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想做產品、進工廠、或開發耳機的人
如果說工廠是一台運轉中的機器,那研發部就是那顆「藏在機器裡、外人看不到、但缺了就會熄火」的核心齒輪。產銷人發財資,六管肯定有研發部。我之前寫過一篇《ODM 工廠的開發流程》,講整條 NPI 流程、採購、EVT~MP。但那篇比較像「業務 / PM 的視角」。

今天這篇,研發部門本尊篇,用最工廠、最現場、最貼近真實的方式,一次讓你看懂這個部門的靈魂。機構、電子、電聲、美工,一個產品靠四個部門拉扯做出來。這些人吵得臉紅耳熱的那些瞬間,才是耳機真正誕生的地方。
四大研發核心職能完整解析
外面的人說研發:「就畫 3D、做樣品、調聲音嘛。」,但在工廠,研發更像是整條產品生命線的「心臟」。只要牽涉到「它能不能做」、「成本能不能控」、「良率過不過」,最後都要研發點頭。
工廠研發真正掌握的是:
① 機構/結構(ME)— 產品的骨架與外貌
外殼、結構、卡扣、螺絲、配戴、模具、工藝、組裝方式。看起來是外觀,但其實是「能不能量產」的關鍵。
工廠的機構跟一般設計師不太一樣,他不只要會畫圖(PROE),還要會:
- 跟模具廠確認開模事宜(塑膠膜、金屬膜)
- 判斷是否需要補強筋、縮水位
- 跟模具廠溝通表面工藝 (咬花、噴油、噴砂、UV..)
- 線材構造、線材折彎壽命(耳機廠必備)
- 燈光結構及各種人體工學
② 電子工程(EE)— 讓耳機「活起來」的靈魂大腦
電路設計(PCB主板、子板、按鍵板)、IC 選型(藍牙晶片、降噪晶片、電源管理晶片)、電池、天線、充電、LED 指示、EMI、ESD、過充保護、溫升控管、各國安規(CE/FCC/RoHS)、等等,內部功能測試與 Debug,電子真的非常重要。
在工廠,還會面臨採購,製造的額外問題,電容是這顆嗎?電阻是這個嗎?這條線怎麼焊?Pin 對嗎?
你不只是設計電路,你還要:
- 判斷替代料可不可以用
- 評估不同 IC 對聲音、電流、電池的影響
- 設計充電、保護、通話麥克風、按鍵邏輯
- 控制成本 VS 性能的平衡
- 追零件、追樣品、避免缺料
③ 電聲工程(Acoustic)——讓耳朵懷孕的魔法
電聲部在做什麼?
驅動單體設計&選擇、音腔設計(前腔、後腔、導音孔)、調音(阻尼、棉花、開孔、濾網)、音頻測試、諧振頻率、等等。這塊是比較難解釋的。
科學?玄學?木頭?金屬?哈哈

④ 美工 / 設計(CMF / Graphic)— 產品的第一印象製造者
大部分人忽略了「設計」在工廠研發中的重要性。但你知道:
包裝、彩盒設計、刀模、版面、內外箱、絲印、說明書、保固卡、LOGO、日期貼紙、真空塑殼、材質搭配(CMF:Color、Material、Finish)、印刷、色差、刀模調整
只要變動一個,都會牽動:BOM 更新、包材測試、客戶確認、版本更改、印刷工廠溝通、良率與成本
不同客戶有不同彩盒、貼紙尺寸要改、耳墊包裝要加、材質要換、印刷要修正。你看,美工不是「畫漂亮」,而是掌控整個產品外觀的一致性與交期。沒有美工,產品連出貨都沒辦法。
研發部的日常:文件比你想像的多十倍
研發助理和文員的工作,是讓整個部門不會崩潰:
- BOM 建立與修改(物料表)
- 樣品單開單 / 追料 / 來料記錄
- 規格書撰寫與校稿
- 受控文件簽核與發行
- 版本更新(V1.2 → V1.3)
- 圖稿、絲印、包材版本管理
- 測試 / 認證資料
- 包材交付、美工圖稿跟進
- 部門溝通、各種突發狀況處理
- 成本預估協助
- 進度追蹤報表
研發助理的工作,在普通人眼裡看起來是行政;但在工廠裡,是研發部能不能正常運作的核心樞紐。研發助理是讓研發順流的關鍵,是產品的護理師。研發部是整個工廠裡「最靠近真相」的部門。任何一個錯誤、不一致、延遲,都會反映在產品上。

研發部 × 產品開發流程
之前寫過開發流程(ODM 專案流程 / NPI 流程),這篇就簡化流程:
電子產品開發流程:從 ODM 工廠內部專案管理解析
- 業務/PM 丟需求
- 機構 × 電子 × 電聲 會審
- BOM 初版建立
- EVT工程驗證(結構 / 電路 / 聲學)
- DVT設計驗證(模具 × 組裝性 × 測試)
- RA 可靠性測試
- PVT生產驗證(良率驗證)
- MP 量產
重點不是流程本身,而是:每一步都需要研發部全員協作。
寫給每一位想做產品的人
一支耳機的誕生,不是靈感,是選擇;不是技巧,是判斷; 不是一個人,是整個工廠的協作。你看到的耳機外型,背後有機構工程師在跟模具廠熬夜;你聽到的聲音,背後有電聲工程師調了 1X 支樣機;你用到的降噪、通話、續航,背後有電子工程師測到眼睛紅腫;你摸到的彩盒與絲印,背後有美工追了 7 次客供圖稿;這些都屬於研發部,那個安靜,又影響整個工廠命脈的地方。
如果你喜歡產品、喜歡創造、喜歡從無到有,研發部會是你最值得踏進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