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眠大全:利用光線╳溫度╳腦科學的123個高效睡眠休息法, 終結身心腦疲勞
原來想睡得好,不只是「早點睡」這麼簡單。這本書教我從大腦、身體到生活習慣,一步步找回真正的「熟睡力」。
① 忍不住咬糖?你可能血清素不足
血清素讓我們放鬆安穩,也與睡眠密切相關。當它不足時,大腦會用重複動作(抖腳、按筆、敲桌)刺激分泌。想補充血清素,多做有節奏的活動或規律運動。
② 想準時起床?睡前說三次起床時間
所謂「自我覺醒法」很有效——睡前在心中重複三次想起床的時間,六成的人能準時醒。語言化的暗示會強化大腦的時間意識。
③ 冬天起不來?先讓房間暖起來
深層體溫太低會難以甦醒。起床前一小時開暖氣,讓環境溫度先上升,大腦與肌肉自然更容易「開機」。
④ 秋天易煩躁,是因為交感神經過度興奮
季節轉換時身體會自動升壓、加快心跳。如果還繼續熬夜,交感神經長期興奮,就會變得暴躁、焦慮或暴飲暴食。順應季節,提早入睡,是最好的調節。
⑤ 熬夜一週,大腦就「忘了」怎麼想睡
連續熬夜 7 天,大腦會習慣「沒睡意」的狀態,要恢復正常睡意可能得花 一整個月。記得哈欠是大腦發出的「睡眠信號」,多察覺它、回應它。
⑥ 睡前腦中出現奇怪畫面?那是「入睡前幻覺」
這代表大腦正在切換模式,關閉外界感知、準備入眠。別被嚇到,這是大腦進入睡眠的自然過程。
⑦ 在開會打瞌睡,是防衛反應
大腦在壓力或無聊時會「暫時休眠」以自保。這個機制也能反向利用——睡前閱讀艱澀的書,讓腦袋自動進入關機模式。
⑧ 睡前「手作時間」能幫大腦放鬆
洗碗、摺衣、擦鞋這類專注的小事,是最好的數位排毒儀式。專注在動作細節,就能降低額葉活動,讓思緒安靜下來。
⑨ 最好的睡眠,不是努力「逼自己睡」
而是學會讀懂身體訊號、創造入睡條件。睡前語言暗示、節律活動、適溫環境、放空儀式——每一個小習慣,都是讓大腦「安心關機」的密碼。
關注好夢醫師,這裡總有一個讓你好睡的方式。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C37jGgahmLC/
FB: https://www.facebook.com/morpheus0125
YT: https://www.youtube.com/@Dr.Morpheus0125
好夢醫師睡眠周報.醫學知識不漏接:https://dr-morpheus.kit.com/427f9a2a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