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metimes a little ‘hmmph’ means: I have feelings too.”
有時候,一個小「哼」,其實是孩子在說:「我也有情緒呀。」
那天晚上,她又上演睡前大戰。
我說:「看完故事就睡覺。」
她說:「不要,我要拼圖。」 我再次深呼吸:「那看完拼圖就睡喔?」 她瞪大眼、叉腰:「討厭!哼!」
😳 我愣了三秒。
這語氣、這節奏、這轉音,根本是小型少女偶像!
💭 「哼」的第一堂課:情緒表達力
以前她只會「啊~」、「欸~」,
現在能用「哼」表達不滿。 看似叛逆,其實是語言與情緒的進化版。
那瞬間我才意識到:
孩子在學的不只是詞彙,而是態度。
原來那一聲「哼」,
是她在探索—— 「我可以不同意妳嗎?」 「我能有自己的意見嗎?」
🌿 我的小反省時間
我一邊偷笑,一邊懷疑:
這語氣該不會是我教的吧?
腦中回放我平常講話的語氣,
嗯……好像我也常說「哼~妳又調皮了喔~」。 🤦🏻♀️ 原來,小孩根本就是會學語氣的複製機。
我突然懂了,她不是頂嘴,
她是在學習「如何成為她自己」。
☕️ 小小反轉時刻
有時候我們大人怕孩子頂嘴,
其實是因為我們自己也怕「衝突」。
但孩子的「哼」不是挑戰權威,
而是在練習邊界、在確認「我在這裡」。 如果我能接住她的情緒, 她就能學會用言語而非哭鬧表達。
💫 睡前的小劇場
她終於安靜下來,
我幫她蓋好被子,聽見她小聲呢喃: 「媽媽討厭~哼~」
我笑著摸她的頭:「好啦,那媽媽就當妳的小討厭鬼吧。」
她咯咯笑著回:「媽媽不要走,哼~」
那一刻我明白——
她的「哼」,其實是撒嬌的語言。 那是屬於她的小世界裡, 最真誠的情緒表達。
💬 給每個正在被「哼」的媽媽:
別急著糾正。
那也許是孩子在說:「我正在長大。」 也許,那聲小小的「哼」, 正是她第一次學會——「我有感覺,我有想法。」
✨ Heart note:
“Even a tiny ‘hmmph’ can carry a whole world of feelings.”
就算只是小小一聲「哼」,裡面也藏著整個小宇宙的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