應、讓血液發光!
這種特性稱為「過氧化酶樣活性(Peroxidase-like Activity)」, 意思是血紅素的結構中含有「鐵離子(Fe²⁺)」,能像酵素一樣幫助過氧化氫(H₂O₂)分解。
🔬 反應過程
- 現場噴上魯米諾(Luminol)試劑後,裡面含有魯米諾、過氧化氫與鹼性物質。
- 若現場有血,即使肉眼看不見,血紅素中的鐵離子也會催化反應。
- 過氧化氫被分解時釋出氧氣與能量,讓魯米諾分子被激發。
- 當魯米諾分子從激發態回到穩定狀態時,就會釋出藍色微光。

魯米諾(Luminol)反應
💡 用生活例子來想像
就像雙氧水倒在傷口上會「起泡」,那是血紅素在分解過氧化氫。
在魯米諾反應中,這個反應多了一步——釋光。
- 光不是「血自己發的」,而是化學反應釋出的能量。
- 即使血跡被清洗、稀釋到肉眼看不見,血紅素殘留仍可讓魯米諾「亮出真相」。
⚠️ 注意
- 魯米諾反應對「鐵」和「過氧化物酶」都敏感,因此有時也可能對漂白水、銹鐵、某些植物產生假陽性反應。
- 發光時間很短(約 30 秒至數分鐘),需關燈觀察。
- 此反應雖靈敏,但會破壞 DNA,所以通常僅作為搜尋血跡位置的初步手段。
4️⃣ 比較 —血液 vs DNA:誰能說出更多真相?

💡補充:
‧ DNA 僅存在於有細胞核的細胞中,因此血液中能取得 DNA 的來源為:
✅ 白血球(有核)
❌ 紅血球(無核,無 DNA)
⚠️ 血小板(無核,但含部分細胞質 RNA,不具 DNA)
🎯 案例 —被擦掉的血跡,說出了真相」
情境設定
警方在一間租屋套房內發現失蹤多日的女子遺體。
現場地板與牆面被明顯擦拭,表面無肉眼可見血跡,但浴室地磚縫中仍殘留微量深褐色痕點。
房客(男子)聲稱:「她是在洗澡滑倒撞到頭,我嚇到才擦地的。」
推估步驟
❶ 初步檢測
法醫以 Kastle–Meyer 試驗 滴加酚酞試劑與過氧化氫,地磚縫出現粉紅色反應 → 推定含血紅素。
❷ 隱性顯現
關燈後噴灑 魯米諾試劑,浴室牆面與門縫出現大片藍色冷光,顯示曾被大量血液濺染。
研判現場曾清洗過,但血紅素仍留存於縫隙。
❸ 確證試驗與種屬鑑定
經 Takayama 試驗 顯微鏡觀察出現粉紅晶體,確認為血液反應陽性。
隨後以Precipitin 種屬鑑定證實為人血。
❹ 血型鑑定
利用抗 A/B/D 血清測試,反應顯示為 B⁺ 型血。
死者為 B⁺,而房客為 O⁺。 → 血型吻合死者。
❺ DNA 比對
從血樣白血球中提取 DNA,比對死者牙刷樣本後,STR 序列完全一致。
→ 確定現場血跡屬死者所有。
❻ 血跡型態分析
魯米諾顯示血跡分布高度約 80–100 公分,帶放射狀噴濺,非「跌倒撞擊」可形成。
→ 研判死者遭鈍擊頭部致死,事後被清理現場。
補充連結_
Bloodstain Pattern Analysis, BPA_血跡形態分析(1/2)
Bloodstain Pattern Analysis, BPA_血跡形態分析(2/2)
👉 此案例顯示:
即使血跡被擦拭殆盡,
血紅素的化學活性仍能讓魯米諾「發光」,揭露隱藏的暴力痕跡。
同時,從血型(群體特徵)到 DNA(個體特徵)的層層分析,
法醫能從「這是不是血」一路追查到「這是誰的血」——
讓看似乾淨的現場,再次開口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