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C(自願碳信用)不要死,就只能「投靠主權體系」。不是反攻,是求生。

PACM-avatar-img
發佈於PACM 王者世代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今天看到這篇COP30:新加坡與黃金標準、維拉公佈《公約》第6.2條全球碳信用協議! 這篇新聞背後的訊號,其實是 VCC(自願碳信用)的最後求生跳水

不是反攻,而是 自願市場被 PACM(巴黎協定碳市場)全面重寫後,Verra 與 GS 自己找出的一條「能活下來的方式」

講白一點:

VCC 想活下去,只剩一條路——貼上 Article 6.2 / 6.4 的主權合法性外掛

以下我用 Z 世代直球方式,把它講清楚。

https://carbonherald.com/cop30-singapore-gold-standard-and-verra-unveil-global-carbon-credit-protocol-for-article-6-2/

raw-image


一、為什麼 VCC(自願碳信用)會走到「求生」這一步?

如果要形容 VCC 的處境,它很像在上一個時代風光到不行的明星,但到了新世代突然失去鏡頭,經紀公司也換人,整個娛樂圈規則都改了。不是它不紅,而是世界已經換了玩法。這個「玩法的重置」就是巴黎協定。

在京都議定書的年代,VCC 能活得那麼耀眼,是因為整個市場對「國家角色」沒有太高要求。南方國家當時沒有 NDC,不需要主權對帳,也沒有所謂的 CA(對應調整);企業買一噸 VCC 就能說自己減了一噸。換句話說,那是個「你願意買,我願意賣,全世界都不太管」的自由市場。

但巴黎協定從根本把這個世界接線重拉。巴黎協定把每一個國家都納入「NDC 必須落地」的制度裡,使得碳變成一個國家資產,不再是市場可以自由定義的東西。當所有減量都要回到國家帳本,當 NDC 必須對帳,當跨境交易需要 CA 來避免雙重計算,VCC 原本的自由身份瞬間失效。企業買了 VCC,如果沒有國家的 LoA(授權)與 CA,就算再乾淨、再漂亮、再常春藤也沒有用它只會被 IFRS、ISO、CORSIA、SBTi 等框架共同歸類為「貢獻」,不能算 offset。

你可以想像成,VCC 原本是「抵換工具」,但是巴黎協定後,它變成「公益捐款」。如果企業買了卻不能抵排,那買它的誘因就大幅下降。這也是為什麼 2022 到 2024 年整個自願市場需求急速崩塌的原因,不是專案變差,而是制度把它排除在合規之外

所以,VCC 要活,就必須重新找到「被主權承認的通道」。這不是升級,也不是名義調整,而是一條生存的路。沒有 LoA、沒有 CA、沒有國家帳本連線,VCC 在新時代是活不下去的。這就是它必須尋求求生之路的原因。


二、新加坡 × Verra × Gold Standard 的 A6.2 全球協議,到底是什麼?

這個協議表面看起來像是一份「合作聲明」,但如果把背後的盤算攤開,你會發現它其實是一場典型的「市場收編」。新加坡提供主權框架;Verra 與 Gold Standard 帶著自己的方法學、專案庫和市場聲量進場;三者合流的結果,就是把原本自願市場獨立運作的 VCC,轉接到主權市場的電網裡。

為什麼新加坡要做?因為它在看的是區域格局。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都在往國家主導的碳市場走,未來跨境碳交易、國家對帳、碳金融化、ITMO 清算,都會需要一個可信、法律完整、金融強勢的樞紐新加坡擁有金融密度、法律可信度、國際地位與操作速度,它要做的不是當「碳市場的一部分」而是當「整個亞洲 Article 6 的總控室」

Verra 和 GS 為什麼願意跟?因為它們沒得選自願市場被 IFRS S2、ISO 14068、CORSIA 2027、EU CRCF 逐一封殺後VCC 若不能被當作抵換工具,基本上就會退化成 CSR 憑證,價值瞬間少一大半。它們要保持市場地位,就必須進入主權體系,讓自己的信用能被國家授權

這份協議其實不是三方平起平坐,而是:

新加坡提供入口; 與各國去談提供授權; 以利Verra 與 GS 將 VCC 轉成 A6.2 可用形態; 而最終的裁判與主導權不在 NGO,而是在主權國家與 UNFCCC。

這份協議的本質很簡單:

VCC 想活 → 必須被國家承認 國家要控制碳 → 必須掌握授權與調整 新加坡想領導 → 必須建制度、建平台、建流量管線

三方的利益在這裡完美交叉。


三、這份協議解決了 VCC 什麼致命問題?

VCC 的問題不是品質,而是「身份」。

它一直缺兩樣主權市場必需品:

授權(LoA)

對應調整(CA)

缺了這兩樣,即便信用再乾淨,仍然不能算 offset,也不能進主權帳本。這份新加坡主導的協議就是在補齊這兩個洞。

第一個被解決的是「國家授權」

過去 VCC 的生命線全靠 Verra 或 GS 的規則運作,沒有任何國家需要介入,因此沒有主權的背書。這在 Kyoto 時代沒問題,但巴黎協定實施後,沒有 LoA 直接等於「不可抵換」。這個協議建出一條明確程序:如何讓一個 VCC 專案被主辦國審查、核准、授權。這等於給了 VCC 一個合法身份。

第二個被解決的是「對應調整」

沒有 CA,就會出現雙重計算,也就是企業說自己抵了一噸,但那一噸仍然留在主辦國的 NDC 裡。這是全球會計框架絕對不能允許的,所以 IFRS、ISO 都直接禁止無 CA 的信用當成 offset。新加坡的架構把 CA 寫進 VCC 的轉換流程裡,讓它在需要時變成 A6.2 可抵繳信用。

第三個被解決的是「帳本對接」

自願市場使用自己內部的 registry,國家使用 National Registry,兩邊過去零互通,這讓信用無法跨境、無法合規使用。新加坡在做的是把這兩套系統接起來,這是整個機制能否落地的技術核心。

這三件事補齊後,VCC 才可能從「純公益」重新變成一種「可抵換」商品這也是為什麼這份協議對自願市場是生死線級別的意義。


四、新加坡在這裡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如果這個世界之後的碳市場會走向「主權化」,那誰能成為跨境交易的門口,就會掌握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碳金融流量。新加坡看得非常清楚:東南亞是全球最有潛力的減量來源地,而亞洲企業又是全球碳市場最大的需求端之一。當供需都在亞洲,而主權市場又開始上線,那就一定會需要一個可以:

對帳 、審查 、清算 、交易 、金融化 、跨境轉移 、法律仲裁亞洲數位碳金融中心

新加坡要的就是這個位置。

它不是為了「救 VCC」,而是把 VCC 當作原料,來打造自己的 Article 6 金融樞紐。印尼、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這些國家的減量,最後不會直接賣給企業,而是透過國家授權的管線進入市場;新加坡要做的,就是當這條管線的節點。企業買 A6.2 的信用也好、國家之間交換 ITMO 也好,都會把新加坡變成亞洲最大的「主權級別的數位碳金融」中心。

換句話說,新加坡不只是「參與」,它是「佈局」。

而 Verra 和 GS 其實是在新加坡佈局中的一個環節。真正主導未來市場走向的是主權與 A6 機制,而新加坡想做的是:在這個未來裡搶下中心位置。


五、VCC 的未來:只會剩下兩種新物種

巴黎協定不是要摧毀 VCC,而是要重新分類 VCC。未來 VCC 會拆成兩個市場,功能完全不同。

第一種是「合規化 VCC」。

指的是經過國家 LoA 與 CA 的 VCC,透過新加坡這類框架導入 A6.2,變成可抵繳、可對帳的信用。它可以用在企業淨零路徑,也可以用在跨境抵換,甚至能被視為一種 ITMO。這種信用價值最高,需求也會最大。

第二種是「公益化 VCC」。

這種沒有國家授權、沒有 CA。只能做 CSR、公益或品牌敘事,不能抵排。它會存在,但不再是主流,也不再是企業淨零策略的核心。

這樣的分類會讓市場更加清晰,也讓價格更分化。合規化 VCC 因為供不應求,未來價格只會越來越貴公益化 VCC 因為不能抵換,價格會低、用途也越來越小整個自願市場會從「一個市場」變成「兩個市場」


六、這不是 VCC 的勝利,而是 VCC 的投降

從表面看,Verra 和 GS 好像跟新加坡一起打造了某種「新通路」。但如果把權力關係抽出來,你會發現這背後其實是 VCC 放棄了自己的主導權

在 Kyoto 年代,VCC 的規則是 Verra、GS、ACR 這類標準機構制定。

在 Paris 年代,規則是國家制定、CMA 通過、UNFCCC 監管。

主權市場的權力完全壓過自願市場。

沒有國家授權,你什麼都不是。 沒有 CA,你不能抵換。 沒有國家帳本,你不能算淨零。 沒有法源,你不能跨境。 沒有主權對接,你不能合法交易。

換句話講,VCC 是在這次合作裡「被吸收」的,不是「談到新地位」

它必須接受國家的審查、授權、調帳、登錄,才能活下去。

表面是合作,實質是併入。

表面是生機,實質是投降。 但這是好事,因為這也是唯一的生存方式。


七、VCC 的未來不再是自願,而是「主權附屬市場」

全球碳市場已經從 NGO 時代,走向主權時代。

真正的碳會計單位已經變成 NDC,而不是企業; 真正的信用分類已經變成 A6.2、A6.4,而不是 VCU、GS VER。

在這場制度重塑裡,VCC 不會消失,但它的角色已經變了。

它會成為:

主權市場的前端供應者與品質化標籤等不同型態!

國家授權後的再加工品 企業淨零的補充來源 A6.2 的一部分 主權金融的原料池

它不會再是「主角」,但它會存活,而這種存活是「新身分的存活」。

新加坡 × Verra × GS 的協議,不是讓 VCC 回到過去,而是宣佈它正式進入新的物種分類。

未來十年,最重要的不是 VCC 會不會消失,而是:

哪些 VCC 能通過主權化、成為 A6.2 的一部分。

真正的勝負在這裡。

附錄、參考出處

本文內容依據下列公開資料與官方文件整理與分析:

一、Carbon Herald《Singapore, Gold Standard And Verra Unveil Global Carbon Credit Protocol For Article 6.2》報導新加坡、Gold Standard、Verra 共同推出全球 A6.2 碳信用協議的資訊。

二、UNFCCC 官方文件包括巴黎協定第六條、CMA 決議、A6.2 與 A6.4 機制規範,以及 Supervisory Body 公開發布之 A6.4 標準與審議紀錄。

三、A6.4-STAN-AC-001、AC-002、AC-003、AC-005、A6.4-STAN-ACCR-001、A6.4-SBM018 Meeting Report 等文件內容。

四、IFRS 與 ISO IFRS S1、S2 永續揭露標準;ISO 14068-1(Carbon Neutrality)對碳信用可用性的規範。

五、SBTi 與 CORSIASBTi Net Zero 最新草案、ICAO CORSIA Phase II 對碳信用的使用要求。

六、Gold Standard 與 Verra 官方規則包含 VCS Program、GS4GG 對專案授權、CA 要求與國家對接程序的規定。

七、新加坡、印尼、泰國等國官方資料新加坡 International Carbon Credit 指引、印尼 SRN-PPI 與 PR 110/2025、泰國 TGO 與 Premium T-VER 等制度資訊。

八、IETA《VCM Guidelines 2.0》企業使用 VCC 的指引,說明 VCC 對齊巴黎協定與國家授權的必要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CM 陋室說書
7會員
127內容數
合規碳信用 : 國際規則 → 各國制度 → 市場轉型! 合規碳信用的發展路徑,是從《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國際規則出發,由各國立法制度化,最終推動市場從自願性信用轉向合規信用。未來能真正「抵稅、履約、計入國家帳本」的碳信用,只會是合規體系下的產品。
PACM 陋室說書的其他內容
2025/11/13
舊制度的尾韻,接上新世界的主權會計 很多人對 JCM 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年前。 那時候,日本帶著它最擅長的節能設備、太陽能、冷鏈系統、工業技術,跑到東南亞做減碳合作。 那是京都議定書時代的邏輯: 你做了多少減量,由國際機構來認定,日本就能把那一噸寫回自家帳上。 JCM 的早年確實長成那個模樣,因
2025/11/13
舊制度的尾韻,接上新世界的主權會計 很多人對 JCM 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年前。 那時候,日本帶著它最擅長的節能設備、太陽能、冷鏈系統、工業技術,跑到東南亞做減碳合作。 那是京都議定書時代的邏輯: 你做了多少減量,由國際機構來認定,日本就能把那一噸寫回自家帳上。 JCM 的早年確實長成那個模樣,因
2025/11/11
從主權授權到市場完整性的全球重構 【國際專題】 自願碳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 VCM)過去十年成長迅猛,卻也跌入信任低谷。虛假減排、重複計帳、數據不透明,讓「VCC」(自願碳信用)這個名詞幾乎成了漂綠代名詞。 但就在市場信譽幾乎崩塌之際,《巴黎協定》第六條(Ar
Thumbnail
2025/11/11
從主權授權到市場完整性的全球重構 【國際專題】 自願碳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 VCM)過去十年成長迅猛,卻也跌入信任低谷。虛假減排、重複計帳、數據不透明,讓「VCC」(自願碳信用)這個名詞幾乎成了漂綠代名詞。 但就在市場信譽幾乎崩塌之際,《巴黎協定》第六條(Ar
Thumbnail
2025/11/08
VCM 的 V,在 2026/10/10 之後,變成了 Void——台灣數位「碳幣」的認知差異 先把結論說在最前面: 2026 年 10 月 10 日之後,沒有主權授權(LoA)的「碳信用」,在國際制度裡就是空的。不是你情我願的買賣問題,而是制度把它「歸零」了。 你以為在買「國際碳權」or 「國
2025/11/08
VCM 的 V,在 2026/10/10 之後,變成了 Void——台灣數位「碳幣」的認知差異 先把結論說在最前面: 2026 年 10 月 10 日之後,沒有主權授權(LoA)的「碳信用」,在國際制度裡就是空的。不是你情我願的買賣問題,而是制度把它「歸零」了。 你以為在買「國際碳權」or 「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有夠好運🍀🍀🍀 Kuma要來分享之前入手的好物🎁 以及輕鬆讓自己平時可以加薪的好方法👍 🎞️創作者必備這神助攻好物 身為Youtuber影音創作者(如果還不認識我的朋友😆歡迎去訂閱我的YT:熊星人Kuma), 影片素材檔案多到爆炸是日常💥 以前出門旅拍,
Thumbnail
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有夠好運🍀🍀🍀 Kuma要來分享之前入手的好物🎁 以及輕鬆讓自己平時可以加薪的好方法👍 🎞️創作者必備這神助攻好物 身為Youtuber影音創作者(如果還不認識我的朋友😆歡迎去訂閱我的YT:熊星人Kuma), 影片素材檔案多到爆炸是日常💥 以前出門旅拍,
Thumbnail
哈囉👋 今天vivian抵達新加坡~ 距離上次造訪已30年了,這裡迅速發展成光燦耀眼的大都會,族群融合有禮,地鐵和台北一樣不能吃東西,所以也好乾淨!
Thumbnail
哈囉👋 今天vivian抵達新加坡~ 距離上次造訪已30年了,這裡迅速發展成光燦耀眼的大都會,族群融合有禮,地鐵和台北一樣不能吃東西,所以也好乾淨!
Thumbnail
新加坡作為亞洲購物天堂,無論是高端精品還是獨特的當地伴手禮,都充滿購買的魅力。透過本篇文章推薦的精品包包和伴手禮,您可以充分利用旅途中的購物時間,選購在台灣難以入手的商品,同時享受更優惠的價格。希望這篇購物指南能幫助您在新加坡的旅程中收穫滿滿,不僅能將奢華與實用兼備的商品帶回家,還能為您和家人留下美
Thumbnail
新加坡作為亞洲購物天堂,無論是高端精品還是獨特的當地伴手禮,都充滿購買的魅力。透過本篇文章推薦的精品包包和伴手禮,您可以充分利用旅途中的購物時間,選購在台灣難以入手的商品,同時享受更優惠的價格。希望這篇購物指南能幫助您在新加坡的旅程中收穫滿滿,不僅能將奢華與實用兼備的商品帶回家,還能為您和家人留下美
Thumbnail
久違的出國地點這次回訪新加坡五天四夜遊 對比之前來這邊是2012的12月,如今都2023年了,10年過去了特安排熟悉的國家自助旅遊,受疫情影響終於可以出國玩拉!!!(灑花 這次在agoda預訂了HOTEL G 地址:200 Middle Road, Singapore, 188980 如何到
Thumbnail
久違的出國地點這次回訪新加坡五天四夜遊 對比之前來這邊是2012的12月,如今都2023年了,10年過去了特安排熟悉的國家自助旅遊,受疫情影響終於可以出國玩拉!!!(灑花 這次在agoda預訂了HOTEL G 地址:200 Middle Road, Singapore, 188980 如何到
Thumbnail
不管新加坡社會如何發展,不管有多少資料來介紹新加坡的政治,依舊還是會有很多人將新加坡理解成為“李家坡”。
Thumbnail
不管新加坡社會如何發展,不管有多少資料來介紹新加坡的政治,依舊還是會有很多人將新加坡理解成為“李家坡”。
Thumbnail
在2016的某一個假日下午,睡著午覺的我,突然接到電話,詢問我程式修改的可能性? 到了我這個年紀,面對寫程式這種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只有要不要,沒有能不能。
Thumbnail
在2016的某一個假日下午,睡著午覺的我,突然接到電話,詢問我程式修改的可能性? 到了我這個年紀,面對寫程式這種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只有要不要,沒有能不能。
Thumbnail
早點到機場報到還有個好處,通常會安排出入口的位子,這個位子最好是選靠走道會更舒服,前面是空曠的區域,雙腿可以伸的很直,運氣好還可以跟年輕漂亮的空姐,在飛機起飛與降落的時間裡面,我與空姐被強迫的要面對面,做四目交觸,年紀大了,臉皮也厚了,學到阿驊的習慣,盯著美女看不會感到內疚,這也是種成長吧
Thumbnail
早點到機場報到還有個好處,通常會安排出入口的位子,這個位子最好是選靠走道會更舒服,前面是空曠的區域,雙腿可以伸的很直,運氣好還可以跟年輕漂亮的空姐,在飛機起飛與降落的時間裡面,我與空姐被強迫的要面對面,做四目交觸,年紀大了,臉皮也厚了,學到阿驊的習慣,盯著美女看不會感到內疚,這也是種成長吧
Thumbnail
平日都有在擇食的我,吃了一週的新加坡當地食物後,開始就覺得睡不好,每天大約11點睡著後,凌晨三點就會起床,接下來就呈現半夢半醒的睡眠狀態到早上,起床後上半身會呈現盜汗的現象,感覺上在這裡睡上一覺,特別辛苦。 但這樣的住宅區,一個月要將近六千元台幣的管理費,買得起也得住的起啊。 天天海南雞飯 老曾記
Thumbnail
平日都有在擇食的我,吃了一週的新加坡當地食物後,開始就覺得睡不好,每天大約11點睡著後,凌晨三點就會起床,接下來就呈現半夢半醒的睡眠狀態到早上,起床後上半身會呈現盜汗的現象,感覺上在這裡睡上一覺,特別辛苦。 但這樣的住宅區,一個月要將近六千元台幣的管理費,買得起也得住的起啊。 天天海南雞飯 老曾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