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的悔過書:我是最成功的老師,卻是最失敗的母親,一位校長媽媽沉痛的真實自白。》
作者李柳南是一位國小校長,更是個表現優異的老師,家裡的孩子在她的教導下也都在學校表現良好。但某天,就讀高三成績優秀的兒子,突然拒絕去上學、讀高二的女兒,不久也逃課。他們關在家裡甚麼事也不願做,也不想再聽媽媽說任何的話,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呢?

《媽媽的悔過書:我是最成功的老師,卻是最失敗的母親,一位校長媽媽沉痛的真實自白。》
《媽媽的悔過書》一本講述媽媽面臨孩子的反抗後,一連串從不能接受到慢慢的觀察孩子、檢討自我,到後來接觸到「教練式輔導」改變自己並努力與陪伴孩子成長的故事。這個真實故事好似發生在你我的小時候或身邊的故事,不一樣的是他們改變了!他們為此做出好多努力,一位媽媽願意懺悔、接受孩子的情緒,並從中開始檢討自己的行為、讓自已成為陪伴孩子的教練而不再是命令孩子聽命於媽媽。

《媽媽的悔過書:我是最成功的老師,卻是最失敗的母親,一位校長媽媽沉痛的真實自白。》
其中讓我學習到最特別的是以下幾點。
爬蟲類腦
前面提到這位校長媽媽在面臨自己孩子一連串的反抗,她發現要認識大腦就能更懂孩子甚至是自己。在孩子反抗她之前,這位媽媽一向都是權威式教育,命令孩子、催促孩子是日常,這也讓孩子常常只能動用爬蟲類腦去抵抗,每天都活在媽媽的怒罵中,孩子的大腦就會把這個當威脅生存或緊急事件發生,不斷地使用爬蟲腦去反應。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有暴力行為或是憂鬱症,他們身處的環境可能需要他們不斷地用緊急事件處理的爬蟲腦去反應,他們可能一直都無法使用額葉皮質腦細胞去從事更高層次的行為、人格行為等。
教練式輔導
強調與孩子的相處應該是陪伴式,釐清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決定並從旁輔導、給予支持。
輔導一:讓孩子自己選擇
作者原先都是直接幫孩子做決定,或是甚至替孩子訂定目標,並要求須要達成。但教練式輔導是詢問孩子的需求,讓孩子主動做決定,家長在旁是引導做決定,釐清是否是孩子自身所想要的目標,訂定目標後家長給予支持、鼓勵,並適時在孩子疑惑時給予討論的空間。
輔導二:給予支持性的回饋
在前面引導孩子自己做選擇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支持孩子,並在孩子主動詢問家長問題時給予一些回饋,肯定孩子做的決定並且行動支持孩子、陪伴在左右,讓孩子知道你都在,我想是最棒的後盾了吧!
輔導三:讓孩子感受成就感
而最初因為是孩子自己做的決定,家長過程中的陪伴與支持,後續孩子真正的達到目標後就更能體會這種自己達成目標的成就感!自己設定目標達成的感受與別人幫你設定目標達成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唷!

《媽媽的悔過書:我是最成功的老師,卻是最失敗的母親,一位校長媽媽沉痛的真實自白。》
改變
《媽媽的悔過書》從最前面毀滅式的親子關係,經過中間的不斷努力,我們可以看見一位母親的「改變」,她從強勢的、操控型的母親開始出現變化,因為她看見自己的兒子、女兒掙脫束縛卻傷痕累累的模樣,她才驚覺自己對孩子的愛用了不好的方式,而她需要改變!而因為母親的悔過與改變,孩子似乎也漸漸地感受到了!他們共同重新開始,努力的修補傷口,最終他們一起努力的改變,走向更好的關係。
書名: 媽媽的悔過書:我是最成功的老師,卻是最失敗的母親,一位校長媽媽沉痛的真實自白。(采實文化出版/已絕版)
原文書名: 엄마 반성문
作者: 李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