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一整天的忙碌之後,睡前這幾分鐘,其實是陪孩子慢下來、好好聊聊今天的最好時機。
不需要太正式,也不一定要有結論,可以簡單地一起回顧一下:「今天過得怎麼樣?」 有開心的事嗎?有讓你不舒服的時候嗎?有沒有什麼做得不錯,自己也覺得驕傲的地方?
對孩子來說,有儀式感的睡前流程,像是一盞慢慢調暗的燈,幫助他們從忙碌切換到靜下來;對父母而言,那是一個親密交流的機會,一個不急著指導、不急著糾正,而是陪著孩子一起回顧生活、學會整理情緒的片刻。
研究也顯示,固定的睡前儀式能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穩定情緒、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但所謂儀式,其實不需要複雜。就算只是一張小小的檢查表、一段簡單的對話,只要每天持續,都會悄悄地累積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我們家的睡前檢查表
最近,我們家就開始了一個新的習慣:睡前檢查表。
這是我在自己開發的任務管理小工具裡新增的一個功能,原本只是想幫助孩子記錄每天的任務完成狀況,後來延伸出一張「睡前回顧小清單」,成為我們每天入睡前的固定流程。
每天晚上,只要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兄妹倆就會開始做準備,當他們跟我說準備好了,我們就會打開檢查表,開始聊聊:
- 今天有沒有按時完成作業?
- 座位周遭有保持整潔嗎?
- 今天有沒有不小心對別人發脾氣?
- 今天最開心的事是什麼?
- 今天有沒有受到別人的幫助?有沒有記得說「謝謝」?
這不是測驗,也不是功課,而是一種陪伴。藉由這張檢查表,我們一起把今天好好回顧一遍,把該反省的事情放在心裡,把值得開心的事重新說一次。

從「想不起來」到主動說謝謝
其中那題關於「說謝謝」的問題,特別讓我印象深刻。
一開始的幾天,孩子們總是搔頭抓腦地說:
「嗯……想不起來欸。」
「啊,我忘記說了……」
我沒有多說什麼,簡單鼓勵後,就繼續陪他們做檢查。
沒想到,大概過了一週,有天早上開車載他們去學校,後座突然傳來這段對話:
妹妹:「哥哥,你可以幫我開這個嗎?」
哥哥:「好了。」
妹妹:「謝謝!」
哥哥:「你可以分我吃一口嗎?」
妹妹:「好啊。」
哥哥:「謝謝!」
我開著車,心裡偷笑,才早上而已就把睡前儀式準備好了嗎😂
不過事實卻不是這樣,不僅僅是這一次,平常生活中只要我或媽媽有幫到他們忙,也漸漸會把謝謝掛在嘴邊,不僅僅是為了應付睡前儀式,這對平常對說謝謝覺得彆扭的兄妹,竟然開始自然地表達感謝。
那一刻,我真的相信了:「不是說教讓他們改變,而是習慣讓他們開始漸漸改變。」
他們開始提前檢查自己
這個檢查表的影響,其實還不只這樣。
現在他們會在檢查表還沒打開前,就自己開始反思:「我今天座位有保持乾淨嗎?」「我是不是有跟老師說早安?」甚至還會搶著舉手分享:「爸爸,今天OOO教我用這個,我有記得說謝謝!」
我們約定好,檢查表做完就要關燈睡覺。這個簡單的小流程,現在變成了我們家睡前固定的簡單儀式。
有時候如果孩子分享較多,我們會聊得久一點,有時候一兩分鐘就完成,但每天的這段「睡前五分鐘」,漸漸成了孩子最期待的時間。
不只是檢查表,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窗口
我很清楚,這張檢查表不是萬靈丹,不能馬上讓孩子變得有禮貌、有責任感。
但我也看到,透過每天一點點的回顧與對話,他們開始願意注意自己的行為,開始在乎今天有沒有忘記什麼事,開始學著和自己對話。
有時候,我們會忘記孩子不是一天就長大的。
真正的成長,其實都是這樣悄悄發生的:透過一次次不起眼的小練習,慢慢內化成自己的習慣與價值。
結語:把每天的日常,變成一種陪伴
如果你也在育兒的路上,嘗試著找方法幫助孩子更懂得生活、更認識自己,不妨試試看這樣的睡前儀式。它不需要華麗的設計,不需要說教與高壓,只需要你願意每天花五分鐘,陪他們照顧今天的心情。
看到自製的小工具好像開始對他們的成長有所幫助,也讓我有動力持續將這小工具持續改善,期許能發揚光大。
如果你也想試試看這個小工具,歡迎看看我的上一篇文章! TaskyVenture 是我們家的開始,也希望能帶給你一些靈感與實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