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諮詢律師時,覺得講了很多卻不能用?
許多人走進律師事務所時,都會陷入一樣的困境:
- 情緒太滿,無法整理事實
- 想表達的重點很多,但無法拆開
- 一開口就是半小時的生活抱怨
對律師來說,這不是案件敘述,而是一段「心情直播」。
問題不在你,而是在你沒有框架。
這正是《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法》提出「記者式提問法」的價值。
長期擔任律師助理下,
我得以在第一線觀察到當事人與律師的互動,
(戰地記者第一線觀察!?)
主導諮詢的節奏通常是律師,
面對只講“心情”、“感受”的當事人,
有經驗的律師通常會予以打斷。
如何有效的提問,
好讓律師直接切入問題核心,
而這本書中介紹的「記者式提問法」,
我覺得可改寫一下作為協助整理問題的操作。
《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法》:記者式提問法如何讓你成為作好準備的當事人
書中指出:
記者不會亂問問題,他們永遠靠七個框架拆解資訊。
我把這些問題重新整理成「法律諮詢版」,
讓你能真正做到「帶著事實,而不是心情」來諮詢。

如何將書中提問方式轉化成諮詢律師前的準備方法
【法律諮詢.七問法】(改寫自記者式提問法)
① 發生了什麼事?(事件:簡短、清楚)
例:
「113 年 3 月 2 日,對方在家中摔碗,接著毆打我。」
不是:
「他很糟,他都不關心我,我真的很痛苦。」
② 何時開始?持續多久?(時間軸)
越清楚越好。
依照時間序列來陳述事實,
記住,
陳述事實即可,不要作情緒上或法律上的評價,
夾帶這些對律師而言,
都是判斷上的雜訊。
③ 有哪些行為是可以用「證據」證明的?(證據表)
書中強調「找到支持觀點的材料」。 法律也是一樣。
例如:
- 診斷書
- 對話紀錄
- 監視器畫面
- 轉帳紀錄
④ 我想要什麼?(法律需求)
這是大部分民眾做不到的。
你要問自己:我想要什麼?
這個問題不見得馬上有答案,
不過一定要問自己,
且要抱著這樣的問題意識去找律師,
法律上的權利不懂沒關係,
因為諮詢完律師即可了解。
但是這個問題一定要問自己,
因為律師是沒有辦法替你作決定的。
⑤ 如果我得到這個結果,我的生活要變成什麼模樣?(你的目標)
這是《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法》的核心精神:
閱讀是為了行動。
諮詢也是為了行動。
是否有作好準備了?
有些人心想著要離婚,
不過當問及作好離婚的準備嗎?
眼神是茫然的,
分居之後要住哪裡?
以後小孩要自己親送是否來得及打卡上班?
等等這些會因為你的目標而連動改變的內容,
如果沒有想到,
那表示你還沒有做好準備。
⑥ 整本事件的主旨是什麼?(濃縮一句話)
書中第六問:把主旨濃縮成要點式。
你可以想像你在講一句「案件標題」:
- 「婚姻長期失衡,最近發生暴力行為。」
- 「對方長期不給生活費。」
- 「我被騙匯款,需要追回。」
⑦ 什麼部分最讓你感到痛?(你的核心訴求)
這是諮詢中最重要的點。
你之所以來,
是因為有不被滿足的需求,
找到它,律師才能真正幫你。
你不是不會整理,而是你從未學過
《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法》讓我們看到一件事:
👉 框架是一切的起點。
你以為自己是「不會整理事實」,
其實你只是缺少工具。
把記者式提問法用在閱讀、用在生活、用在諮詢,
你就會發現:
- 講話更有重點
- 律師更能理解你
- 案件方向更明確
- 諮詢費用花得更值得
你講得越精準,你的權益就越能被完整保護。
更重要的,
別再讓心裡所想和實際狀況出現落差,
身為戰地記者(誤)觀察,
當上述的落差產生,
每個人的反應不一定相同,
會出現:難過哭泣、生氣憤怒、盲然不知道要幹嘛...
這些反應不見得都會讓律師看到,
不過身為助理的我都見過。
來諮詢就表示已經遇到法律問題,
煩心的事夠多了,
有方法的拆解問題,
有意識的往解決問題方向移動,
這是我想分享這本書與自己工作經驗的目的。
方格子有推出“珍奶”贊助活動,
我看了一下最小金額,
一杯珍奶好像也沒那麼貴啊,
這裡提供我個人linePay的 QR code,
如果您覺得這篇有幫助您,
真想請我喝杯珍奶,
就直接掃QR code給我一杯“真實價格”的珍奶吧。

歡迎用珍奶的真實價格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