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寫作發生在下課後,是我最希望發生的事

在臉友的FB上看到關於不愛寫作文的討論,所以也過去留了言參一咖。沒想到留言時一不小心就寫長了,既然都想了都寫了,就抓過來按著脈絡將思考整理得更清楚些──

雖然我總會說,不得不的話就「有自覺的敷衍了事」(註1)。但問題是,為什麼我們要創造出一個讓人不得不敷衍了事的世界呢?
討論時提到小孩不愛寫讀後心得,其實,如果是大人被規定著寫,大概也不愛吧。本來正常人看書就不會每一篇或每一本讀完都有感覺,就算有感覺也不一定會想要寫下來;要求讀完一定要寫讀後感,如果是我也會頭痛。
如果讀了什麼之後會想要寫下來,多半是想要跟別人分享;所以,如果有「別人」這個對象,或想要分享的心情,小孩可能就會想要寫了。
不過我也遇過寫了不一定會想要分享的小孩,也是有小孩說「我不想要給別人看」,他只想給特定的一兩個人看。其實,寫作本來就是件可以分享但同時也私密的事,寫的人不論是想分享或不想給看,我個人是覺得尊重當事者是最基本的。
「可是,那作業怎麼辦?」大部分的作業是一種被硬性規定,不得不做的東西,如果不想做可能要付出更大力氣去堅持自己不做,真的是還蠻令人傷腦筋的。我自己個人的想法是,要是不想做但自己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對抗,我可能會選擇「有自覺的敷衍了事」。但其實,如果可以的話,我才不想要敷衍了事,最好是不要出現那種我不得不敷衍了事的情況。
所以,當我是個大人或老師的角色時,我會希望寫作這一類,跟「反覆練習」比較無關,跟自己想不想寫、有沒有感覺比較有關的事,不要把它變成作業。不然那個「不得不寫」的硬硬的東西,會抹掉了小孩本來可能想寫的動力,也有可能讓小孩變得不得不敷衍了事(不論是有自覺還是沒有自覺)。

讓小孩知道「寫作是什麼」沒有不對,只是給作文範本這種方式,似乎有點太僵硬了。
除了作業的討論外,我也曾跟朋友討論過「寫作需不需要有個學習的對象」。朋友A的想法是,讓小孩知道「寫作是什麼」是需要的,不然小孩不知道那究竟是什麼,就無法知道自己會不會喜歡,想不想做。所以他覺得,學校老師想要告訴小孩作文是什麼,動機是沒錯的,只是給範本這種方式,有點太僵硬了。
其實我認同A說的──讓小孩知道「寫作是什麼東西」,所以我也會給小孩「我所喜歡的、覺得有趣的文字或文章」作為寫作課的材料,但是我不會要求小孩要照著、或參考著寫。一方面是大家如果都寫一樣實在很無聊;二方面是,老實說小孩是在高度學習的階段,你給他們什麼,他們就有可能會「學」(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這個「學」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小孩誤以為要「學著寫一樣的東西」,另一種是小孩被材料激發起興趣,「原來寫東西那麼有趣,我也想要試試看」。後者是我比較希望發生的,給小孩材料的多元性很重要,他們才不會以為「寫作只有某種樣子」。
但是儘管給了材料,我還是不會出作業。這樣說好了,材料是上課時拿來玩的,像玩遊戲一樣,不管是底片詩還是剪貼詩,基本上就是在玩,然後它也不是非玩不可的遊戲,而是個邀請。但老實說大部分的小孩都喜歡玩,所以他們是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玩這些文字遊戲,而不是在完成作業或功課。
比如我曾經帶小孩玩從盧駿逸那邊學來的「單字接龍」。不過一開始並不是馬上讓他們接,而是先寫好了一堆字海,讓小孩自己發現這堆字海中的邏輯。
首先讓小孩慢慢觀察,他們會發現這堆字海是是由一個字接一個字發展出來的。比如第一個字是「果」,「果」往下延伸變成「果子」,「子」往下延伸變成「子孫」,「孫」往右延伸變成「孫悟空」,「空」往上延伸變成「天空」,以此類推。一個字一個字不斷往前後左右長下去,漸漸的這堆字海就越來越豐富,等到字海長到一定的程度,然後往前後左右看,就可以連出句子。
連出句子後,就可以開始創作了。陳米可就用那堆字海,寫了這樣的句子:
「牛肉果樹 美國家裡面 女孩兒童的子孫 天昏地暗的國家 黑暗中的美麗國家 女兒中的孩童 樹領悟到充實的國家 肉裡面充滿黑暗 樹枝昏倒了」
原本的挑句邏輯是,要挑前後左右能相連的字來當句子。我發現米可一開始照著規則來,但寫到後來就不管了,但那個不管中,還是感覺得到她的內在邏輯。她會跳字、會加字,但是有意思的挑字與加字,寫到後來她等於是在用字海裡的字自由創作(PS.米可圈起來的字,是字海裡面沒有的字,是她自己加上去的。)
怎麼說呢,遊戲雖然有規則,但因為沒有硬性規定小孩非得怎麼做,所以有的小孩很快的就知道重點是在玩文字,那堆字海只是讓他們發現文字貼拼組合的趣味,所以就不管規則自己創作起來了。
第一回合玩得差不多後,重新擦掉黑板,改讓小孩自己上來寫接龍。本來是一次一個小孩上去寫,後來小孩等得不耐煩了,變成一次三個。
下課後,還有小孩繼續在寫。
「如果你們覺得這樣的東西有趣,之後自己還想要繼續做(或寫),那麼請繼續。如果覺得沒有那麼有趣,不想做也沒關係,因為寫作本來就不是每個人非得要很喜歡、要很厲害的事。」這是我在安排寫作課程與材料時,最核心的想法。
寫作如果能發生在下課後,是我最希望發生的事。
註1:關於「有自覺的敷衍了事」,請看羅士哲的〈理論篇〉〈實行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