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2|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為什麼媒體的標題越來越農場

如何下標題,一向是令媒體業的記者/編輯苦惱到掉頭髮的事(但是禿頭也不會變強)。
一般而言,一個標題「好不好」最重要的兩個準則/目標,就是「吸引讀者」「精準表達文章內容」……但坦白說,實務上可能都及格就好,因為沒那個美國時間給你追求完美(不追求完美還算是好編輯嗎?這也是我經常在想的問題……)(有時光是要都做到及格就不知道死多少腦細胞了)(好也許是我太廢)。
過去的大(?)/主流(?)/自認正派(?)的媒體在這兩者之間的處理拿捏,比較不會太過偏頗(應該吧,也許這是個神話也說不定……),所以對還算熟悉這些媒體文章的讀者而言,要判斷一篇文章是不是來自內容農場,有時看一眼標題便有明確的答案。風格不一樣。
相對於一般媒體,內容農場更傾向用聳動、誇張、留下沒有答案的疑問……等等方式來下標,通常(副)作用就是不太精簡,並常給人話講到一半的感覺;而對於紙本媒體,之所以較會避免這種「不精簡」的作法,除了美學上的因素,也有「版面限制」的實際考量(而且這種考量在數位時代也沒有完全消失)。
  • 有點長的題外話:不是所有「騙點閱標題」(我認為可以直接稱為「標題詐騙法」)都該以「標題殺人法」稱呼或形容。「標題殺人法」一詞的發明,是因為許多報導在標題上表示「某人或某單位做了或說了什麼有爭議、通常相當惡質的事情」,但閱讀內文後卻會發現,標題的陳述與事實不盡相符、甚至落差甚大,但是只看標題的話,這個標題已對某人/某單位造成「人格謀殺」的效果,所以叫做「標題殺人法」。 「標題殺人法」並不是網路時代才有的產物,「標題殺人」也不見得就有很重的農場風格,但這個詞彙無疑是產生在網路時代;也只有網路時代才能讓「不只看標題還會看內文的人」很快就向媒體靠北,或是和「只看標題的人」表達/交換意見,指出「標題殺人」的事實。
這是在艾雷島放養的牛。請支持單一純麥威士忌。攝影:宅編
這是在艾雷島放養的牛。請支持單一純麥威士忌。攝影:宅編
回到主題,近年來已經可以注意到,在某些內容農場嘗試轉型之外,主流媒體使用的標題也有農場化的傾向,這是媒體業者「操守」或「專業」低落所導致的嗎?儘管白痴敗類的媒體工作者確實存在,但我是認為不盡然如此。不過,主流媒體業者向內容農場「學習」,應是事實(我個人也想學習……),至少在部分媒體,是看得到帶有農場風的標題。
這種轉變,還是要從「紙本」與「網路」的差異說起。
購買「紙本」報章雜誌的讀者,已經藉由「業者專業信譽或立場」、「習慣」(這都和過往的商品/閱讀體驗有關)、「封面顯示的重要議題」、「腦衝」等因素,做過一次資訊篩選,而買回去之後,除非太忙或嫌錢太多,讀者就會在這份報紙或這本雜誌許許多多的文章中,挑選自己優先有興趣的文章來看。而讓他們判斷要看什麼文章,主要憑藉的資訊就是標題(當然也是有人會隨便翻翻或從頭翻到尾)。
如果是泡麵,還會提醒消費者「包裝與內容有差異」,但是文章標題/雜誌封面可不會,讀者挑了篇文章看下去,或是看到封面標題的議題買下去,閱讀後卻與期待有落差,那就是不好的商品體驗,自然會影響讀者往後的購買意願。而讀者購買與否,正是紙本媒體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由銷量換取廣告)。所以為了維持好的閱讀/商品體驗,「精準表達文章內容」這條準則是不能做得太廢的。(然後錯別字等其他失誤也不能太多)
泡麵餅乾都知道「包裝與內容差太大」會出問題,如果要正經做生意就不能只顧包裝啊。Photo source: Applejace@Commons  CC by 4.0
維持好的閱讀/商品體驗,對媒體/內容產業應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但前提還是,要有讀者。
到了社群網路時代,讀者並不是先選購某一家媒體的產品,而是直接在各家媒體的各種文章中進行挑選。單篇文章「吸引讀者」的競爭遠比紙本要強得多,而數位媒體的生存方式,也變成「點閱量換取廣告」;即使是要朝付費訂閱轉型,也得想辦法吸引再留住讀者,有了讀者點閱,才可以談閱讀體驗
所以讀者的點閱,勢必是最優先的目標,下標的準則朝「吸引讀者」傾斜是必然的趨勢。另一方面,當前資訊爆炸的局面,也表示讀者某次「挑文章去看的體驗」是好是壞,相對於紙本媒體更容易洗掉,這也讓「精準表達文章內容」更顯得次要(所以農場敢那麼做,除非要追求轉型,它們並沒有去經營品牌的意圖)。
既然如此,看到內容農場優秀的表現(即使知道是農場文或廢文我有時候還是會手賤點下去),有點求知慾望跟能力的媒體工作者會想導入農場標題的優點,以追求工作上的重要目標,也是hen正常der事。(但也可能導入缺點)(所以我很希望看到有人能對農場標題手法做出更精確細膩的討論分析)
若是網路付費訂閱相對成熟,能建立那樣機制的媒體內部也可能再做出一波反動,讓「精準表達文章內容」這個準則再次與「吸引讀者」並駕齊驅;事實上已經有強調「品質」的媒體是在這麼做的,祝福它們都能在這個艱困的時代生存下去。(以後我可以跳槽……)(有薪水好的可以報價嗎?)(最好可以在家工作〔不可能〕)
  • 個人感到諷刺的是:「吸引讀者」的技術是內容農場比較高明,因為它們其實並不在意(商品)內容,「精準表達文章內容」連次要目標都算不上。
  • 個人感到疑問的是:市場越大、餅越大越容易讓媒體建立起得以生存的付費訂閱機制,換言之競爭強度比較低,對商品/內容的品質反而可以投注更多資源?可以這麼說嗎?
  • 個人感到諷刺/疑問的事:有某個好像很大很大的市場卻有各式各樣的資訊和產業管制(還有潛規則),所以該市場的狀況對於其他地區的同類產業是否有參考價值……
這是在艾雷島放養的羊。請支持單一純麥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攝影:宅編
最後,既然我在vocus(前SOSreader)上班,還是要對作為「個體戶」的作者們提出一點小小的建議。(以表示我很在乎我的工作)(已經很專業的作者就當作我野人獻曝吧orz)
「吸引讀者」以及「精準表達文章內容」,哪個比較重要呢?
還有第三個考量要點:「有自己的風格」
對於久經戰場、有品牌的專業媒體,這也是它們追求並試圖維持的目標。儘管我個人是覺得,對於讀者乃至相關工作者,能不能判讀識別各家風格,多數來講實在是有點微妙(也許我在媒體業混的時候實在太菜了)……但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出些許差異的(啦)。(當然也有特色相對鮮明的)
這些以團隊運作的媒體要維持「自己的風格」有個小(?)問題,就是對於不同議題或因為個別工作人員的差異及人事變動,不見得能徹底執行。
(再說,一種「風格」究竟是什麼?這種東西是一次一次或一點一點的在小細節上累積出來的,要怎麼掌握?……)(還有,時代也會變啊……)
相較於大團隊,個體戶要貫徹凸顯「自己的風格」,少了那麼點變數,比較簡單對吧?(好我在講幹話)(當初在舊站設這個專案就是用來講幹話)(仔細觀察成熟專業的作者是看der出來的真的)(大家加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